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病原线虫在长期储存方面的劣势影响其广泛应用。脱水休眠是昆虫病原线虫感染期幼虫在缺水条件下进入的一种生命暂停现象,是昆虫病原线虫对抗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本文介绍了昆虫病原线虫脱水休眠的研究现状,对其诱导方法、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线虫在长期储存方面的劣势影响其广泛应用。脱水休眠是昆虫病原线虫感染期幼虫在缺水条件下进入的一种生命暂停现象,是昆虫病原线虫对抗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本文介绍了昆虫病原线虫脱水休眠的研究现状,对其诱导方法、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稻秆蝇 Chlorops oryzae Matsumumara(由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鉴定)是70年代上升为山区稻作的主要害虫之一。剑河县的稻田大多在海拔400~1000米左右的塝坡、山弯地和沟冲中,多为带状梯田和山弯梯田,有利于稻秆蝇的发生和为害。因此,研究其测报技术及防治方法,对山区农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害虫再增猖獗与天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再增猖獗可以分为三类:(1)靶标昆虫的再增猖獗;(2)兼治害虫的再猖獗;(3)次生性害虫的大发生。三者造成原因是一样的,都是由于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的削弱。 再增猖獗的现象实际上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注意到。Massee(1929)报道了用煤馏油作为休眠喷洒后,引起苹果红蜘蛛的大发生。早在1922年英国东南部用这种药剂之后,苹果红蜘蛛就逐年增加,因为煤馏油休眠喷洒并不能杀死红蜘蛛的卵,而对许多天敌却是致死的(包括瓢虫、捕食螨、花蝽等)。因此,春季孵化出来的红蜘蛛失去了自然控制而大发生。  相似文献   

5.
胡蜂的色觉     
胡蜂辨别颜色的能力,至今尚不了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界胡蜂十分分散,且有蜇人习性,测之诸多不便。但我们在利用胡蜂为天敌昆虫的研究工作中,在蜂棚或温室内集中饲养了很多胡蜂,这就有了测试其色觉的方便条件。1983年我们对饲养的德国黄胡蜂(Vespula germanica(Fabricius)进行了色觉测试。  相似文献   

6.
1988—1992年,进行沟金针虫土下垂直分布调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危害性试验,及幼虫的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沟金针虫在地温9.4—9.8℃时,100%上移至土表层;至7月上旬,地温不超过27.5℃下移不明显,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下移50%以上,夏眠期幼虫脂肪含量占体重的47.41%,幼虫夏眠与食料有关。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生活习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类型,笔者介绍昆虫在蔬菜上的生活习性。1寡食性只喜欢吃含有芥子油的十字花科蔬菜——甘蓝、花椰菜等,如菜青虫。我们利用菜青虫的生活习性,可以合理布局,采取夏季不种植或不生产十字花科蔬菜,就可起到"拆桥断代"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之间存在互作关系,病毒会通过感染寄主植物或介体昆虫而间接或直接影响介体昆虫的适合度(Hu et al.,2013)。昆虫取食携带病毒植物后可能会引起自身的防御反应或调节反应。解毒酶和保护酶是昆虫体内的重要酶系,在对抗逆境及维持昆虫正常生理生化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刘建业等,2017)。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是全球性农业害虫,除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  相似文献   

9.
浅谈昆虫年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研究害虫或益虫,都要了解该虫在当地的年生活史.所谓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一年中的状态周期变化.通过研究,可以获得该虫年发生的世代数、世代重叠和局部世代的情况、各世代、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历期、越冬虫态和历期以及滞育、休眠习性和情况.现在,综合有关的文献报道,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浅谈昆虫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和存在问题,与同行研讨、磋商.1 昆虫生活史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必须通过周年系统继代饲养、繁殖、观察、调查和记载,才有可能了解该虫在当地的年生活史.从饲养的方法可以分为:室内饲养法、室外饲养法、室内室外相结合的饲养法、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室内  相似文献   

10.
蜻蜓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它除能捕食许多害虫外,有人还认为它是环境保护质量好坏的重要指示昆虫。为摸清我国水稻田蜻蜒种类及生活习性,作者于1979——1982年在福建省沙县对此类昆虫进行研究,现将其结果整理如下。本文报道福建省沙县洋坊水稻田及邻近排灌沟渠、坡地等不同生态环境采集的蜻蜒,其中差翅亚目蜻蜒己鉴定的种类有13种。至于均翅亚目的种类,容后续报。上述的  相似文献   

11.
六种螳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螳螂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全世界约有1800多种,我国已知51种(亚种)(Tinkham,1937)。为了利用这类天敌昆虫资源,近年来我们对螳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捕食害虫种类及捕食量等作了研究,并进行了卵鞘低温贮藏、加温催孵和野外释放防治森林害虫的有关试验。本文报导螳螂亚科(Mantinae)我国常见的六种螳螂的生物学特性。这六种是:大刀螂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中华大刀螂P.sinensis  相似文献   

12.
昆虫免疫及五种重要入侵昆虫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我国入侵昆虫种类繁多、为害范围广,在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昆虫免疫是指昆虫识别"自己"和"异己"成分、破坏或排斥外来有害物质,从而维持自身健康并延长寿命的反应机制,在入侵昆虫的传入、定殖和为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免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种代表性入侵昆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ngustica Spinola、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的免疫机制以及该机制在其生物入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加强重要入侵昆虫免疫机制研究的展望,一方面要加强研究更多种入侵昆虫的免疫机制,另一方面应将关注点逐步从免疫现象的发现深入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寄生蜂是一类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产卵时把自身携带的多种寄生因子(毒液、多DNA病毒等)注入寄主体内,由此调控寄主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代谢等以保证其后代在寄主体内或体上的成功发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昆虫学家对多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构成的体系开展了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我国昆虫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相似文献   

14.
仵均祥 《植物保护》1988,14(1):18-19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mann)和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cicollis Miwa)是我国北方农田两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前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2—34°,东经106—123°;后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3—50°,东经98—134°;且存在很大区域的混生重叠。 武功地区两种金针虫均有分布。60年代以前,沟金针虫占绝对优势。70年代以来,细胸金针虫逐渐增多,至80年代以来,沟金针虫在不少田块中近乎绝迹,细胸金针虫成为武功地区金针虫类的优势种群(见表1).本文拟就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在武功地区种群演替的原因做一初步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肽是昆虫体内仅次于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重要肽类激素。而速激肽与其他神经肽一样,属于典型的脑-肠肽,具有神经调节、神经递质或激素功能,其首先在粗糙型内质网中合成前体多肽,前体蛋白(多肽)在其N端具疏水结构的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后切除信号肽,然后经过一系列修饰后以颗粒状小分子多肽释放出来。在昆虫生长发育及生理行为方面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昆虫速激肽的发现、命名、分子特性、分离鉴定方法以及最新相关研究进展等做了全面的总结,为深入研究其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微生物-昆虫-植物三级营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害虫综合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稻蝗是山西省土蝗种群中的一个优势种,但人们在防治中对稻蝗若虫龄期的鉴别常有失误。为了较准确地鉴别若虫龄期,笔者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稻蝗在个体发育中,若虫(蝗蝻)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基本相同。若虫龄期的大小标志着昆虫个体的大小,同时与田间为害程度及抗药性关系密切。对若虫龄期的鉴别准确与否,在防治上有重要意义。若虫(蝗蝻)历期52~70 d,平均59.6 d,孵化前,卵由黄色变为深绿色。  相似文献   

17.
林下生态鸡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林下生态鸡养殖关键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植被较好的山坡、果林等自然资源,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不破坏其自然环境,遵循鸡自然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以自由采食林下昆虫和野草为主,人工适量补喂无公害玉米、豆饼或混合精料等为辅,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的生态鸡。因此,这种饲  相似文献   

18.
范永康 《植物保护》1985,11(6):25-26
依昆虫激素的进展情况,基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激素,主要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的、能在体液内流动的活性物质,它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滞育、交配、生殖以及一般生理代谢作用。另一类是外激素,它是由昆虫体某一器官或组织所分泌的、能在体外流动的活性物质,它能借空气或其他媒介散布到体外影响同种(有时也影响异种)其它个体的特殊行为。 近几年来生态学有了重大发展,人们在化学生态领域中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与昆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如昆虫求偶、寻找食物、定向栖息搜索寄主,受到侵扰时向同类告警等行为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该虫在 4 0年代末期至 50年代初期 ,以及 80年代中、后期曾在南阳市形成 2次为害高峰 ,发生面积均在 3 3万hm2 以上。 90年代以来 ,吸浆虫发展蔓延更为迅速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虫口密度急剧增加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本市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严重障碍。1 回升原因1 .1 生物学因素1 )麦红吸浆虫属长日照滞育型昆虫。在外界条件适宜时可迅速发展 ,条件不适宜时 ,幼虫可在土壤中结茧休眠 1 8a,仍保持繁衍能力。该虫虫体小 ,为害具有隐蔽性。 1a有 1 1个月生活在土壤中 ,受不利因素影…  相似文献   

20.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特异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环状双链DNA病毒,是野外控制害虫种群的重要生物因子,并已被开发为一种生物杀虫剂加以应用。杆状病毒感染昆虫宿主并不一定导致昆虫死亡,其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在昆虫种群中普遍存在,且在某些刺激条件下,持续感染可被激活为增殖性感染并引发病毒流行病爆发。因此,杆状病毒持续感染对昆虫种群动力学以及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