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杭县五常乡友誼社社員,发揮了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創造了一年四季蚕,期期获丰收的經驗,尤其是1956—1957年,兩年來,夏秋蚕飼养量超过春蚕数,單位产量与春蚕平衡,打破了夏秋蚕飼养比例少、單位产量低的历史习慣,为我們今后迅速提高蚕茧产量树立了旗帜。友誼社全社有176戶,生产內容以水稻、蚕桑、水产为主。全社可采叶桑园242.5亩(52亩小桑树不在內),1957年共产春叶173,500斤,比1956年增产3.45%,平均亩产春叶716.24斤。全年养蚕四期(内春期大部是原蚕)共养蚕种443.5張,总产鮮茧21107.75斤,比去年增加17.9%,全年每張平均产茧53.77斤,超过全县平均产茧39.42斤的36.4%,特别是243.5張夏秋和晚秋蚕平均产茧达53.23斤,超过全县夏秋蚕平均28.27斤的88.3%。同时在茧子的質量上也很好,茧价平均每担为108.5元,特一級茧比1956年同期增加8.6%,創造了全年产量高質量好的新記  相似文献   

2.
<正> 从六月中旬到十月上中旬是本省饲养夏秋季节。本省夏秋蚕发种数量约为春蚕期的一倍,夏秋蚕收成的好坏,对年产茧量的影响很大。但夏秋蚕期,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较春蚕期多,容易发生蚕病,产量很不稳定。高产的单位,张产茧可达八、九十斤,低的只有二、三十斤,说明生产单位之间,很不平衡。为了夺取夏秋蚕无病高产,必须总结过去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以防病消毒为中心,克服不利因素,努力贯倒综合养蚕技术措施,确保蚕作安全,这对发挥夏秋蚕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蚕茧的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小忠  顾光银 《四川蚕业》2006,34(2):35-35,46
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春蚕丝茧育斤茧用桑约14~15斤,但种茧育苏_5、苏_6的平均斤茧用桑量达25斤左右。当然,种茧育的原蚕因为没有杂种优势、虫蛹生命率要低些,用桑量要比丝茧育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主产蚕茧的安康县(占全省年产茧量近40%),近年来,全县春蚕平均张产60斤左右,而夏秋蚕不足40斤,造成夏秋蚕产量低而不稳的主原因有:①夏秋蚕是继春蚕之后连续多次养蚕,病原逐季增加,病原的存在和互相传染常使养蚕生产失文,甚至颗粒无收;②高温的危害,蚕儿遇86°F以上的高温,蚕儿的生命活动严重失调,食下量和  相似文献   

6.
<正> 陕南蚕区,产茧量占全省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夏秋蚕饲养迅速普及,蚕病为害也随之有所抬头。1980年石泉县全年发种15000多张,平均张产仅33.3斤,(省农业局经济作物处统计资料),汉中县全年发种1,035张,由于蚕病为害,80多张蚕种粒茧未收,125张单产在10斤以下,平均张种产茧仅27.7斤。目前,  相似文献   

7.
我场水南和×路两个老蚕桑基地现有桑园300亩,81年产茧28636.1斤,平均亩桑产茧95.4斤。今年到中秋蚕止产茧27500.7斤,比去年同期25376.6斤,增加2124.1斤,预计全年可达30500斤,平均亩桑产茧可以超百斤。一有桑叶才能养蚕,叶多,蚕多,茧多这是常理。这几年我场桑叶产量上升得较快,以春叶产量为例:79年产叶122187斤,80年154035斤,81年193571斤,82年229106斤,平均每年春叶递增3万斤。蚕茧  相似文献   

8.
<正> 汉中市是我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蚕区。一九八○年全市养夏秋蚕785.5张,由于蚕病暴发,蔓延危害,总产茧22071.4斤,平均张产茧只有28.1斤。有些队组,甚至蚕儿全部病死,蚕茧颗粒未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弄清发病原因,记取经验教训,找出防病对策,我们在汉中市老君公社,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造成的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近几年来,我场对家蚕蝇蛆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采取药物防治和辅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力争秋茧大跃进,关键在于多产优良的秋叶,充分利用秋叶,多养蚕;养好蚕。目前桑树生长正常,千方百计以长条、增叶、保质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环环猛攻,秋叶完全可以超春叶。1958年海宁县长安公社肖王管理区6.75亩桑园加强了肥培管理,充分利用秋叶,亩产秋叶1485斤,超过春叶1238斤的30%。德清县城关公社城西大队217亩桑园亩产夏秋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之一,最高的1931年产茧136万担,后因日寇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蚕桑生产奄奄一息,1949年下降到21万担,亩桑产茧仅16斤,张产茧春为24斤,秋19.7斤,蚕病严重发生,损失巨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组织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技术,提高蚕种质量,贯彻预防为主开展消毒防病,使大面积的蚕病流行逐渐  相似文献   

12.
1946—1985年日本共育成指定蚕品种178对,据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统计1946—1975年春蚕3龄起蚕比蛹率从91%提高到96%;夏秋蚕从87%提高到94%左右。春蚕万头收茧量从18公斤提高到21.8公斤;夏秋蚕从14公斤提高到17.5公斤。春蚕茧层率从21.7%提高到24.9%;夏秋蚕从20%提高到  相似文献   

13.
临安蚕种場在党的正确領导下,1959年全年养原蚕六次,获得了期期大丰收,实現了夏秋蚕超春蚕,达到了張張蚕种优質高产。全場282亩桑园,共产春叶2890担,平均亩产春叶1023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春叶增产40.08%。共生产了蚕种177037張,  相似文献   

14.
本刊第三期出版日期是1960年5月中旬,截稿日期是4月1日。报道要点是:以夏蚕高产为重点,报道夏秋蚕高产铜育法,介招消灵蚕病夏秋茧获得大面积和高额丰产的袒随,介招夏秋茧超春茧典型恕阶的分析;在科学理渝方面着重报道防治蚕病方面的研究成集、多快好省的嗣育方株的研究,栽桑、养蚕伎术革新方面的研究,养蚕机械化、电气化和工具改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市的蚕桑生产春蚕茧占全年35-40%,夏、秋蚕产茧占55-60%,夏秋蚕蚕茧生产是全年总产茧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生产过程中,蚕病成了蚕茧生产丰收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着蚕茧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据典型调查结合产茧量估算,我市近年蚕病损失约 15%左右,张种结茧率不到80%,其中传染性蚕病损失约70%,非传染性损失约占30%,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70-80%,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桑虫较多的早、中秋蚕期为害更甚,秋蚕期如遇多雨、阴、凉和相对湿度大,往往多发真菌病。非传染病中主要是化学农药中毒、绳、鼠敌…  相似文献   

16.
<正> 常熟县谢桥公社光明专业队共有桑田18.5亩。自1973年建队栽桑以来,专业队人员是相当固定的,通过技术培训,栽桑养蚕技术比较熟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亩产茧量和张产茧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1976年全年饲养蚕种71张,总产茧5995.2斤,平均张产茧84.4斤,亩产茧807.4斤。1980年全年饲养蚕种78张,总产茧7086斤,平均张产90.8斤,亩产茧383斤,总产值12812.7元。五年来,该队的春蚕张产茧量是高而且稳的,高的达97.3斤,低的为87.7斤。但夏秋蚕的张产茧量常在51~81斤的范围内徘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夏、秋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秋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秋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夏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60%。夏秋蚕茧的丰欠及品质的优劣,对我省蚕茧产量影响极大。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用种历来春种秋养,春秋兼用。无专用夏秋用品种,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尚可适应,但遇恶劣气候和桑叶不良等环境,目前多丝量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体现,造成蚕作不稳,茧质下降。引用南方专用夏秋蚕品种,虽强健好养,但蚕小、茧小,产量低、茧质差、效益低。因此,选育适应我省夏秋气候特点的夏秋用蚕品种,对稳定蚕作,提高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将起关键作用。我所采用测交选配等手段选育出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种…  相似文献   

19.
我县夹岙公社王家岭大队1968年冬利用山地栽桑,发展蚕桑生产。1969年开始养蚕,到1980年共养蚕52期,有51期获得无病高产,尤其是近4年,全年的平均张产都在88斤以上,最高是1978年达94.4斤,其中春蚕114.5斤,夏蚕87.4斤,早秋91.7斤,中秋82.7斤,晚秋91.4斤,由于夏秋蚕饲养成绩优良,夏秋茧的产量占全年的比例为60——65%。该大队所以能够安全养蚕,期期无病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夏秋蚕的重要性 随着夏秋蚕生产的不断发展,夏秋蚕饲养数量在全年养蚕总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一般占到 60%左右。很多地区的夏秋茧产量超过春茧的产量。 夏秋蚕亦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夏秋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半以上。夏秋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