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特征特性:西花蓟马又称苜蓿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原产于北美洲。其雄成虫体长0.9~1.1毫米.雌成虫略大.长1-3~1.4毫米。触角8节.第二节顶点简单。第三节突起简单或外形轻微扭曲。身体从红黄色到棕褐色.腹节黄色.  相似文献   

2.
黄粉虫的饲养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3.
一、形态识别 1.干母体长约62毫米,宽约1.07毫米,全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2.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第5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感觉圈生于第5、6节,复眼暗红色。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0.27毫米,呈圆筒形,基部略宽。  相似文献   

4.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主要有东北大黑鳃金电和黄锡丽金龟。幼虫和成虫均可危害。幼虫主要取食大豆的地下部分,尤其喜食柔嫩多汁的根茎,咬断幼苗根、茎,断口平截,造成枯死苗,易于识别。一头幼虫可连续危害数株幼苗,常常造成缺苗断垄。虫量多时可成片将大豆须根吃光,造成地上部枯黄,严重影响产量。成虫喜食叶片、嫩芽等,形成残缺和空洞,可加重危害。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6~21毫米,宽8~1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0节,鳃片部3节,黄  相似文献   

5.
成虫体长7毫米-8毫米,身体浅灰色,前翅灰白色,中部近前缘有一蓝黑色近似三角形斑。卵为深红色,近圆桶形,顶部略宽。卵面密生小点,卵顶周围有2~3圈“Y”型刺毛,卵大小约是比针尖略大的红色小圆点。发生特点: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从5月份出土,在地面结纺缍形夏茧化蛹,13天~14天羽化成虫,成虫发生的高峰期约为6月中、  相似文献   

6.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盛期可持续15天,然后日产卵量开始下降;成虫平均产卵300粒左右.黄粉虫有自残行为,即幼虫食蛹、成虫食蛹和成虫自相残杀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残率为20%~30%.  相似文献   

7.
麦潜叶蝇在我县于1966年曾一度发生较多,以后几年较少,1976年开始回升,1977年和1978年全县大暴发,为害十分猖獗.而且邻近的海门、如东、南通、如皋等县,也相继发生,蔓延为害.一、形态和习性我县发生的麦潜叶蝇,以小麦黑潜蝇为主,约占90%,小麦潜叶蝇约占10%.小麦黑潜蝇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黑色有光泽.卵乳黄色,透明,卵圆形,长0.5毫米,宽0.2毫米.幼虫为小蛆,乳黄白色,体长3—4毫米.蛹深褐色,长2.2—2.8毫米.小麦潜叶蝇成虫体长2.4毫米左右,暗灰色.卵乳白色,透明,卵圆形,长0.7毫米,宽0.3毫米.幼虫为小蛆,乳黄白色,体长3—4毫米.蛹桔褐色,长2.7—3.5毫米.  相似文献   

8.
一、虫害的防治 1、葱蓟马 属缨翅目蓟马科,又名棉蓟马、葱蓟马。 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l~1.3毫米,黄白色至深褐色,复眼红色,触角7节。翅细长透明,淡黄色;翅脉黑色,周缘有许多细长毛。②卵:长约0.2毫米,初产时肾形,后期逐渐变为孵形。③若虫:体形似成虫  相似文献   

9.
正一、识别及为害症状幼虫(图1)成熟时体长约5毫米,略呈"C"字形,头棕黄色,体乳白色,多横皱,3对胸足。幼虫在土中生长、越冬。蛹(图2)长约4毫米,乳白色,复眼棕红色,翅芽向两侧伸出,腹部末端有一对长而稍弯曲的巨刺,在土层中生存。成虫(图3)体长3~4毫米,宽1.5~2毫米,棕黄色,头颈短,触角第一节膨大,第二节短粗,前胸背板宽度大于长度,后翅浅褐色膜质。  相似文献   

10.
<正> 菜豆象又叫大豆象,是我国新确定的检疫对象,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其寄生种类很多,为害严重时可造成储藏食用豆类35%的重量损失。1 主要特征 成虫体长2~4毫米,长椭圆形,淡褐色或暗褐色,有黄色的小毛和灰白色小毛组成的斑点,触角12节,1~4节和末节红褐色,其余呈现褐色。前翅有10个斑点,组成3条纵带。腹部末端露出在鞘翅外,后足长有3刺。卵长0.6~0.7毫米,乳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特殊的刻纹。幼虫体长0.8~3.5毫米,乳白色,头淡褐色,体弯曲成弓形,被有长的刚毛。蛹长3~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疏生柔毛,蛹期8~20天。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4代,以幼虫或成虫在仓库内越冬。翌年春播时随被害种子带到田间或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1.
<正>形态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卵产在枝条向阳面、粗糙有裂纹处。幼虫体长15~22毫米,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大,大部入前胸。前胸特别宽大,中胸特小。腹部第七节最宽,胸足、腹足均已退化。成虫体长5.5~10毫米,全体紫铜色,有光泽。头部短而宽,前端呈截形,翅端尖削,体似楔状。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     
《湖南农业》2006,(11):16-16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特征特性雌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表被覆浅绿色至灰褐色鳞片。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1黑斑;触角赤褐色,有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幼虫体长8毫米,白色,在第2腹节至第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突起。适生范围广,既耐热,又耐寒,成虫具有群居、趋光和迁飞等多种习性,越冬场所多,冬后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危害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张宏  杨丽 《农村科技》2006,(10):21-21
一、虫害形态特征苹果小吉丁虫雌成虫体长7~9毫米,宽约2毫米,雄成虫体长6~8毫米,全身紫铜色,具金属光泽,各部分表面密布细小刻点。幼虫乳白色,体细长而扁平,头小,褐色。苹果小吉丁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仅在果树枝干表皮下蛀食,其隧道蜿蜒如线,表皮多破裂,老龄幼虫在韧皮部和形成层串蛀,形成不规则的虫道,并顺生长方向回旋成一个长椭圆形封闭的圈,被害皮层干裂枯死,表皮呈黑褐色,如火烧状,虫疤上有琥珀色树液流出,俗称"冒红油"。我县在7月下旬进入成虫危害期。  相似文献   

14.
黄粉虫属于全变态类昆虫,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虫体为长椭圆形,体色初羽化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白色、黄褐色、黑褐色,最后呈黑赤褐色即为性成熟期,开始进行交配。  相似文献   

15.
一、发生特点 落叶松鞘蛾,寄主落叶松。具有潜叶危害性,1、2龄幼虫时完全潜叶,3、4龄时带鞘危害。4龄幼虫期具有暴食性的特点,危害严重,20天左右取食针叶量达到50-60枚针叶。成虫至翅展为8-11毫米,前翅面为银灰色,雌成虫触角长为26-27节,腹部较雄虫粗壮,前翅超过腹部末端部分短;雄虫触角长度为27-28节,腹部细小,前翅超过腹部末端的部分长。孵化后的卵壳呈灰白色。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16.
1 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无花果树根,成虫主要食无花果树的嫩芽、新叶,喜群集暴食,对幼树为害严重.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宽5~6毫米.卵圆形.雄虫较雌虫略小,全体黑褐或黑紫色,密被灰黑色短绒毛,具有光泽.触角褐色,由9节组成.后足胫节细长,其端部内侧有沟状凹陷;腹部最后1对气门露出鞘翅外.卵椭圆形,长径约1毫米,乳白色,有光泽,孵化前色泽变暗.  相似文献   

17.
一、竹笋夜蛾。虫态特征及为害:又称笋蛀虫,主要为害毛竹、网《竹、淡竹、哺鸡竹。幼虫取食竹笋,严重时笋的被害率近90%。成虫体长20毫米,棕黄色,雌蛾色浅,翅基及前缘近顶处多有一个侧三角形斑,深褐色,翅面有光泽。卵长0.8毫米,近圆形,初产灰白色,渐转黄色,孵前为黑褐色。幼虫体长26~45毫米一头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五节亚背线前半段。  相似文献   

18.
一、竹笋夜蛾。虫态特征及为害:又称笋蛀虫,主要为害毛竹、网《竹、淡竹、哺鸡竹。幼虫取食竹笋,严重时笋的被害率近90%。成虫体长20毫米,棕黄色,雌蛾色浅,翅基及前缘近顶处多有一个侧三角形斑,深褐色,翅面有光泽。卵长0.8毫米,近圆形,初产灰白色,渐转黄色,孵前为黑褐色。幼虫体长26~45毫米一头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五节亚背线前半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春尺蠖春尺蠖危害杨树、榆树及各种果树,主要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1.外部特征①成虫春尺蠖雄成虫有翅,雌成虫无翅,雄成虫翅膀展开30毫米左右,体灰褐色,触角羽状。雌成虫无翅,体长15毫米左右,触角丝状,体灰褐色,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因寄主不同体色差异较大,可由淡黄至灰黑色。②卵长圆形,长0.8毫米左右,赭色,卵壳上有整齐刻纹。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40毫米,灰褐色。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幼虫金黄色,体长2.5毫米,成虫体长2毫米。小麦抽穗期,成虫在麦穗的颖壳内产卵,随着小麦的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田减产30%~40%.重者70%~8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