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7种落叶树种截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典型区域甘肃环县甜水镇选择相同立地条件,进行了紫穗槐、丝棉木等7种落叶树种截干留茬与留干造林2种造林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截干造林较留干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新稍生长量和发枝数,促进地径的生长,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在截干留茬造林技术下造林成活率对比关系为白蜡柠条紫穗槐丝棉木黄刺玫河北杨刺槐,其中白蜡、柠条和紫穗槐的成活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3.
中阳县地处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成活率低,成林难。该文在总结多年造林实践的基础上,从旱地育苗,提前整地,截干栽植,造林密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刺槐造林质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干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渭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选择刺槐、花椒、侧柏等造林苗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带叶栽植或秋季截干栽植,能显著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7.
红椎裸根苗截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景兵  廖桂声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2):99-100,106
通过对红椎裸根苗截干造林与红椎裸根苗常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截干造林成活率高,不同截干高度与造林成活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截干造林14年生材积生长量大,胸径,材积与常规造林的差异程度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树高则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高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试验,提出应用抗旱造林粉、壮苗深植、截干修枝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干旱阳坡刺槐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槐是干旱阳坡造林先锋树种之一。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生态建设质量,在立地条件恶劣的干旱阳坡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科学的造林密度,提前1 a或0.5 a于雨季细致整地;第2 a晚秋采用截干方式将壮苗营造在海拔<800m、土层厚度>30 cm的宜林地带,且覆土厚度>7 cm,并需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0.
香樟属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种 ,生长快 ,材质优良 ,木材有香气 ,是家具、建筑、造船的良材 ;也是城市、村庄、海岛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杭州、宁波等城市已作为市树广泛栽植。由于香樟主根发达须根不多 ,若按常规植树造林成活率较低。为此 ,70年代宁波市南溪林场分别采取截根灭梢和截干法进行了造林试验 ,使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一般在 92 %~ 95 %以上。实践证明 ,上述 2种造林方法有如下优点 :一是可以延长造林时间 ,采用一般造林方法 ,必须在清明前后进行 ,成活率才有保证 ,而实行截根灭梢和截干造林 ,冬季、春季都可进行 ,造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