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含盐量的田间自然土下甜高粱耐盐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盐碱地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甜高粱的产业化种植,为甜高粱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以‘六环美迪’、‘醇甜1号’和‘辽甜1号’3个甜高粱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同时选择了0.43 g/kg、2.88 g/kg、4.06 g/kg、6.10g g/kg 4个含盐量不同的田间自然土,进行了甜高粱耐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为0.43 g/kg、2.88 g/kg时,对甜高粱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株高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土壤含盐量为4.06 g/kg、6.10g g/kg时,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60%。通过分析发芽期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幼苗株高,表明3个甜高粱品种的耐盐性存在一定差异。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范围为土壤含盐量0~2.88 g/kg,土壤含盐量达到4.06 g/kg以上,甜高粱种子萌发受到盐胁迫抑制作用。3个甜高粱品种耐盐强弱顺序为:‘六环美迪’>‘醇甜1号’和‘辽甜1号’。  相似文献   

2.
比较不同耐盐性品种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含量的差异,为耐盐玉米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玉米耐盐品种‘郑单958’和盐敏感品种‘齐单1号’在含0%、0.2%、0.4%、0.6%、0.8%、1.0% NaCl的砂子中生长,分别测定根、茎和叶片中Na+、K+、Ca2+含量。NaCl胁迫下,Na+、K+、Ca2+含量在两个玉米品种间、NaCl浓度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NaCl胁迫下,两个玉米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均增加,根中Na+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茎和叶,‘郑单958’根中的Na+含量高于‘齐单1号’;K+、Ca2+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高盐胁迫下,‘郑单958’根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齐单1号’,而茎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郑单958’茎和叶片中Ca2+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两个玉米品种在离子含量间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Na+、K+、Ca2+含量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鉴定和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的耐盐能力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甜高粱是一种能源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的特点。本研究以BJ-17、BJ-18和M-0011三个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高盐胁迫下甜高粱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了三个品种(系)的耐盐性,为高耐盐性甜高粱选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并有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萌发抑制的程度随之增大的趋势;在盐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系)甜高粱幼苗的六项生理生化指标呈现出以下规律:甜高粱幼苗的鲜重和株高均有所下降,甜高粱幼苗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所上升,甜高粱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叶绿素b含量下降最为明显;三个甜高粱品种(系)六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BJ-18具有较强的耐盐性,BJ-17弱之,M1-00110的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Cd和 Pb在甜高粱幼苗体内的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认在苗期甜高粱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和吸收特性,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新高粱3号’(XT-2)和‘辽甜1号’2个甜高粱品种幼苗体内镉、铅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甜高粱幼苗各部分的重金属积累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而增加.在根部、叶部和茎部积累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对重金属Cd的积累含量大小顺序为根部>茎部>叶片,对Pb的积累含量大小依次为根部>叶片>茎部;2个品种根部的富集系数均大于茎和叶,茎和叶的富集系数差异不明显.‘辽甜1号’茎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高于XT-2.2个品种的茎部对Cd的转运系数均高于叶片的转运系数.‘辽甜1号’和XT-2各部分在苗期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小于1.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试验比较了两个网纹甜瓜(‘春丽’和‘阿鲁斯春’)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和200 mmol?L-1)胁迫下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浓度NaCl(50 mmol/ L)处理后,两个甜瓜幼苗的生长量、Fv/Fm、ETR、ФPSⅡ和qP值与对照比有所上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这些指标开始下降。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春丽’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影响小于‘阿鲁斯春’。在0-200mmol?L-1NaCl胁迫下‘春丽’Pc平均值比“阿鲁斯春”高,Hd所占比例低于‘阿鲁斯春’,两个品种Ex平均值比较接近,这些数值的变化与甜瓜品种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5叶1心期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研究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L、ETR下降,NPQ上升;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各参数值均有突跃现象。在整个水分胁迫过程中番茄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NPQ与基质含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3,表明荧光参数NPQ可以作为指导灌溉的一个指标。当NPQ为2.0975时,基质含水量降到31.2%,番茄幼苗生长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应及时灌溉。  相似文献   

7.
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品种耐弱光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可用于鉴定番茄耐弱光性的数量化指标,对番茄的耐弱光性进行较系统的综合评价。以6个番茄为试验材料,主要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程度弱光(50%自然光、25%自然光)胁迫后番茄9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模糊数学中求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各番茄品种进行耐弱光性综合评价;对番茄各品种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坐果率、单株产量)的测定,对各单项指标的耐弱光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坐果率和产量与其他耐弱光指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程度的逆境胁迫下,抗逆能力的稳定性也有不同。如‘新粉八号’和‘金冠五号’的耐弱光性比较稳定;‘粉都丽人二号’适于在轻度弱光条件的环境中种植;‘亚洲粉皇’对弱光抵御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给小麦抗旱育种和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山东省6个不同肥水类型的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烟农21’、‘烟农24’、‘济麦22’、‘良星99’)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冬小麦品种花后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产量显著下降。品种间对水分胁迫反应差异显著,其中旱地品种‘青麦6号’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降低幅度最小,产量最高,仅比同期水分处理下降了14%。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燕麦抗旱生理机制,以抗旱性不同的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重度胁迫下根部可溶性蛋白合成受抑制,弱抗品种‘坝莜3号’在中度胁迫下就受到抑制,在抽穗期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弱抗品种‘坝莜3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2个生育时期,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梯度加剧而升高;重度胁迫下丙二醛(MDA)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蒙燕1号’分别上升了39.79%、14.88%,而‘坝莜3号’分别上升了188%、45.98%;在拔节期重度胁迫下,‘蒙燕1号’的POD活性上升27.4%,而‘坝莜3号’上升了98%;抽穗期,在中度胁迫下‘坝莜3号’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33.16%,而‘蒙燕1号’品种仍维持较高水平仅下降4.05%。综合分析表明,拔节期,中度胁迫下抗旱品种‘蒙燕1号’的根部生理特性受影响较小,具有较优的抗旱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 mmol/L,1.0 mmol/L,1.5 mmol/L)的Spd喷施处理165 mmol/L NaCl胁迫下的甜高粱幼苗,测定处理7 d和15 d后甜高粱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处理15 d后甜高粱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及幼苗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甜高粱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喷施不同浓度Spd可提高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降低Ci,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SOD、POD、CAT和APX活性。说明在盐胁迫下外源喷施Spd能够增强甜高粱幼苗的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同时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以稳定细胞内环境,从而增强甜高粱幼苗的耐盐性,其中1.0 mmol/L的Spd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利用外源Spd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甜高粱幼苗的耐盐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2个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降低的趋势,T601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最高值。T601除密度处理B6 (6170株 hm–2)外其他处理S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XT-2无明显规律。XT-2除密度处理B2 (11 110株 hm–2)、B4 (7929株 hm–2)外其他处理SP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T601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甜高粱品种XT-2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密度为9250 株 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2% (鲜基),T601的最适密度为11 110株 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31%(鲜基),作为积累糖的原料,后者为最佳选择。完熟期SS活性下降、SPS活性上升有利于糖的积累,为最佳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是影响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为更好地了解低温胁迫下苗期甜高粱耐低温的机制,并服务于甜高粱耐低温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6 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及恢复处理后苗期叶片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各项指标的抗冻系数作为衡量抗冻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抗寒性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低温胁迫后,6 个甜高粱品种Pro 含量均不同程度上升;而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部分品种表现为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最终将6 个品种分为3 类,‘BJ0603’和‘EN-11’为强抗寒类型,‘EN-12’、‘IMP-2’和‘KFJT-1’为中度抗寒类型,‘BJ0602’为弱抗寒类型。本研究结果为甜高粱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甜高粱不同播期下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定甜高粱适宜播期及关键气象影响因子,以新疆玛纳斯地区甜高粱主栽品种为试材,对不同播期下甜高粱糖分积累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各个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后逐渐下降。不同播期之间甜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差异变化有所不同。随播期延后,‘新高粱3号’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以4月25日播种时最高,早熟T601以5月8日播种时较高;说明‘新高粱3号’适宜早播,T601适宜迟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甜高粱叶片光合特性与温度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温度是影响甜高粱糖分积累过程的关键气象因子,降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小麦品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盐胁迫下小麦的耐盐性、筛选耐盐品种,选用本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用0 mmol/L NaCl和150 mmol/L NaCl处理小麦,测定小麦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盐溶液的胁迫下,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对NaCl胁迫的反应不同‘沧麦6005秃’、‘6005诱-1’、‘沧麦6005诱-2’、‘沧麦6005诱-3’四个品系的耐盐性较好,‘沧麦6005秃’、 ‘沧麦6005诱-1’耐盐性最好。可见盐处理后小麦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密切相关,这将为研究小麦盐渍逆境下的小麦育种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作用以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索刺槐耐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为干旱盐碱地区生态树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以“豫引1号”和“3-I”两个刺槐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0nmol/L,200nmol/L,400nmol/L三个浓度梯度的NaCl胁迫处理,利用dualPAM-100叶绿素荧光仪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显微电镜观察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豫引1号”和“3-I”的差异十分显著,两个品种的Fm值和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浓度胁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3-I”受NaCl胁迫影响较大,受害较重,而“豫引1号”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400nmol/L NaCl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Oxidative stress indicators, malondialdehyde (MDA) accumulation and chlorophyll retention, were tested as tools for salt‐tolerance screening in Chloris gayana (Kunth), a forage grass exhibiting inter‐ and intra‐cultivar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Three types of experimental system were compared, salt shock, gradual salt treatment and leaf segments floated on control and saline solutions. Results followed the same trend in the three systems, but leaf segments or gradually salinized plants are the most convenient. Lower mean MDA and higher mean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found under salinity in cv. ‘Katambora’, which is considered, from previous field trials, to be more salt tolerant than cv. ‘Boma’. Nevertheless, chlorophyll content did not give consistent results in other tests and it is not recommended for selection purposes. Within cv. ‘Boma’, clones rating higher in a salt tolerance evaluatio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had lower MDA content under salinity and lower mean MDA ratios between salt‐treated and control samples. The survival of 80‘Boma’ plants under increasing NaCl concentration was assessed and MDA was measured in the leaves of very plant before the final NaCl level was reached, to assess whether it was predictive of survival capability. MDA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 surviving longer, thus, a selection based on low MDA values would have enriched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with more tolerant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