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高效、低毒、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药剂,以用于红薯生产,选用7种不同药剂处理对红薯地下害虫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球孢白僵菌混合处理对红薯地下害虫防效显著,可以替代国家禁用农药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等防治红薯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有效防控红薯地下害虫的方法.[方法]以红薯品种“红姑娘”为试验材料,研究2%吡虫啉、桉树叶、肉桂叶、烟梗肥和茶子饼对地下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2%吡虫啉、茶子饼、烟梗肥、肉桂叶、桉树叶对红薯地下害虫的防控效果分别为81.92%、42.72%、30.45%、26.24%和17.41%.[结论]2%吡虫啉防治红薯地下害虫的效果较好,应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根据渭北旱塬地理气候特征及红薯的生理需肥特性,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红薯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做好苗床育苗、施足底肥、加强关键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同时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适时收获可保红薯丰产。  相似文献   

4.
正红薯易受地下害虫为害,形成虫道,使红薯腐烂,降低品质,严重时不能食用和加工。为害红薯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蟋蟀、金针虫、沙潜等。生产中,可采取以下10招防虫策略进行毒杀防治。一、撒施药土每667平方米(1亩)用48%毒死蜱乳油1~1.5千克拌细沙或细土25~30千克,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我省气候的变暖,耕作方式的改变,地下害虫日益盛行,对粮食生产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红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十分严重,使红薯腐烂,降低品质,严重时不能食用和加工.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对富川县不同轮作模式烟地地下害虫的越冬虫源进行了调查。发现烟地主要地下害虫的越冬虫源有非洲蝼蛄和蟋蟀。烟—红薯—烟轮作模式下,非洲蝼蛄和蟋蟀田间虫口密度最大,平均达0.9头/m2。烟—水稻—烟轮作模式是烟地防治地下害虫的最佳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书红 《河南农业》2021,(10):50-50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地下部分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目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有效防除地下害虫和杂草,规避农药和除草剂对土壤和红薯的污染,保温保湿,改善土壤结构。一、培育壮苗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薯苗质量与产量关系很大。培育壮苗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蛴螬是农业地下害虫之一。它为害小麦、玉米、红薯、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的地下根、茎,造成幼苗枯萎死亡。其成虫还可为害农作物的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尤为严重。它为害花生果实,使花生果形成空壳,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一、发生原因(一)种植结构调整为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随着农业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种植技术 (一)春薯栽培技术 1.设施棚栽培.栽种时将所备种红薯的设施棚,平整、旋耕、起高垄,一般垄高40~50?cm,双行栽植,畦宽1.2~1.3?m,施足底肥,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0?kg左右,结合施肥,加入2%吡虫啉颗粒剂2~4?kg,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陕西省彬县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对小麦地下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从推广优良品种、选用种子包衣、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用药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地下害虫的防控对策。把握地下害虫的防治关键期,结合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对小麦地下害虫统防统治,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任基光 《河南农业》2014,(23):22-22
<正>豫北地区沿黄背河洼地处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耕地面积90万hm2。其中盐碱地13.3多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8%左右。主要分布在沿黄背河洼地。盐碱地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同时又降低了农作物产品品质。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有:农作物播种后不能正常出苗、出苗慢、死苗、缺苗断垄,地下害虫严重,中后期早衰,产量降低。盐碱地生产的块根、块茎类(如红薯、土豆、萝卜等)品质差,口感低。因此,对本县盐碱地  相似文献   

12.
主要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主要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并从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主要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地下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代志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65-166
总结了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在分析近年来地下害虫发生量增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下害虫的调查,总结了蛴螬、蝼蛄、金针虫3种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农业、化学、物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地下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薯切块后在35℃以上的温度下进行高温催芽,经过八天后,薯块萌芽率可达90%左右,萌芽长度可达4公分左右。用已萌芽的薯块在冷畦中育苗在排种较稀,和加强水肥管理的情况下既能出苗快、出苗多、又能出苗茁壮。采用这种方法育苗对防止苗期黑斑病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地下虫的危害,可增加畦内种薯上黑斑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提高防病效果,在畦内育苗时,还必须注意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从初步试验结果来看这种育苗方法不仅可用于培育夏薯秧苗,若能配合上塑料薄膜的使用也有用于培育春薯秧苗的可能,因而对改进红薯育苗方法提高薯苗产量,节约育苗成本以及对黑斑病的防治方面都提供了进一步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为害及补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气温偏高,有利于地下害虫的活动为害,加上部分农民不重视麦播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错过了防治关键期(播种期),造成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猖獗为害,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法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55-2656,2676
沙土地地下害虫危害果树地下部分或地面附近根茎部和果实,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研究地下害虫发生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防治,已经成为农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沙土地常发生的地下害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地下害虫的防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圃地地下害虫主要取食、危害农林等植物的种子、幼芽、根须和嫩茎,影响植物生长或导致植物死亡,造成苗床缺苗断垄。只有掌握圃地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类和识别特征,才能为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蝼蛄类、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蛴螬类、蝇蛆类等苗圃主要地下害虫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将圃地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类、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探讨如下。1圃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及特征常见的圃地主要地下害虫有直翅目的蝼蛄类;双翅目的蝇  相似文献   

19.
济源市地下害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迎迎  孔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13-213,217
济源市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对农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造成较大危害。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了红薯的概况,湖北省红薯科研成果和宜昌红薯"两段法"育苗技术,对于重视红薯科技工作、促进湖北省红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