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在广大的农牧区也称其为懒汉病,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牛、羊、猪最常发生,并传染于人和其他动物,主要侵害淋巴和生殖系统,造成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和关节炎等。世界动物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动物中牛、羊的易感性较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我国个别地方布病疫情出现反弹,已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羊、牛、猪、犬以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一种人畜共忠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检疫》2014,(3):71-71
广东省动物卫生监督总所(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近为进一步做好牲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深入实施《广东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近日,广东省农业厅召开布鲁氏菌病净化防控工作研讨会,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广东省奶业协会和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广州市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专家教授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当前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分析当前本省防控形势,对如何推进广东省牲畜布鲁氏菌病防控和净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母畜流产及动物生殖障碍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该病对人与动物都有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近年来养殖行业发展,特别是肉牛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该病在养殖场呈现出上升趋势,对行业的发展形成阻碍,严重时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入手进行简要概述,同时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处置及防控,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也为以后养牛行业提供借鉴及为布鲁氏菌的净化及防控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及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该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病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以流产、不孕、睾丸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布鲁氏菌病共有6种病原,危害畜牧业生产较大的有马尔他布鲁氏菌病(习惯称羊布鲁氏菌病)、流产布鲁氏菌病(习惯称牛布鲁氏菌病)和猪布鲁氏菌病。丹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牛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调查,其目的是摸清我县牛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期,农业部官网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以下简称《规划》),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9.
近期,农业部官网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定动物布氏病试管凝集试验和动物布氏病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氏病)感染的家畜。在2002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中也指出“血清学正式试验中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判为阳性畜。判定时应注意排除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血清学反应。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奶牛进行布病的检疫。曾碰到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现分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金岭 《动物保健》2010,(3):32-32,4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羊、牛、猪、犬以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岭 《兽医导刊》2010,(3):32-32,4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羊、牛、猪、犬以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羊、牛、猪、犬以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一种人畜共忠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四川省内兽医系统实验室对布鲁氏菌病的检测能力,我们于2022年开展了全省市级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共20个市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参与比对。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项目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比对,11个市(州)使用A厂家试剂,9个市(州)使用B厂家试剂。结果得出: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项目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8.75%,A厂家符合率为81.82%,B厂家符合率为52.78%。本研究表明,四川省市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实验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周军 《动物保健》2012,(5):36-37,50
春末夏初,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高发季节,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生殖器和关节为特征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流通加快,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羊活体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传染病的事件,更加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析庆阳市畜间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操作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共检测羊、牛、猪、犬血清共计209 864份,检出布病阳性血清1415份,阳性率为0.67%.  相似文献   

18.
检测奶牛布鲁氏菌病试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畜牧业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至今,布病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7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和牛、羊、猪等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人群发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污染的环境、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感染状态,病人长期卧床、中壮年人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