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 :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 14670hm2 ,其中湛江市各县 (市、区 )红树林占总面积 84 .8% ;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 2 6科 4 0种 (其中真红树 10种 ,半红树 11种 ,伴生植物 19种 )。红树林主要树种有 :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 ,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种推广红树林新品种--无瓣海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区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唯一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它南临北部湾,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滩涂总面积9.18万公顷,其中适宜红树林生长的面积有4.5万公顷。广西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沿海浅海滩涂,群落主要有木榄、红海榄、秋匣树、白骨壤等共19个种类,隶属12科18属,是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但由于人为等各种因素的破坏,红树林面积在不断减少,1996年尚有1.12万公顷,2001年清查时为8533公顷,仅占适宜红树林滩涂面积的19%。无瓣海桑学名:SonneratiaapetalaBuch.-Ham,科属名:海…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是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广东省红树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红树林物种最丰富的地级市,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湛江市红树林资源状况、中荷合作广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在保护红树林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此项工作的开展对湛江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东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及保护现状,针对近年因围垦养殖、城市建 设发展用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等,导致一些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积大幅减 少;现有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偏少、结构简单、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互花米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 重,林分质量下降、系统功能退化;加上沿海红树林恢复属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及建设成本要求高等 实际情况,结合广东沿海滩涂立地条件及红树林经营管护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及特殊立地修复营建关键技术等,为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建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与红树林保护/陈桂珠等生态科学2004-5广东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红树植物17科31种,红树林湿地面积21438.3hm2,主要分布在粤西,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具有防灾减灾、净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保护和发展红树林被列为八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本文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广东红树林资源分布现状、红树林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发展状况;指出目前红树林还面临围海造田、围海养殖、沿海城市化、废水污染等威胁…  相似文献   

6.
藤壶对红树林新造林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滩涂上的一种植物类型,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称为红树林。红树林作为生态林业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红树林除了护堤、削浪、造陆等功能外,还是鸟类、贝类、鱼、虾、蟹等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在保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红树林新造林的幼苗植株上,密密麻麻吸附着许多藤壶类海洋生物。藤壶的吸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红树林幼苗的死亡。寻找预防藤壶危害的途径成为红树林造林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类型,尤其是对防护管理以及净化海水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直接对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分析了霞浦县2016、2017年红树林建设情况,探讨了红树林建设造林技术和影响造林成果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红树林造林成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卫星遥感和设置样地对广东省惠东县的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惠东县红树林面积共有1361.83 hm^2,其中,红树林有林地有400.15 hm^2,红树林未成林造林地有42.27 hm^2,红树林宜林地有919.41 hm^2;共分布15种红树植物,其中真红树植物有9种,半红树植物有6种,另外红树林伴生植物有29种。对惠东县红树林基本结构情况和多样性、原生性、濒危性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红树林正受到人工围垦养殖、旅游开发建设、外来生物入侵、污水直排和生活垃圾污染水体、外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红树林物种影响等威胁因素,提出了出台相关保护政策、严格执法、营造多树种混交红树林群落、对近海滩涂养殖进行规范、规模控制、对滨海乡镇实施垃圾清理工程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等保护和发展对策,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海岸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认真吸取印度洋海啸的深刻教训,切实做好驻在省、区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的保护建设工作,近期我们分别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的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市场》2006,(8):10-11
据海南省林业局透露,《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划(2006-2015)》近期编耕完成,计划今后10年内整合海南省现有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面积恢复和营造红树林,绿化沿海95%以上的红树林宜林滩涂。据林业局介绍,海南省的沿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很多,海口、文昌、东方、临高等沿海10个市县曾广泛分布着红树林群落。该省红树植物属东方类群,种群数相当丰富,主要为正红树、角果木等8个群系38个红树林群落类型,几乎包括了我国红树植物的全部种类。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扩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文章论述了珠海淇澳岛引种扩种红树植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引种无瓣海桑对红树资源的恢复,物种多样性和林分质量的提高,乡土植物的天然更新和扩散,大米草的控制等作用;并探讨了无瓣海桑引种对生态的影响。最后还提出了红树林引种扩种需要加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分布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红树林的资源现状,包括红树林的种类、群落类型、数量、分布、群落演替类型及生长环境等;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广东红树林植物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指出红树林演替系列是与生态序列相一致的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红树林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海南岛红树林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探讨了该植物区系热带北缘特性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分析了红树林植物区系特有成分贫乏的原因,概述了海南岛红树林严峻的现状和影响海南岛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Leizhou Peninsula, located at southern end of mailand China, has 9284.3 ha mangrove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 sites along its inlets and open coastlin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s on mangrove area in Leizhou Peninsula during 2000 and 2008, especially the survey in the eight major mangrove areas in 2002. The flora recorded in mangrove systems includes 69 large algea species, 13 native true mangrove species, nine native semi-mangrove species, and another seven intoduced true mangrove species with Sonneratia apetala as the quickest growing exotic mangrove species dominatant in the mangrove plantations, and more than 100 land flora species, consisting of 17 main mangrove associations. The plant biodiversity habitats remained mainly small patches and diverse, and were becoming worse under the intensiv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itivities and coastal pollutions, which decreased the value of mangrove coasts as the important sites for flying-by migrating birds in Leizhou Peninsula. The effective mangro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5.
初步研究海南岛红树林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探讨该植物区系热带北缘特性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分析红树林植物区系特有成分贫乏的原因;概述海南岛红树林严峻的现状和影响海南岛红树林保护与发展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红树林林窗特征研究,是研究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对次生红树林进行改造、科学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对雷州半岛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内带林窗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特征等。调查发现:高桥红树林内带林窗主要以小面积林窗为主,分布在实际面积1~10 m2之间和扩展面积1~50 m2之间;林窗主要形成方式是枯死,其次是侧枝损坏;林窗形成木数量范围在1~6株之间,平均每个林窗有2.3株形成木;形成木种类是红海榄、桐花树、木榄、秋茄,各占总比例的5.4%,8.9%,60.7%,25.0%;形成木腐烂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洛阳江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红树林造林时,要充分考虑红树林的耐寒性、向海性和生态安全,根椐实际情况进行树种选择,同时应以混交林为宜,以减少病虫害,并考虑植物的形态、花期、花色差异进行美学搭配,提高其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洛阳江湿地为例,根据红树林的耐寒性、耐盐性、向海性和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性原则进行树种选择,认为洛阳江红树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引种树种为老鼠簕、木榄、红海榄等。  相似文献   

18.
概要地将海南岛红树林研究历史分为 6个阶段 ,即红树林植被的认识阶段 (1955年以前 ) ,红树林资源的调查研究阶段 (1956~ 196 5) ,红树林研究的停滞阶段 (196 6~ 1975) ,红树林研究复苏发展阶段 (1976~ 1985) ,红树林生态系统与资源恢复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86~ 1999)及红树林研究的新时期阶段 (2 1世纪的展望 )。对今后海南岛红树林的研究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番禺地区引种种植红树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6广东翻禺地区人们一直关心的“可否利用当地滩涂构建多用途的生态公益红树林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在构建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首先从多个理论角度论证在广东番禺地区引种种植红树林可以取得成功,然后通过在3个地点营造4个树种、遍布14.2km长的潮滩带、总面积达13.7hm^2的试验林进行实际检验,结果表明:实际试种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几个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情况与我国其它红树林主要分布地区相同树种的情况相当;适宜当地发展红树林的较佳树种为无瓣海桑、秋茄和木榄,适合它们生存的滩面高程分别为相对于海平面-0.8m,-0.74m和-0.43m以上。本文可作为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发展红树林的一个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珠江三角洲沿岸抗议红树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