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1514已在湖北作双季晚稻试种,推广3年(1992 ̄1994年)累计试种面积达6666.67hm^3。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脱粒等特点。一般单产6750 ̄7500kg/hm^2,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比籼杂交量略高。  相似文献   

2.
1991-1996年,以N5088S配制的两系杂交粳稻系列组合鄂粳杂1号、N5088S/R183、N5088S/R9-1等在云南腾冲、浙江安吉、江西滨湖等地试种、示范8万多hm^2,均表现出较强的产量优势,比当地对照种增产6.6%以上,高的达30%。繁殖、制种、示范配套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3.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交、辐射诱变、自然变异选择等手段培育出了R9-1、R1831、R187等有实用价值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恢复系,1992-1993年用R9-1、R187、R183等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7001S制种333、3hm^2,示范10000hm^2左右,成为我省首批应用于生产的粳型两系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化杀杂交小麦母本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新型小麦化杀剂GENESIS对70份亲本材料化杀后杂交制种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适合杂交小麦生产、制种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目标母本系材料33份,有3份材料(YCH883-9、ST601、9275)的制种产量高达4500kg/hm^2以上,以YCH883-9的制种产量最高,达4917kg/hm^2,占不喷药对照区(CK)产量的91.1%,这充分说明我省是杂交小麦的高产制种基地。同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组合“8优161”及其三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8优161即“8204A/R161”是一个高产、优质兼备的杂交晚粳优良新组合。1991 ̄1993年参加上海市杂交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三年均比对照寒优1027增产,平均增产8.56%,1993年生产试验比寒优湘晴平均增产11.1%,南方稻区杂交粳稻联合鉴定,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88%,大面积试种产量在9000kg/hm^2以上,1996年最高产量达到11497.35kg/hm^2。米质优良,主要  相似文献   

6.
应用P-Zn二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钙质及中性紫色土肥料优化配方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钙质紫色土上,玉米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P2O5150kg/hm^2,ZnSO445kg/hm^2;中性紫色土为P2O588kg/hm^2,ZnSO436kg/hm^2。两种紫色土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P2O568-90kg/hm^2,ZnSO415-30kg/hm^2。  相似文献   

7.
鄂籼杂1号系用新恢复系092-8-8与珍汕97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耐肥、耐寒、抗倒、较抗病、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1993 ̄1995年在全省已累计示范种植3.4万hm^2,平均单产7.5t/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高产,优质,耐冷,抗稻瘟病作为育种目标,选用402个品种材料作亲本,配制了1640个杂交组合,育成42个粳稻新品系,审定品种12个,合系品种(品系)多具有高产,优质,耐寒,抗稻瘟病等综合优良性状,1989~1996年累计推广77.33万hm^2增产稻谷6.94亿kg。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制种实施“父本栽插苗数”、“父母本栽插行比”、“生物激素使用”和“父本偏施氮肥”四项试验,明确了该组合制种父本适宜栽插苗数为穴栽2粒种子苗,行比以2:12为宜,九二○最佳用量为240g/hm^2。分析了父本适当偏施氮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研究,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体系已研究成功,采用此生产技术的小麦在1997、1998、1999年产量分别为4575kg/hm^2、4875kg/hm^2,对照产量分别为2446.5kg/hm^2、3000kg/hm^2、3315kg/hm^2,分别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30%以上,是一项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抗病早灿品种浙农8010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农8010是用科情3号/IR29//8004籼粳稻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籼中熟型新品种。经浙江,湖南,福建和江西等地试种,表明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一般产量为6000-7500kg/hm^2,最高产量可达到9990kg/hm^2,1992年省内外种植5500余公顷,现已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系杂交油菜制种田父,母本产量性状的分析,得出欲夺取每公顷900kg以上制种单产,以2:4的行比为宜,父本在3.3万株/hm^2左右,母本6.0万株/km^2以上的初步结论。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更高产的潜力和主攻方向,主要在于增加父,母本公顷有效角果数和母本单株角果数。  相似文献   

13.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产量进行两轮S1家系统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从C0的1378.0kg/hm^2增加到C2的1628.8kg/hm^2,平均每轮增收9.13%。  相似文献   

14.
神力素施用剂量小于4.5kg·hm^-2时,随着施用剂量的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在相同用量下,分2次使用比1次使用效果好。本试验条件下,以破口20%用神力素1.5kg·hm^-2,破口70%再用3.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神力素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不育系解除包颈,提高柱头外露率、午前花比例和结实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杂交糯质玉米垦粘1号的施肥与密度问题进行复因子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垦粘1号高产的施肥量与密度组合:密度5.7165万株/hm^2、施肥量210kg/hm^2,或密度6.4500万株/hm^2、施肥量150kg/hm^2;施肥量是增产的关键,密度其次;适当提高施量可增加穗粒数,适当降低密度可提高百粒重。  相似文献   

16.
用雄性不育系陕2A与春性双低品种040杂交,连续回交5代,获得了不育性状稳定的不育系040A及保持系040B。用垦C1与双低品系S83-1603杂交,连续自交5代,并与不育系测交筛选出低芥酸恢复系NK3。不育系040与恢复系NK3配制的强优组合NKU-4具有丰产稳产、耐菌核病、低芥酸等特性,1991 ̄1995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其平均产量2571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1.3%。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丰产栽培试验示范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培敌64S/9311和培敌64S/E32进行了示范,全县15个点共10.1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288kg/hm^2,其中6.8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563kg/hm^2,比Ⅱ优58等当地推广品种增产38.9%~39.4%。对该两组合提出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对硫素转化及有效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S(硫)养分库,而且控制土壤S的转化及其作物有效性。在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很大,从盆瘠耕地土壤(表层)的1t/hm^2(干物质)以下到肥沃草地土壤的10t/hm^2以上。耕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S含量通常为4~43kg/hm^2,一般相当或大于土壤有效S含量和植物S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S的全周转时间估计小于1年。由于建立了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S测定方法并结合同位素^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向日葵小菌核病(Sderotinia,minor Jagger)的防治措施研究,明确了早期拨除病株,收获时及时清理病残秸杆,3年以上轮作,迟播种期到6月1日左右,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750 ̄7500ml/hm^2,50%强力杀菌剂水剂3750 ̄7500ml/hm^2,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花药培养在早粳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粳稻花培种质创新30年来,在培养条件下断完善优化的同时已有20个品种经省级审定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种植面积在133.7hm^2以上。还有一大批新品系在试验试种,这些新种质由于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培养力、再生能力强而被广泛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证明,粳稻花培具有群体规模小,稳定世代早、优异重组类型多、选择效率高的育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