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上簇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在熟蚕前12小时给蚕儿添食,能使熟蚕齐一,增强其趋光性和活性,自动登簇快;未熟蚕继续食桑,不登簇,病蚕不登簇,减少窝边茧、污染茧、增加上茧,达到省工、省力,提高工效增加生产效益;对茧质和丝质不但无不良影响,而且有提高茧丝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用劳力铰多的环节之一。当前我省蚕区不少蚕户因执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莴边茧”增加,使茧质下降。在清新县浸潭镇和石潭镇调查了“新九×7532”和“东43×7·湘”两品种应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收到了节省劳力,增加收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适熟蚕自动登簇剂Ⅰ号、Ⅱ号都比蜕皮激素的试验区的蚕,熟得更齐,熟蚕自动登簇的活性强,登簇快;生蚕、病蚕、弱蚕不自动登簇,从而达到提高工效,降低下茧率,提高蚕茧质量的效果。熟蚕自动登簇的效果以“登簇剂”Ⅰ号最好。对茧质影响方面以“登簇剂”Ⅱ号最佳,而蜕皮激素则引起茧层量下降3.9—5%。  相似文献   

4.
前言为发展蚕业生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是革新技术的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花劳力较多的环节,致使成本提高,影响蚕丝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我省蚕区,上簇技术处理多采用蜕皮激素作催熟剂,使老熟蚕一致,可节省一些捉熟蚕的用工。但节省劳力还不够显著。因此,一些劳力不足的蚕户,由于劳动强度繁重,常常因捉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窝边茧”增加,影响了蚕茧的质量。为改良当前的上簇技术,达到省力化养蚕的目的,我们进行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生产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革新技术,节省养蚕的劳力,降低养蚕成本是革新技术的目标,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用劳力较多的环节之一,目前我县蚕区在生产上不少蚕户因劳力不足捉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窝边茧”较多,使茧质下降,直接影响蚕户的经济收入。为此,我们协助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开展了“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的生产中间试验,经1992年6月至10月和1993年5月至6月在三坑、太平、浸潭、石潭、白湾、桃源等镇进行试验,取得了省工、省力和提早熟蚕又保持茧质的效果,蚕农满意。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上簇方法主要用手工操作,工效低。为了提高上簇工效,我们进行了利用对熟蚕有特殊刺激的化学制剂促进熟蚕自动上簇的试验。我们先后试验利用醋酸、蒿草、香樟等的特殊气味促使熟蚕自动上簇,但都不够理想。自1973年开始,我们多次试验利用“月桂醇”熟蚕登簇剂,都取得良好效果,并经过农村较大面积的应用,证明是一种比较好的登簇剂。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后。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西乡县葛石乡养蚕专业户视培华,精心钻研培桑养蚕技术,养蚕效益不断提高。1985年春养蚕4张,产茧354斤,收入553.30元,不仅单产在全乡数第一,蚕茧质量也首屈一指,上茧率达到97.7%。他的经验有两点:一是科学养蚕,无病高产;二是合理上簇,丰产丰收。他的上簇窍门是: 1.外排粪尿:制一上簇方木盘,内撒石灰粉,上放塑料折簇1个,将熟蚕(450头)轻轻撒于簇上。因受石灰粉刺激,熟蚕很快在簇具上寻找营茧位置,拉丝固定,排泄粪尿。粪尿落于石灰中。2.箔背放簇:待绝大多数熟蚕排出  相似文献   

8.
五龄后期适熟蚕上蔟是一项工作量大、劳动集中、时间长的工作,如不及时上蔟会结“窝边茧”.我市使用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广东省丝绸公司蚕茧分公司合作研制的“适熟蚕自动登蔟剂”后,能使90%的熟蚕快速自动登蔟,提高工效3倍多,收到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茧质好坏的基础是养蚕,关键是上簇。抓好上簇这一环,是养蚕生产取得高产优质好收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至关重要。上簇工作除了要抓好上簇方法、改善通风透气环境条件等内容外,改革簇具,推行适合目前农村大面积养蚕上簇实际又能满足熟蚕正常吐丝营茧需要的优良簇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共同研制并且组织生产中试的“适熟蚕自动登簇剂”使用情况评议会于1993年7月10日至12日在清新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蚕研所、省蚕种所、有关市、县丝绸公司以及中试点的专家、代表共36个单位60多人。评议会由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李福成副经理主持。代表们首先参观了清新县三坑镇红星村使用适熟蚕自动登族剂的现场。会  相似文献   

11.
楼梯簇又称木板长格簇 ,是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崇义县果茶桑局、崇义县茧丝公司根据纸板方格簇、木板转轴方格簇的原理研制改良的一种新型簇具。经过在崇义县蚕区使用一年多的效果证明 ,该簇具有制作简单、簇具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 ;自动上簇快而齐 ;结茧率高 ,茧色洁白 ,茧质优等特点 ;鲜茧上茧率高 ,几乎不存在黄斑茧、柴印茧、畸形茧、双宫茧 ,比竹花簇上簇每张种可提高上茧率 6 %~9%。笔者认为该簇具适用于在南方杂交桑养蚕批次较多 ,木材资源丰富的蚕区推广。制作方法 :楼梯形长格簇主要利用杉木毛板竹制而成 ,外形高 1 50cm …  相似文献   

12.
<正> 原蚕苏六多结下层茧。农村原蚕点蚕农采用草制或塑料折簇上簇往往因上簇密度不当以及簇室通风排湿不良而引起簇中多湿,不结茧增多。也有一些农户采取翻簇拾出不结茧蚕,重新上簇等补救措施,但损失还是难免的。而采用方格簇上簇后蚕儿入孔快,营茧快,结茧率高,死笼率低。我们于1991年秋进行了调查比较,折簇上簇的蚕儿营茧速度比方格簇上簇的营茧速度慢3小时左右,结茧率低2.1%,而死笼率高1.05%。但使用方格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方格簇因多次重复使用,养蚕前要进行彻底消毒,晒干保存待用。消毒一般采  相似文献   

13.
养蚕生产中,熟蚕上蔟是劳动力最集中,劳动强度最大,时间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并直接影响着蚕茧质量、产量及缫丝成绩。使用家蚕熟蚕登蔟剂自动上蔟,上蔟快,入孔率高,可提高工效50%,减轻劳动强度,对茧质无不良影响,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1材料与应用1·1材料丰收乐登蔟剂,山东蚕研所  相似文献   

14.
家蚕登蔟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熟蚕上蔟在养蚕生产中,是劳动力最集中、劳动强度最大、时问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并直接影响着蚕茧质量、产量及缫丝生产的成绩。使用家蚕熟蚕登蔟剂自动上蔟,上蔟时间短,入孔率高,可有效地提高工效50%,减轻劳动强度,对茧质无不良影响,很受广大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正> 塑料折簇,是现行推广的优良簇具之一。它具有使熟蚕多结横营茧,增加上车率,减少下脚茧,提高蚕茧产量和茧丝品质,有利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特别是塑料折簇更具有经久耐用,利于消毒,便于保管等优点。根据我们于1987年春季在阆中县柏垭镇农村的张光才等蚕桑重点户推广使用,共养零4.6张,其中各用2.3张分别使用塑料折簇和草笼上簇,在同条件下比较结果:塑料折簇正茧88.5公斤,草笼正茧70.3公斤;塑料簇下脚茧4.35%,草笼下脚茧9.52%。实践证明:使用塑料折簇,对提高茧丝品质和养蚕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效果,是值得广泛推行的优良簇具。现将塑料折簇的使用方法用图片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涟水县麻垛乡有桑园4250亩,86年养蚕4109张,使用纸板方格簇7万片,编结式方格簇24万片,有90%以上的蚕种使用了方格簇上簇。麻垛乡引进方格簇是这个蚕桑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以前使用的簇具多为菜籽秸、柳树枝、乱麦草、玉米皮等,正规一点的是草龙。因此,养出了好蚕而结不出好茧的现象是很多的,上茧率最高也只有80%,甚至有的农户下茧占多数。使用方格簇后茧质大有提高,群众收入显著增加,这个乡的东哨村大庄组85年秋蚕用草龙上簇,平均每公斤上茧  相似文献   

17.
养蚕生产中,熟蚕上蔟是劳动力最集中,劳动强度最大,时间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并直接影响着蚕茧产量、质量及缫丝生产中的成绩。解决本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家蚕熟蚕登蔟剂自动上蔟。我站通过连续两季在生产上中试新型家蚕登蔟剂自动上蔟具有以下特点:上蔟时间短,入孔率高,可有效地提高工效50%,减轻劳动强度,对茧质无不良影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丰收乐登蔟剂,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包装为50ml/瓶,用于一张蚕种)。1.2供试蚕品种及试验时间1.2.1供试蚕品种苏镇×春光、桂蚕一号1.2.2试验时间2005年晚秋、2006年春两季。其中200…  相似文献   

18.
小经验     
蚕儿在高溫干燥的情况下用冷水刺激能提高結茧率昌化县溪阳人民公社蚕种场,在1959年夏蚕期间,由于在上簇时气溫高而干燥,熟蚕上簇后徘徊在簇枝上,很多不結茧只吐絲少量,我们就(?)隔夜的井水,將熟蚕后浸渍一下,再进行上簇,效果良好。成績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日本蚕桑生产,在上簇方面进行了簇具的改进,研究了上簇方法,簇中保护等的理论和实用化,又用法令规定了茧检定的制度,对提高茧质,增加出丝,节约劳力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在50年代初期,主要使用的簇具是稻草折簇占70%以上,方格簇(即回转簇)占20%左右,60年代方格簇占70%以上;折簇占20%左右;到70年代全国有98%的养蚕农户使用方格簇。上茧率也随着上升,从50年代的88%,上升到70年代的96%以上,对提高出  相似文献   

20.
大蚕蚕台饲育及熟蚕自动上蔟是目前农村养蚕生产上急待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显得尤为紧张,在栽桑、养蚕、上蔟等各个关键环节,由于劳动力奇缺造成技术不到位,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单产低,茧质下降,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我市官渡、狮滩等镇推广蚕台育自动上簇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我认为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