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惟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草原总面积170.9万公顷,可利用草原142.2万公顷。草原有低湿地草甸类、平源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原化荒漠类、山地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山草甸类、高山沼泽草甸类、高山草甸类11个类型,总储草量18亿千克,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公顷,依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可分为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及沼泽类等8类、38个草地型。主要由于水分、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在东半部以温性草原类为主,西半部以温性荒漠类为主。受地形地貌特征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呈现沼泽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或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或高寒荒漠类。  相似文献   

3.
1饲草料资源生产利用现状 1.1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介于东经101°46′-102°45′,北纬36°30′-37°09′,地处达坂山南麓,有耕地面积105万亩,草地类型从南到北随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有五个草地类型,分别为山地干草原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甸类。山地干草原类面积18.77万亩,山地荒漠类面积9.89万亩,高寒草甸类面积146.01万亩,山地草甸类面积3.0万亩,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及牧草饲料的质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牧草饲料品质的质量,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的牧草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饲草饲料品质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饲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饲料,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7.
<正>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刚察县草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和平原草甸4个草场类型,在4个草场类型中,以高寒草甸类草场为主体(可分为高山草甸亚类、沼泽草甸亚类、灌丛草甸亚类)。县属草场总面积1042万亩(1亩≈667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941.69万亩。  相似文献   

8.
<正>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刚察县草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和平原草甸4个草场类型,在4个草场类型中,以高寒草甸类草场为主体(可分为高山草甸亚类、沼泽草甸亚类、灌丛草甸亚类)。县属草场总面积1042万亩(1亩≈667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941.69万亩。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1.
<正>1自然环境与牦牛种业发展现状1.1自然条件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气候严寒,干旱缺氧,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那曲草场面积6.32亿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4.69亿亩,是本地畜牧业牧草资源的主要来源[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8.73%,绝大部分草地平均生产鲜草仅为1 044 kg/hm2,理论载畜量为1 017.65万羊单位。天然草地共分5大类型,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出山地森林-亚高山、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半荒漠与高寒荒漠的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拥有天然草原0.365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0.316亿hm2,其中冬春草原0.159亿hm2,夏秋草原0.157亿hm2),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草原类型以高寒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等9个草地类型、7个亚类为主,其中高寒草甸占有较高比例,面积0.240亿hm2,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1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牧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借助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平台,以陆地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样地和路线调查,参考相关专业图件和知识,完成了凉州区天然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产量估测。将凉州区天然草原划分为5个草原类,包括温性草原类6.80万hm2(占60.55%)、高寒灌丛草甸类0.28万hm2(占2.50%)、温性荒漠化草原类2.11万hm2(占18.83%)、温性荒漠类1.63万hm2(占14.53%)和低平地草甸类0.40万hm2(占3.59%),全县各类草地理论载畜量3.10万羊单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凉州区天然草原面积仅减少了0.60万hm2,天然草地承载力却降低了44.20%,由20年前的每2.02hm2饲养1个羊单位变为现在的3.62hm2饲养1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4.
<正>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天然草地面积5788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5017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39%。草场划分为灌丛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场、荒漠草场和沼泽草场等五大类型。以灌丛草场和草甸草场为主体,约占全省可利用草场的2/3以上。组成草场的植物种类丰富,优良牧草种类以莎  相似文献   

15.
一、调查及建档的目的贵南县位于海南州南部,全县土地面积为6 649.77Km~2,(664 977公顷),其中草地面积为407 712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0.79%,人工草地,天然围栏草地面积31 127公顷,占草地面积的6.6%。草地类型主要有山地干旱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类,山地荒漠草地类等,全县的人工草地和天然围栏草地主要分布在塔秀、森多、过马营三乡、茫拉、沙沟等半农半牧区亦有一定的发  相似文献   

16.
概况甘肃省有天然草地2.05亿亩,而绝大部分是干旱草原和荒漠、半荒漠草原草地。中部和陇东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西部(河西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的空间要素插值方法,使用DEM海拔高程数据作为修正,在要插值的空间数据与协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对于年积温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9,相关性较高,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4种插值方法的ME值排序为IDW相似文献   

19.
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原有11个草地大类,温性荒漠类草地是其中之一,其面积134.19万hm2,占全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7.92%。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重要的禁牧区,是天山南坡平原绿洲的保护屏障,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查清温性荒漠类草地的分布、特征,为该草地的利用、保护和维护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