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西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东北麓的丘陵区。国土总面积30466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5333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7.4%,森林面积176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7.9%。经统计,全旗林地中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93333公顷。林下经济主要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进行立体复合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有利于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农民群众易于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栾川县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河南省栾川县林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得出栾川县林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矛盾、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最后探讨林业发展的对策: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大力发展经济林及林下产业;借助生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依靠科技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林下经济作为一项绿色富民产业,能有效增加林业立体发展空间,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是破解成方连片造林地块逐年减少、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的有效方法。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生态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51.56万亩,森林覆盖率43.2%。截至2019年底,全县林下经济覆盖面积2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5万亩,林下养殖3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3万亩,森林景观9万亩;林下经济产值1.5亿元,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产值比例为40%。目前,全县已形成林下种植、林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喀喇沁旗在林业建设中坚持走改革发展之路,通过实行以森林有偿流转为核心的改革活动,使有林面积由1996年的20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4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35.6%增加到003·12001年的41.4%,以每年1.1个百分点的态势递增,走在了赤峰市的前列。喀喇沁旗土地面积467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56万亩。但是,由于喀旗林业投入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群众积极性不高,林业发展缓慢。1998年,喀旗林业局在旗委、旗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确定了以森林资源有偿流转为核心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森林认证,是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我国加速林业国际化进程,适应世界林业发展规律的具体行动。湖南是我国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达,特别是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湖南林业抢抓机遇,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以此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强  相似文献   

7.
正邵阳,史称宝庆,为湘中腹地,西南门户,境内山河毓秀,风光旖旎,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业用地13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8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03%。近年来,邵阳市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按照"一县一品,数县一业"的原则,优化林业布局,形成了以南竹、油茶两大优势产业为引擎,以木竹家具、森林药材、经济林等特色产业为驱动,以森林湿地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林下经济取到良好发展,一年来,林下经济新增面积64.6万亩,其中油茶面积36.62万亩,森林药材19.18万亩。目前,江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533亿元。据了解,江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森林药材重点发展品种和补助标准,新增林业补助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林下经济油茶、  相似文献   

9.
实行森林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是林业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也与当前我国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将森林资源管护的责任落实到人头 ,同时允许承包人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 ,合理开发林下资源 ,既可以调动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保护森林、开发林下资源的积极性 ,又为林区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通过进一步总结和示范 ,尽快在全国林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推行  相似文献   

10.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的最佳途径,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市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景脱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地处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相似文献   

11.
介绍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综合概述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相关措施: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改革林业经营方式,构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林业要素市场,构建林业投融资体系,构建森林资源流转服务体系,创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完善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完善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森林保险.  相似文献   

12.
<正>慈利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地面积24.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8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76%,林地占版图面积的71%。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念好"山字经",认真做好林下经济这篇"文章",是当前慈利县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多年来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对林下经济进行了定义,即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供非木材林产品为目的的现代林业产业;依据长白山区特色资源,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四个方面,阐述了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林-菌、林-参、林-果、林-蛙、林-蜂、林-菜重点模式,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茂密的森林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经济。不砍树也能致富,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好路子。林下经济放下斧头,挖掘林下资源,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据统计,目前我国林下经济收入数倍于林木收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发展林下种植面积约1800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5万亿元。林下经济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林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林业如何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推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是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林下产业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林下产业开发是以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自然生物生态系统和能量流动规律,以林地、林木资源为依托,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按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开展的林下经济活动。林下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社会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尤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林业的发展,南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其林下可燃物也不断增加,森林火灾增多;分析南方林区的特点,提出营建林火阻隔网络,将森林有效地进行分隔、保护,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和受损率。  相似文献   

17.
正林下经济是森林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是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工作的大背景下,宁夏审时度势,立足沙区实际,围绕"五大生态工程"和"林业四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节约、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立体复合经济,努力提升林地综合利用价值,使得许多长期闲置的林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林下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森林火灾一直是我国林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每年都有相当多的林木毁于山火,造成森林资源乃至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是行之有效、成本最低的标本兼治的防火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及续档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孟连县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边境线天然林保护,保障边境生态安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继续加强林政管理,确保林地资源长期稳定;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加快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珍贵用材林;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大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竹林的力度;加速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等促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石家庄市相继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环城绿化、环省会经济林等重点绿化工程,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6%。为有效保护造林成果,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石家庄市建立了以林木资源保护为主,林下种养业协同发展、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林下经济体系,显著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一、石家庄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林下经济种养面积达17.7万亩,年产值5.5亿元;林下景观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