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分析了蒸发占蒸数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γ透射法应用于大型高精度称重式土壤蒸渗仪上的研究情况,并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其土壤剖面上30个测点的数据采集系统实行自动实时测定处理及控制。它为田间蒸散和降水入渗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稻田蒸发蒸腾过程及其比例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节水灌溉稻田蒸发蒸腾过程及其比例变化特征,建立能准确反映水稻蒸腾与棵间土壤蒸发分摊关系的计算公式,采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系统观测2015年和2016年水稻生育期稻田蒸散量(ETCML)和蒸发量(E),分析了典型天气和各生育期ETCML、E和蒸腾量(T)的日/稻季变化特征及E与T的比例变化。结果表明:晴天ETCML、T和E变化趋势相同,但E易受生长阶段与环境的影响;阴天ETCML和T呈多峰变化;雨天测量值有明显误差,微型蒸渗仪会因降雨、灌水、强风、水汽凝结、边界效应、水稻生长等因素而影响数据的可靠性。节水灌溉稻田T决定了ETCML的大小和变化规律,E仅在初期呈倒“U”形。ETCML和T逐日变化随净辐射(Rn)先增后减,在分蘖中后期达到峰值,存在明显的物候特征。蒸发量与蒸散量的比值(E/ETCML)由水稻生长初期的0.95逐渐减小,全生育期平均为0.37。 E/ETCML可用其与水稻移栽时间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对数关系进行描述,决定系数均大于0.88。研究蒸发蒸腾比例特征对田间水分管理及指导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双源蒸散模型的改进与拟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原状土与回填土潜水蒸发之间的差异性,利用五道沟实验站蒸渗仪2017-2019年冬小麦与夏玉米日潜水蒸发试验数据,对砂姜黑土原状土与回填土2种土壤蒸渗仪作物全生育期潜水蒸发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原状土与回填土潜水蒸发量存在差异,其中2017-2018年和2018-2019冬小麦日平均潜水...  相似文献   

5.
蒸渗仪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葛帆  王钊 《节水灌溉》2004,(2):30-32,35
蒸渗仪是一种测定农田蒸腾蒸发的标准仪器,用于农田水文研究已有100余年历史。当前蒸渗仪的开发应用具有以下趋势:更多的建造大型蒸渗仪,尽可能的消除尺寸影响与边界效应,但并不排斥使用小型蒸渗仪;与先进设备联合使用,如采用电子传感器及数据采集设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等;应用更加广泛,除广泛用于农田水文研究外,还拓展到垃圾填埋场的模拟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新型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测定作物蒸散量、不影响农田耕作的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通过对布有12个该型蒸渗仪的田间进行测试,表明蒸渗仪集水效果明显,含泥沙量极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片机的吊秤式盆栽作物蒸渗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方便、准确地测定盆栽作物的蒸腾蒸发量,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集成、优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0~100kg 适用于盆栽作物的吊秤式蒸渗仪。蒸渗仪主要包括称量传感器、下位机、上位机、连接件、支架和盆栽容器6部分。对蒸渗仪下位机的主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实时时钟和数据存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进行了硬件选型和电路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无人监管的工作环境下,蒸渗仪下位机能够自动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并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完成数据的显示、存储和分析。蒸渗仪最大绝对误差为100g,最大相对误差为0.50%,测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盆栽作物蒸腾蒸发的实际变化趋势,能够满足盆栽作物蒸腾蒸发量方便、准确和实时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植物的蒸腾机理与土壤的蒸发机制,利用生物膜技术,研制了参考蒸发蒸腾仪。该仪器可很好地模拟土壤蒸发与植物蒸腾的自然物理过程。从理论上对仪器直接测定法与Penman-Monteith法、蒸发皿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应用试验上,利用蒸渗仪值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仪器直接测定法的精度稍差于Penman-Monteith法,但较蒸发皿法有很大提高。仪器使用方便、维护简单、价格低廉,易为我国普遍存在的经济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用户所接受,将有良好的商品化开发及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田间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0-2011年的大型称量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问蒸发器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闽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蒸发蒸腾量为360.974mm,抽穗-灌浆期蒸发蒸腾量达到最大为84.706mm,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变化,2个峰值处于播种-分蘖、抽穗-灌浆期;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达到了115.8...  相似文献   

10.
蒸渗仪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地估算农作物腾发量对于农业节水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蒸渗仪法直接测定腾发量为切入点,系统地介绍了非称重式蒸渗仪和称重式蒸渗仪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称重式蒸渗仪的应用特点,并指出小型称重式蒸渗仪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间作种植方式下棵间蒸发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研究了麦田的逐日蒸发过程,对比分析了麦田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麦田土壤蒸发量增加了34.63mm,作物蒸腾量减小了65.81mm,ET值减小了31.18mm;单作麦田E/ET为20.42%,间作麦田E/ET为29.7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关中冬小麦植株蒸腾和土壤蒸发规律,利用2 a冬小麦小区控水试验实测数据,率定和验证了双作物系数SIMDual_Kc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的实测蒸散量值(或水量平衡法计算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IMDualKc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关中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且模拟精度较高.模型估算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43 3 mm/d.模型估算的冬小麦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基础作物系数分别为0.35,1.30,0.20.另外,模型还可以较准确地估算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土壤蒸发量和植株蒸散量.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蒸发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前期,中期较低,后期略微增大;植株蒸腾主要发生在作物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整个生育期中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秸秆粉碎还田配施化肥(S)和常规施肥(R)2种措施下的大田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2种措施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棵间蒸发量的变化,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以及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S,R 2种措施下冬小麦全生育内的棵间蒸发量变化均呈现为"大—小—大—小—大"的"W"型变化规律,相比较R措施,S措施可有效抑制冬小麦棵间蒸发,全生育期内平均抑制蒸发率为9.96%,抑制蒸发率随着生育期变化,呈现出"高—低—高—低"的趋势.同时冬小麦全生育期内S措施下的叶面积指数均高于R措施下的,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均小于R措施下的,可见,S措施有利于叶片生长,并可减小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冬小麦封行后,通过监测40~60 cm和60~8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可反映S,R 2种措施下冬小麦的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拟利用直径为20cm的标准蒸发皿,制定简单易行的喷灌冬小麦灌溉计划。试验于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小麦生长季节,在中国科学院通州农田水循环和节水灌溉试验基地进行。以布置在冠层上20 cm直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水面蒸发量倍数(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倍,以及不灌水对照处理)灌溉水量条件下,喷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利用水面蒸发量制定喷灌灌溉计划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变化。当灌溉水量小于0.25E时,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较小,而大于1.00E也会抑制冬小麦生长。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单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在 312~508 mm内变化,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喷灌0.50E~0.75E时,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或者接近于最高;灌水量较小(≤0.25E)和较大(≥1.00E)时均会降低产量。建议在北京地区冬小麦返青后,喷灌水量可采用0.50~0.75倍的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灌水间隔可采用5~7 d。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麦地蒸散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蒸发桶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裸地蒸发和麦地蒸散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裸地蒸发与麦地蒸散的关系;论述了蒸散日变化的一些特征;分析了蒸散与辐射、气温的关系,并对蒸散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蒸散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以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均衡场内20 个试验小区两年的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为基础,对田间土壤水量平衡,冬小麦产量、水分生产率与耗水量关系,冬小麦产量与供水量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还根据试验成果应用Jensen 模型拟合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蒸发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蒸发蒸腾量(ET)是进行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为了更方便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为依据,分析了水面蒸发量(E0)与实测蒸发蒸腾量(ET)的相关性,并研究了蒸发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面蒸发量(E0)和蒸渗仪实测值(ET)呈线性关系,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二者的相关系数R2=0.7708,蒸发系数α=1.37。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α先是由大变小,接着再增大直到在抽穗—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再慢慢减小。  相似文献   

18.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甘肃张掖绿洲主要作物各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并计算比较了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作物需水特征,确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和充分灌溉具有一致变化趋势。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马铃薯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1、0.7和0.73。在全生育期当中,随生育期的延续,主要作物叶面蒸腾比例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Controlled irrig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wheat grown in lysimeters having undisturbed soil profiles and protected from rainfall with transparent plexiglass roofs.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different crop growth stage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ass A pan evaporation and soil water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different crop growth stages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amount and time of irrigation.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evapotranspiration and Class A pan evaporation increased linearly from germination to 46 days after sowing and remained constant at 1.45 from 46 to 76 days. Then the ratio decreased linearly towards the crop ripening.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equal to the maximum evapotranspiration up to the critical value of relative soil water, and then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decreased at a very fast rate with further decrease in relative soil water.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relative soil water varied from 0.65 to 0.84 during the crop growth-stage periods late tillering-heading and dough ripe-rip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