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小麦播种时期早、播量大、播种深,播后气温偏高、雨水较多和冬前小麦旺长等因素,为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提出了要主抓"两防止"、"两防治"和"一追、一除"的技术要求。一、两防止(一)防止小麦中后期倒伏1、小麦倒伏的潜在因素有3个。(1)播种量过大:一些农民片面总结往年(干旱情况下)大播量高产"经验",盲目加大播种量。根据调查,不少地块播种量都在15kg/667m2左右,个别地块  相似文献   

2.
正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的最关键时期,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对促进苗情转化,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至关重要。2018年孟州市小麦苗情参差不齐,弱小苗面积比例大,促弱转壮是2018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一、因地因苗制宜,搞好肥水管理2018年冬前雨水充足,墒情适宜。对播种早、播量大、群体较大的麦田可暂不浇水,视墒情东部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麦田杂草呈现种类多、密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加大了春季化学除草的难度,并且春季用药时期常常过晚,小麦拔节后仍有部分群众使用除草剂,造成小麦药害现象时有发生,春季化除还对环境和其它作物污染严重。改用秋冬化除,省工、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麦田杂草呈现种类多、密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加大了春季化学除草的难度,并且春季用药时期常常过晚,小麦拔节后仍有部分群众使用除草剂,造成小麦药害现象时有发生,春季化除还对环境和其它作物污染严重.改用秋冬化除,省工、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精量稀播是小麦高产的有效措施马起超任文曾杨文岐崔国林(西峡县农业局,西峡474500)西峡县常年种植小麦22.3万亩,单产徘徊在200kg上下。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大播量是其制约因素之一。由于播量大,冬前群体每亩达80万左右,春季高达100多万,常导...  相似文献   

6.
对赶茬小麦产量不稳定的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盲目加大播量是造成赶茬小麦产量不稳的重要因素之一,迟中争早,早稻晚密,适当加大播量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麦田杂草呈现种类多、密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加大了春季化学除草的难度,并且春季用药时期常常过晚,小麦拔节后仍有部分群众使用除草剂,造成小麦药害现象时有发生,春季化除还对环境和其它作物污染严重。改用秋冬化除,省工、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枣庄市峄城区农民常规播种小麦中存在的大播量现象,笔者于2015-2016年进行了5种播量处理(分别为每亩播5 kg、10 kg、15 kg、20 kg、25 kg)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处理对小麦冬前最大亩茎数、春季主茎叶片数、单株茎蘖数、单株次生根数、四叶以上分蘖数、最大亩茎数、成穗期亩穗数、千粒重影响较大,不论是理论测产还是实收计产,都是每亩播15 kg平均单产最高。在小麦生产中推广适宜播量不仅具有增产效果,还能节约种子、减少冻害、倒伏等发生风险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春季麦田田间管理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并为粒重打基础的有效措施。笔者阐述了小麦春季生长特点,并从划锄镇压、肥水调控、防治病虫草害等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做了介绍。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小麦越冬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麦田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加之越冬气温偏高,当前群体偏大,出现旺长趋势,特别是播量过大的麦田,苗期分蘖少、个体发育弱,植株出现铺地现象,上部叶片显现受冻症状;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少,麦田墒情充足,可能导致杂草多,危害重;春季天气变化较大,存在低温冻害隐患等。因  相似文献   

10.
师小周 《河南农业》2012,(21):31-32
一、试验目的近年来,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大、小麦拌种面积小、土壤病虫害基数大、整地质量差,造成小麦播量居高不下。根据调查,禹州市小麦高产区播量在12.5~15kg/667m2,有的地块播量在15kg/667m2以上。播量偏大既浪费种子,增加投入成本,又消耗地力养分,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们结合禹州市小麦高产区生产实际,设计不同小麦品种与不同播量进行田间试验,从中选出参试品种的适宜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12.
正阿克苏地区是南疆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小麦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播量试验,探索出我区最适宜的冬小麦播量,以建立冬小麦创高产技术的合理群体结构,提高产量,为今后指导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春季管理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呢?总的原则是:根据苗情,分类管理。一、小麦生长存在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2004年秋季墒情好,多数农民播种小麦时间在适播期的上限,甚至更早,如有的农民在9月底10月5号前麦播结束,加之入冬后到冬至前,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因而造成小麦旺长,尤其是播种密度大的小麦,旺长现象更为突出;而部分晚茬小麦,播期在10月底,这部分小麦长势偏弱,形成两个极端现象。二、小麦春季管理建议1、及时中耕除草,增温保墒(1)旺长麦田的中耕旺长麦田,指的是播种过早、播量又大、造成群体过大(667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是沈丘县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均在6万hm2以上,单产水平连创历史新高。随着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整地质量、播种质量、种子质量、病虫危害、气候等因素,造成小麦每667m2的播种量由过去的8~10kg增加到12~15kg,甚至个别地块超过25kg,而且播种量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大播量与小麦持续高产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大播量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群体过大、倒伏隐患、病虫害加重、管理被动等现象发生。一、小麦大播量产生的原因(一)连年旋耕,导致整地质量差,致使播量增加近年来,旋耕是麦田的主要整地  相似文献   

15.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和苗情转化的重要时期,春季田间管理好坏会直接影响夏粮生产。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肥城市春季小麦管理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2022年秋种,全市小麦足墒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高,当前苗情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10月上旬肥城市降水偏多,有些地块土壤过湿,前茬作物腾茬较慢,小麦播种偏晚;二是部分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整地质量较差,田间坷垃较多,出苗质量差,有缺苗断垄现象;三是个别地块播种偏早,播量偏大,有旺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新沂市晚播小麦的成因及其生长发育特点,提出应对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选用良种、加大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增施肥料、科学管理、适时收获等,对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高产小麦半精量机播配套技术,已在我省试验、示范两年,并初见成效。现简报如下,供参考。一、高产小麦半精量机播的意义我省小麦亩产常年在300公斤以上的麦田约800—1200万亩,占22—31%,既是全省小麦生产基地又是夏粮贡献大的地区。由于采取“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做法,故造成群体过大,容易倒伏,使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此,经三年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实践证明,降低播量可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协调群体和个体关系,再加上配套技术措施,是实现高产小麦不倒的重要途径。我省高产麦田一般播种量为10公斤以上,但山东省采用亩播5公斤左右的精播量方法,已推广508万亩。根据我省自然状况、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起身至拔节期:喷雾防控纹枯病和草害 早期小麦纹枯病横向侵染时期,可在春季进行化学除草,喷施除草剂时加入烯唑醇类农药,达到防治杂草和纹枯病等的效果; 纹枯病纵向侵染时期, 当田间病株率达15%时开始防治,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克,或20%井岗霉素·蜡质芽孢杆菌(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一般亩用水量不得少于45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品种、播期、播量3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海安县主推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的播期、播量下对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应坚持适期早播,争取冬前温光资源,促早发。扬麦15和宁麦13在该地种植,10月24日-11月5日为适宜播期,选择16万/667m^2基本苗为宜。11月5日后晚、迟播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16万~24万/667m^2基本苗为宜,随播期推迟逐步加大播量。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由于小麦秋季播种迟、播种量大、管理粗放及春季雨水多、气温偏高、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扬州市小麦白粉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为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需加强栽培管理、坚持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