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嗅觉选择等方法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抗虫品种为绥粳4号,感虫品种为垦鉴5号、稻花香2号,中感品种为05345,中抗品种为丰园2号、空育131。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实现对水稻负泥虫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从抗虫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抗虫机理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对水稻抗稻纵卷叶螟的筛选鉴定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1 000多份水稻品种材料的抗虫性进行自然鉴定,筛选出抗稻纵卷叶螟材料2份,并通过杂交、回交等手段,选育出抗稻纵卷叶螟的中间材料,为选育抗虫水稻品种提供种质材料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试验中,水稻品种IR16与抗虫品种T03差异极显著,确定品种IR16为感虫品种。通过测定各品种水稻叶片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其与稻水象甲对不同水稻品种取食选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对叶脉间距小、硅化细胞数目多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差;对叶片含水量高、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强;叶片总糖、各类蛋白质含量与稻水象甲的取食选择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Bt转基因抗虫粳稻品种选育中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为供体,与农艺性状优良的粳稻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抗虫品种选育中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对Bt基因纯合影响、混合选择与外源基因传递、及自然抗虫鉴定选择效果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系谱法并结合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的Bt转基因粳稻育种效果为最佳.经8代系谱选择,育成了3 个集高产和抗虫于一体的优良粳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正> 利用抗虫品种是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抗虫品种得到迅速的发展,对许多作物的主要虫害都已培育出抗虫品种或鉴定出抗源。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晚籼浙丽一号,还兼抗白背飞虱、黑尾叶蝉和稻瘟病,1984年统计,已在全国推广30万亩。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丙663和丙620能比常规稻减少虫量85%左右。抗食心虫大  相似文献   

6.
Bt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克隆出的针对鳞翅目害虫的抗虫基因,经过基因工程方法人工改造已经获得Cry1Ab/Ac、Cry1C等抗虫基因。以云南主栽水稻品种楚粳28为受体,以携带Bt抗虫基因的"华恢1号"、"RJ-5"和"T1C-19"分别作为供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进行回交育种,选育成携带Bt抗虫基因水稻新品系。结合农艺性状表现,获得了云抗虫稻1号、云抗虫稻2号、云抗虫稻3号Bt蛋白高表达的水稻抗虫品系。这些抗虫品系为云南省抗虫水稻的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基因资源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分布特点及遗传分析检测,分析了抗褐飞虱遗传的"基因对基因"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与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揭示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水稻负泥虫为研究模式,通过测定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情况下水稻植株体内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时间变化,分析寒地水稻抗虫、感虫品种对水稻负泥虫为害胁迫下的应答能力及其与机械损伤的异同。结果表明,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水稻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对照无损伤的降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该研究为水稻负泥虫抗、耐品种的筛选以及水稻负泥虫胁迫下水稻的生理应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褐飞虱作为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叶鞘组织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严重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甚至导致绝收。目前水稻生产中主要以化学防治治理褐飞虱,但是成本昂贵,并且污染环境,易使褐飞虱产生抗药性。选育抗虫品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须要不断发掘和克隆抗虫基因,然后根据定位到的抗性位点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导入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聚合多基因的广谱抗性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基因的定位进行归纳总结和已经图位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的功能进行简述,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选育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1.
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研究了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硅对盐敏感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科品7号和耐盐大麦鉴4耐盐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培和土培条件下适量加硅可降低大麦的盐害。硅显著提高盐胁迫大麦根系脱氢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汁液浓度。硅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大麦体内的钾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并提高土培大麦植株体内氮、磷的积累量及磷的浓度,改善盐胁迫大麦植株的养分平衡状况。硅对耐盐大麦盐害的缓解效果比对盐敏感大麦更显著。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钠离子毒害、减轻水分胁迫程度和改善植株体内的养分平衡状况而实现的。硅参与了植物的代谢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4种不同品种石榴的叶表皮特征电镜扫描观察(英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ssification of pomegranate cultivars and studie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pomegranate cultivars.[Method]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was used to comparatively observe leaf epidermal structure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Result] The upper epidermal structure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 were similar and showed reticular structure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lower epidermis,such as cell shape,cell size and arrangement mode of cell as well as stomatal density,while the structures of leaf vein in lower epidermi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 were similar.[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morphological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heterosis of pomegranate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3.
4个石榴品种叶表皮特征电镜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石榴品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扫描电镜对4个石榴品种叶片表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所观察的4种石榴叶片上表皮结构相似,呈波纹网状结构;下表皮存在较显著的差别,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以及气孔的密度不甚相同;叶脉结构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石榴的杂种优势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两个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即龙麦26(不耐密)和克旱16(耐密)为材,在田间机播条件下进行不同硅肥用量基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性能、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探明基施硅肥对春小麦源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硅肥可协调小麦源库关系,使小麦源足、库大。两个春小麦品种施入硅肥后穗长和小穗数增加,千粒重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肥提高了不耐密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了耐密品种的穗数。不耐密品种龙麦26、耐密品种克旱16的最优硅肥施用量分别为30 kg·hm-2、60 kg·hm-2,过多施入硅肥反倒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枣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研究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与抗裂果的关系。【方法】以抗裂枣品种扁核酸与易裂枣品种京枣39为研究对象,测定生长过程中枣果皮不同部位细胞壁代谢酶活性,比较抗裂和易裂枣品种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抗裂枣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果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易裂枣品种,而在绿熟期不同部位抗裂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低于易裂品种。【结论】易裂品种果皮果肩阴面POD活性和PPO活性在白熟期显著高于抗裂品种,而其余时期其余部位则是抗裂品种的POD活性和PPO活性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果皮的梗洼、果顶、果肩阳面和果肩阴面CAT活性在绿熟期极显著高于抗裂品种,而其余时期则是抗裂品种高于易裂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梨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和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梨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和果实硬度的相关性.[方法]以8个梨品种和3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品系)石细胞含量、果实硬度和PAL的活性,并分析石细胞含量与果实硬度和PAL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梨不同品种(品系)果实硬度在5.91~10.63 kg/cm2,石细胞含量在0.14~0.67g/100g.PAL活性为1.44 ~9.43.[结论]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石细胞含量与果肉硬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3.  相似文献   

18.
硅对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盐胁迫下2个黄瓜品种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缓解了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黄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减轻了黄瓜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降低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硅使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PPO)活性显著升高,IAA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加硅使黄瓜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绿原酸含量明显增加。因此,硅参与了植物的代谢或生理活动,可减轻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纳米硅(SiO2)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及与木质素、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银帝’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用BTH、SA和SiO2溶液分别预处理,5d后接种白粉病菌并分4次调查处理植株的发病情况、测定叶片细胞壁中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结果】(1)BTH和SA处理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尤以BTH效果为好,抗病品种发病较感病品种轻,SiO2只在发病初期显著降低病情指数。(2)白粉菌接种和BTH、SA处理对甜瓜叶片木质素及HRGP含量增加具有显著的系统诱导作用,且细胞壁中HRGP积累与木质素沉积在时间进程和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抗病品种的增加程度大于感病品种,SiO2无显著诱导效果。【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病菌互作的重要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长豇豆高抗锈病材料‘ZN016’和高感品种‘之豇282’为材料,通过基质栽培,研究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对长豇豆叶片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显著提高豇豆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显著提高细胞质内的多酚含量和感病品种线粒体中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外源硅可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推测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能通过提高豇豆叶片细胞质和叶绿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避免活性氧对细胞质膜和叶绿体膜系统的伤害,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