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对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鸭运动失调,短时间内死亡。防范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指导养殖户掌握疾病的流行特点,并做好认真细致的诊断,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确诊,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确保养殖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人们对鸭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肉鸭养殖量逐渐增多,规模化肉鸭养殖场不断出现。肉鸭的养殖给许多养殖户创造了可观的收益,在效益的背后也潜在着一些威胁,如疫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雏鸭病毒性肝炎,本病控制难,给养鸭产业带来的损失较大。因此,科学的防治鸭病毒性肝炎成了当前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污染较严重的养殖密集区鸭场,在第一次患病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同时,配合服用传统中药组方茵陈蒿汤,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基本不再出现患鸭病毒性肝炎复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分别用鸭肝炎病毒1型HB株、3型SD株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鸭,在攻毒后12、18、24 h和30 h分别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于1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7.8%;人工感染后30h治疗,治愈率为40.0%;攻毒对照组9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对于3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0.6%;人工感染后30 h治疗,治愈率为42.9%;攻毒对照组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对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刚出现临床症状的雏鸭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微RNA病毒引起3周龄以内幼鸭感染的一种重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达90%,且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养鸭业。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微RNA病毒引起3周龄以内幼鸭感染的一种重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达90%,且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养鸭业。  相似文献   

7.
梁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24-12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遂平县鸭病毒性肝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遂平县鸭群病毒性肝炎病占鸭发病量的42.5%,占第一位,鸭病毒性肝炎也是造成雏鸭死亡的主要病因.在被调查的21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日龄以3~14日龄最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最多;散养场户比规模化鸭场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对该病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鸭养殖场污染严重,鸭病毒性肝炎、大肠肝菌病及一些病毒性疾病时有发生,有时还混合感染,损失较大。为了提高肉鸭养殖效率,特将用药技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即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健康鸭一旦接触这些带毒禽类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都会感染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诊江苏省泰州市某肉鸭养殖户饲养的肉鸭群疑似感染鸭瘟,通过PCR方法鉴定该群病鸭混合感染鸭瘟病毒和副黏病毒,采取全群扑杀、彻底消毒、扑灭疫情等措施进行防治,并针对我国肉鸭养殖中鸭瘟、鸭副黏病毒病流行的新态势提出具体的防控举措。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同鸭瘟、鸭马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鉴别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郑州地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7日龄健康鸭100%发病,90%死亡,死亡鸭具有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鉴定该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肉鸭病毒性肝炎在山东各地不断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变主要为肝脏肿大并有大量出血性斑点,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为了解荣成地区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本人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某地区鸭大肠杆菌病与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17.
郑杰 《农技服务》2007,24(3):84-84
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门峡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雏鸭保护试验、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血清 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鸭病毒性肝炎标准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 ,用此高免血清给发病雏鸭紧急注射 ,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20.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t,DVH)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感染导致的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可引起21日龄以下的雏鸭发生急性肝炎,有的可能腹泻,病死率高达100%,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疫病之一。DHV主要包括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3个血清型有明显的差异,无交叉免疫性。目前中国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是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