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养牛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同时所产生大量粪便等污物得不到有效环保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将奶牛鲜粪便、煤粉、除臭吸附粘合剂原料均匀混合处理,对牛鲜粪便转化民用燃料技术环保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奶牛鲜粪便最低利用率可达40%,除臭吸附粘合剂最适合添加比例为11%,就可及时将牛鲜粪便中大量粪水和挥发性污染大气有害气体吸附固定住,也便于加工成多种形状的民用燃料加以再利用,具有强大的环保功能和鲜粪便循环再利用特点,对推动养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采集华北北部奶牛养殖基点的48个鲜粪便样,经过化验、统计分析,结果: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燃烧值变动范围2.161~4.221 MJ/kg,海拔、季节、养殖模式、奶牛组别四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四因素间不存在互作;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含水率变化范围为75%~83.88%之间,海拔、奶牛组别两因素对其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因素互作中季节和奶牛组别互作效果显著;鲜粪便燃烧值与其含水率存有一定负相关性。这对促进奶牛鲜粪便资源再利用新技术研究,以解决当前集约化奶牛养殖中鲜粪便对环境污染难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鸡粪是一种来源广、成本低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未经发酵除臭的鲜鸡粪不好用,因此,鸡粪的除臭效果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利用问题。鉴于目前众多鸡粪除臭方法中,尚未见到用酒糟发酵除臭处理的研究报导,笔者于1994年3月4日,在本市奶牛基地高官寨乡进行了鸡粪酒糟发酵除臭料(以下简称除臭料)代替部分精料饲喂泌乳奶牛的饲喂对比试验,并获得了可喜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且除臭料的制备将取自市种鸡场的鲜鸡粪,清除粪中的毛和其它杂物后,按比…  相似文献   

4.
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燃烧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广有 《中国奶牛》2011,(23):38-40
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燃烧值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再裂裂区组试验设计,对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样品进行采样、测定、化验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奶牛鲜粪便燃烧值变动范围为2.161~4.221MJ/kg,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与海拔、季节、养殖模式三因素无显著相关,而奶牛组别对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木醋液对畜禽粪便的臭气降解试验.[方法]将鲜粪和木醋液按0%,2%,4%,6%比例混合,在常温下存放,每天测定试验瓶内的NH3含量,作为除臭标准.[结果]显示4%及6%混合组能有效降解臭气含量,而4%与6%差异不显著,所以生产上建议用4%进行除臭.[结论]木醋液都有很好除臭作用,在畜牧生产实际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谈奶牛粪便产业化循环利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官辉 《中国奶牛》2008,(12):59-60
在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粪便是奶牛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一头成年奶牛一昼夜排出的粪尿总量一般占体重的10%-12%.一年内排出的粪尿在20t左右。在集约化奶牛养殖牧场。把大量奶牛集中到有限的范围内,每年排出的大量粪便如不妥善处理.将形成庞大污染源,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对奶牛粪便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用产业化、循环利用的生产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畜禽集约化养殖和产业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工程,但同时大量的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也使得粪便中的营养物质白白流失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粪便高效、快速烘干设备,该设备结构合理紧凑、性能优良、操作保养方便,对畜禽粪便具有较好的杀毒、灭菌和除臭作用,可以将含水量高达80%的湿粪便一次性烘干至13%的安全贮藏水分。该设备还可以与有机复合肥生产工艺与设备相配套,生产出各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有机肥,也可以将鸡粪等含较高营养物质的粪便干燥后加工成优质饲料。从而使畜禽粪便得到进一步的转化利用。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集华北北部不同阶段牛群和不同养殖模式夏秋季节奶牛鲜粪便的样品并检测,对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夏秋季产奶牛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4.31kg/t,NH3-N含量均值为0.252kg/t;停奶育成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2.58kg/t,NH3-N含量均值为0.267kg/t。不同的养殖模式间CODcr、NH3-N含量稍有差异,但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奶牛鲜粪便pH值为弱碱性,范围在7~8之间,产奶组pH值低于停奶育成牛组。  相似文献   

9.
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生态制剂先将按比例混合的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粉进行发酵除臭,再利用处理后的混合物作培养基,饲养无菌蝇蛆,养蛆后的培养基可加工成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①1∶1的鲜鸡粪与秸秆粉加入其重量0.5%的微生态制剂,密封发酵10天除臭效果最好。②培养基pH值5~7,接种密度6条/cm2,蝇蛆生长最好,每千克培养基4~5天可产鲜蛆0.28kg。③养蛆后培养基比养蛆前氮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在夏秋季节污染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物质NH3-N(氨氮)、CODcr(化学需氧量)的基础数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华北北部不同养殖模式下夏秋季节奶牛鲜粪便的采样测定,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夏秋季产奶牛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4.31 kg/t,NH3-N含量均值为0.252 kg/t;停奶育成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2.58 kg/t,NH3-N含量均值为0.267 kg/t。不同的养殖模式间CODcr、NH3-N含量稍有差异,但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奶牛鲜粪便pH值为弱碱性,范围在7~8之间,产奶组pH值低于停奶育成牛组。本文对解决鲜奶生产中奶牛鲜粪便对地下水资源严重污染难题,促进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粪分析法对蛋氨酸锌饲喂奶牛的表现吸收率进行了测试。试验分3组,每组同质奶牛4头,3组分别在饲料中按日粮加入6mg/kg、20mg/kg、60mg/kg锌含量的蛋氨酸锌。试验结果,3组奶牛的表观吸收率依次为85.02%、73.29%、64.66%。结果表明奶中锌不能和蛋氨酸锌的添加量成比例地增长,饲料中锌的食入量较低,奶中锌的表观吸收率较高。饲料中蛋氨酸锌的添加量以20mg/kg左右为宜。这项研究结果为奶牛饲喂蛋氨酸锌制取高锌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廖党金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户)中随机选择的215头奶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场感染率达100%,奶牛平均感染率为63.26%,平均EPG值在96~442之间。其中青年牛的感染率为最高,达78.13%,在被调查的寄生虫阳性的青年牛中小袋纤毛虫为100%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已成为金华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虫种,应引起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用人溶菌酶cDNA重组质粒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药物对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验证该基因药物在大规模推广使用前对环境的安全性,按照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地处相对偏僻的某奶牛场为试验地,用人溶菌酶重组质粒pcDNAKLYZ分别治疗干奶期和泌乳期患牛,随后对实验牛的血液、乳汁进行质粒残留检测,并对唾液、尿液、粪便和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转化菌检测.结果显示,仅71.43%(5/7)的泌乳牛的乳区在治疗后的第1天从奶中检测到质粒,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未发现该重组质粒被其分泌物、排泄物中菌群以及环境中微生物摄取、转化.因此,该重组质粒注射奶牛后,通过乳汁、尿液以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向饲养环境泄露的可能性极小,也不可能通过转化菌在环境中水平传播.由此可见,该重组质粒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000个,平均OPG值为9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r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15.
对养殖场内施用奶牛粪的象草地土壤和未施用粪便的胡枝子园土壤选点采样,测定四个季节土壤样品的相关指标,探讨施用牛粪对象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对奶牛场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象草地的氮、磷负荷量低于土壤氮、磷负荷量警戒值。四个季节(除春季锌的含量和夏季全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施用牛粪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等指标含量均显著的高于未施肥的区域(P〈0.05),四个季节(除冬季全磷和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距离粪便堆积中心较近的未施肥区域的土壤各指标的含量均显著的高于距离较远的未施肥区域(P〈0.05)。四个季节施用牛粪的象草地土壤铜、锌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为清洁水平。研究结果为评估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风险及与牧草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进口奶牛粪样200份,收集每份样品中的卵囊液,采用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18S rRNA基因,并用RFLP进行虫种鉴定,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EGM-T easy vector,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进一步佐证虫种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进口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3.5%(7/200),514bp的目的片段不能被EcoT14 Ⅰ酶切。测序分析表明,获得的18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相应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同源性仅为91.1%。说明进口牛粪样中检测出的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One lactating cow was given a 4-chlorobiphenyl (50 mgm/kgm) as a single oral dose and was killed seven days postadministration. The presence of this compound was not detected in tissues, urine and milk. However, 28.9% of the total dose given was recovered in fe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seven days postadministration. Another lactating cow received decachlorobiphenyl orally as single dose (50 mgm/kgm) and was also killed seven days postadministration. This totally chlorinated biphenyl was recover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from all tissues analyzed. The cumulative excretion into milk and feces accounted for 0.025 and 25.02% respectively. Decachlorobiphenyl was detected in ur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