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3a系统资料,以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为预报对象,单因子相关法选取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和4月上旬温湿系数为预报因子,用最大频数列联比组建Fuzzy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再用因素加权型运算作出预报。经回测检验,历史符合率为84.6%。1995年试报,与实况吻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宁南山区22年荞麦钩翅蛾发生程度和西吉县气象资料,采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对荞麦钩翅蛾发生程度进行预测,经1年预报和22年回测,其3因子中短期预报历史拟合率82.6%,精确率95.7%;2因子长期预报历史符合率73.9%,精确率达93.9%。  相似文献   

3.
稻瘿蚊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是我县晚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通过对本县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应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对第4代稻瘿蚊发生程度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一、预测式的建立及使用方法 (一)预报因子的选择、分级我县第4代稻瘿蚊常年发生在7月中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是马尾松毛虫种群数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防治松毛虫的首要工作。建国以来,国内对松毛虫的测报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几乎都是采用多元回归估计法、逐步判别、模糊优先比、数字滤波等数学方法。回归估计法、判别分析法都是以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来建立预报方程,笔者经过试用,方法和效果是肯定的。但此法计算比较繁琐。因此,在基层单位难以应用、推广。 朱伯承提出的由列联表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从而建立预报方程(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本县11年的历史资料,应用“列联表分级统计预报法”,对我县水稻二化螟第一代卵孵高峰期的预测进行了探讨。以第一代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为预报量(y),从历史资料和气象因子中筛选出3个预报因子,即:当年越冬代二化螟化蛹期(4月上旬到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x_1);当年越冬代二化螟蛹盛期(4月下旬)的旬平均相对湿度(x_2)和当年越冬代二化螟羽化高峰期(x_3)。然后将历年观测值列表,再将观测值分级(共3个级别),根据分级标准内的数据,制  相似文献   

6.
应用列联表法预测麦圆蜘蛛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新志 《植物保护》1994,20(2):29-30
应用列联表法预测麦圆蜘蛛发生量杨新志(河南省西平县植保站462100)麦圆蜘蛛是我县小麦返青拔节期的主要害虫,其发生量的预测以往采取经验预报法。为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整理了1981-1992年12年间麦圆蜘蛛发生量资料,选3月份降雨量(x1),3月中...  相似文献   

7.
麦蚜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晋中一带水浇地麦田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近年来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损失率一般在10%左右。麦蚜发生程度的预报,过去一直依据虫源基数和气象因子进行定性分析,至今尚无一套完整而又准确的测报方法。笔者从1988年开始,利用有翅麦长管蚜较强的趋光习性,在本站设置一盏黑光灯进行诱集,开展系统观察,发现灯下有翅蚜量与田间麦蚜发生量密切相关。以小麦抽穗前灯下累计诱蚜量作为预报因子,能  相似文献   

8.
用相关矩阵分析法预测二代棉铃虫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克学 《植物保护》1985,11(4):8-10
相关矩阵分析法是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和《加权列联表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了代表性更好的列联系数作为相关权重,并引入了更符合其运算规律的矩阵乘法,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准确率,简化了计算步骤。 本文介绍相关矩阵分析法对二代(即棉田一代)棉铃虫进行多级预测。 资料的筛选与分级: 一般上代残虫基数是影响下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但由于当地早期主要寄主(豌豆)极少,棉铃虫第一代的田间幼虫量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9.
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10.
多因子综合分析法预报西吉地区麦蚜高峰期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等,它们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也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黄矮病的流行与小麦蚜虫发生的迟早,以及种群增长有关。根据试验资料,对影响蚜虫发生消长的诸因子,采用了多因子综合分析,对我区1978~1988年高峰期百株蚜量(y)与历年温湿度进行分析,发现3、4月气温(x_1,x_2)和5月份水气压(x_3),与麦蚜高峰期蚜量密切相关。计算方法:先将预报对象 y 和预报因子 x_1的数值列表1,将分级标准列表2,把历年预报要素值代换为分级值(表3),预报 y 值的概率值(表4),根据概率值(表4),列出  相似文献   

11.
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是模糊相似方法中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预测年份各相似因子的数值(固定样本)与历史上各年度相应值的离差均方比综合评价固定样本与历史样本在多因子水平上的相似程度,估计预报量的等级;该方法与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相比,具有计算量小、对相似因子无排斥性、结果准确等优点。我站1991、1992连续两年使用该方法预测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测结果与实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
褐稻虱与白背飞虱系邕宁县早稻的主要害虫,以第三代为主害代,其发生量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降雨量相关。根据邕宁县1981年—1990年共10年的诱测灯下所诱获的成虫量,田间成若虫高峰日加权平均虫量,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等资料,以二元回归和模糊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建立第三代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发生量的预报模型。经验证,11年的总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1.8%和90.9%。  相似文献   

13.
周世明 《植物保护》1979,5(5):37-44
预报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情况,首先必须摸清造成赤霉病的基本条件及其规律。我们认为赤霉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为病原菌、麦子品种、生育阶段的环境(以气象为主)和人为的栽培条件(耕作、栽培、排灌、施肥、防治等农业措施)等四个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其预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各有所侧重。若以预测所用的侧重因子来分,目前国内外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侧重以病原菌为主的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省种植单季中、晚稻,褐稻虱自迁入后,在中籼稻田须增殖2个世代后暴发危害,称主害代;而在晚粳稻田须增殖2—3个世代而成为主害代。本文以列联表分析的点聚图法,利用太仓、吴县、武进、宜兴、南通、靖江、高邮和铜山等8个站的系统观测资料,分别不同稻区和水稻类型,将褐稻虱前后种群分作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其中7月份初次迁入高峰期的田间长翅型成虫虫口密度和主害前一代的短翅型成虫虫口密度,是决定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以此划分等级,作发生程度的定性预报。资料的年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动相关普查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气象、海温和环流资料为预报因子的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预报子模式。对子模式采用平均、加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进行综合集成。结果表明,集成模式提高了历史样本的拟合精度和独立样本试报的准确性,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集成模式的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柑桔矢尖蚧一代幼蚧发生期数理统计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77-1992年共16年的资料,从1-3月的23个气象因子中,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变量选择,筛选出5个与矢蚧一代幼蚧发生期紧密相关的预报因子。这5个因子是2月温湿系数、3月均温和相对湿度、1-3月日均温及大于10℃的天数。据此建立了预测矢蚧一代幼蚧发生期的多元回归方程、判别函数和条件频率列联表。经统计检验、对1993年的实测验证和计算历史符合率,均证明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其中条件频率列  相似文献   

17.
赤霉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往资料记载,以15℃作为发病的临界温度,雨日作为病害流行预测预报的主要气象指标。但近年来,在麦子抽穗开花至灌浆初期,阴雨连绵,日平均气温低于15℃,赤霉病也会流行。因此,近两年来,我们对大元麦、早小麦发病与为害的流行因子临界温度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嘉兴一带大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结果证明:4月上旬和大小麦齐穗前、后10天内,空中予囊孢子捕到量;齐穗后10天内12℃、13~C以上连阴雨、湿、温指数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以此为依据,应用气象资料相关性,以上年10月下旬—1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麦赤霉病病情资料标准化处理,避免伪相关预报因子影响预报效果,充分利用病穗率资料信息,限制其误差对预报方程造成过大偏离。提高了原预报方程的稳健性。做到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逐步修正。并使赤霉病预报、小麦齐穗期预报和天气预报相结合,综合分析,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梁伦春 《植物保护》1987,13(1):13-15
在双季稻与单季稻混栽区,早、中稻受二化螟第一代的危害愈来愈重。为做好预报工作,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期,根据本地12年有关气象条件和发生历史资料,应用“列联表分线统计预报”法,建立了水稻二化螟第一代的卵孵化高峰期的预报方程,预报结果经检验符合率100%。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相关分析,挑选与棉铃虫四代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4项前期气象、苗情因子,采用列联表方法,建立了江汉平原棉区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模型,经对38a历史发生情况回测,准确率达89.5%,通过5a试用,预报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