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一种牛的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在亚热带以及温和气候的非洲、亚洲以及澳大利亚均有发生。牛流行热的流行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的几个月,在冬季消失。本病可以分为发热期、失能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个阶段。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僵硬和胸骨倾斜。自然感染后的动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力。本病可以治疗和预防,疫苗有弱毒活苗、灭活苗和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
试验证明,牛流行热病毒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对牛安全、有效,特别是在牛流行热大流行期间,应用亚单位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迅速控制了本病的流行。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及其裂解(亚单位)疫苗抗原活性和成分分析,探讨疫苗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制稳定、高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袭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在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四肢疼痛和大便干燥等情况,严重的病牛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牛还会出现流产和死胎等.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热的全面分析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养牛场提供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对牛安全、免疫效力良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对控制牛流行热的流行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程序复杂,为简化生产程序,省去制备亚单位疫苗抗原的两次超速离心和超声波裂解步骤,直接将牛流行热病毒 CHK_(21)细胞培养液用 Triton X-100溶液裂解灭活,制成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现将灭活疫苗的制备、对牛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期、保存期以及区域性试验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一种呈周期性发生的严重影响牛生产性能的疾病,目前尚无确实可靠的预防方法.我们在1990年底、1991年初对本县部分奶牛进行了牛流行热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检的牛全部反应阳性.而且离上次流行期已间隔7年,所以,我们认为在近期内可能会发生牛流行热.为此,我们及时开展了牛流行热亚单位油佐剂苗免疫效果的观察,以便为今后预防本病积累经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牛:在本县八个奶牛场中随机抽取646头牛注射疫苗,其它2764头作对照.2、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91042.牛流行热指示毒: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0170VFB.牛流行热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分别为91061、91063.BHK-21细胞,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Fever,BEF),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病、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1],是牛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自1876年Schwinfuth首次报道牛流行热病发生于西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病流行于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地中海地区。我国1949年以前就有本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的记载,此后我国北起吉林省南至广东、广西等25个省市均多次暴发本病^[2]。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10月调查了牛流行热在宝鸡市陈仓区某养牛小区的发病、流行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2004年7~10月牛流行热病在本公司的流行、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epizooticfever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流泪、流涎、流涕、呼吸促迫、咳嗽、后躯运动不灵活和跛行。本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常呈良性经过。1 流行特点1.1 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 ,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 ,呈流行性。1.2 牛流行热似有一定的周期性 ,约 3- 5年大流行或小流行一次。阴雨、潮湿、运输拥挤、营养不良而致抵抗力下降时 ,能使本病流行。1.3 本病的发生有明…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性和流行周期性,可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奶量减少及淘汰率升高,给养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以淮海经济区某县1983~2017年牛流行热发生情况为背景,并对其他县市的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同时对牛流行热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验证,找出该病在淮海经济区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弱毒疫苗经二年实验室和现地大面积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在保存期和免疫期方面又明显优于灭活苗,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疫苗。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也叫牛的三日热、牛短暂热,也曾把牛的流行性感冒称为流行热。本病是由一种圆锥形的弹状病毒或与弹状病毒非常相近的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热性病,其特征为病程短,死亡率低,病牛跛行和僵硬。自然感染范围不广,通常只有牛患病。1983年夏秋季节,大连地区广大农村和市郊部份农牧场的黄牛、奶牛相继发生本病,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辽宁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帮助下,确诊本病为牛流行热,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牛运输热或称运输热肺也叫(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在运输应激作用下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热、流鼻液、急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15.
广州畜牧场于1987年应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牛流行热疫苗给奶牛免疫。在1987年发生牛流行热期间,接种该疫苗的奶牛群与未接种疫苗的奶牛群,发病率差异不显著。 1990年广州地区不少奶牛场采用国产牛流行热疫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制造)。结果表明,接种国产苗奶牛产生的抗体高于接种澳大利亚苗奶牛产生的抗体。澳大利亚苗的价格比国产苗的价格高3倍。 1990年5月广州市胜利奶牛场应用国产牛流行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5~7年大面积流行1次,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禽流通范围更加广泛,该病流行周期极有可能缩短,1990年和1995年秋季,山东省均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95年距今已有4年,已接近流行周期年限,且牛流行热病毒也会随着每株的变异,使本病的预防和诊疗大大增加难度。所以,本文旨在提醒业内人士,今年夏秋季节,应高度警惕,做好本病的预防诊疗工作,保护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流行病学本病流行范围极广,多在蚊蝇孽生的8~10月份发生…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 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谨防今年发生牛流感王长青(河北省武强县郭庄乡兽医站)牛流感,又叫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周期性.我国每隔四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曾于1983年,1987年,1991年各大流行一次.1995年很可能是大发生年...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亦称三日热、暂时热),是牛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上多呈良性经过,但也有部分牛出现后躯麻痹,继而发生瘫痪,治疗亦较原发病困难,病程长达7~15天。笔者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单纯流行热21例,全部治愈;治疗继发瘫痪15例,治愈14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特点与临床特征 1987年7~9月,徽县18个乡(镇)的部分耕牛发生本病,据其中10个乡的调查统计,40天内  相似文献   

20.
<正>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对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7-9月份,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常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