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频现,农科大学生更存在着特殊的心理问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大学生自觉关注心灵健康和生活体验。园艺疗法具有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身体方面三大功效,农科院校在开展园艺疗法活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析了园艺疗法的作用,园艺疗法在农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园艺疗法在农科院校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以专业承诺为理论基础指导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从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以及规范承诺四个维度,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农科类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中国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专业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科高年级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认为对农科高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形势与政治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深入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对农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途径开拓与教育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农科大学生人生价值主体意识的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农科大学生人生价值的主体意识呈现出个体化、重利化、多元化的特点;分析了直接影响农科大学生人生价值主体意识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立足现实,坚持正确导向,分层次教育,立足实践,学会观察分析,坚持自我教育,立足自我,树立人生目标,塑造理想人格的基本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对鸯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就业观念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7.
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事关我国科技化、现代化、精品化农业发展,更影响“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文献研究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利用926名农科类大学生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四个角度,分析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行为,探讨影响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较高,愿意进行返乡创业的农科类大学生占比为57.45%;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对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均有着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教育和家庭因素,而社会因素对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最小。因此,高校应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返乡意识;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推动创业意愿;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返乡创业打好思想基础;增加资金来源、完善保障体系,进而引导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从而增加其返乡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8.
农科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困境及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农科大学生群体层面、农科高校教育层面、社会整体环境层面分析提升农科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农科高校要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组建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全方位的创业实训平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从而实现农科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徽商文化是我国商业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徽商精神教育整合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财贸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财贸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为例,阐述了财贸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期为"传承徽商文化、弘扬徽商精神",更好地提升当代财经类大学生财贸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科类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策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农科类大学生人社会科学教育是世纪之交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本通过对近几年来加强农科大学生人社会科学教育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加强农科类大学生人社会科学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涉农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需要立足于新农科的建设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一方面,贯彻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突出“三农”特色,构建学生的“三农”知识体系,并与耕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能力,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教学典型实例出发,阐述形势与政策课堂专题教育是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危机意识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中华 《吉林农业》2011,(12):243-24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结合农科院校的专业优势和生产实际,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在校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平台,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功能和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理论上分析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的因素。分析得到六类变量:个体基本特征与偏好、家庭基本特征与偏好、专业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就业考虑因素和政策认知,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六类变量均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意愿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基本特征与偏好对就业考虑因素影响最大;第二,对"重要的他者"的态度的态度,即农科大学生是否考虑父母期望,对自身就业地域选择意愿影响最大;第三,父母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上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子女的社会层面思考,而不是经济层面。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文章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已就业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在读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已就业农科生所学专业与工作有较紧密的联系,且能在工作中发挥较大作用,但实际收入低于在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却高于农口单位月薪标准,农科人才智力劳动与其他行业相比,不成比例的现实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据此,探讨农林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开展全方位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建设,形成全员关注就业氛围;针对农科大学生就业特点开展多种就业指导方式,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从事有资料数据支撑的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前景预测研究工作;创新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指明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教育理念,受到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模式不系统、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加深认识,更新就业与创业教育理念;加强改革,创新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加大力度,拓展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推动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以达到不断提高就业与创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专业思想教育关乎到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稳固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保证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就业能力的提升关乎到就业质量.基于此,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农科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能力现状,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为大学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科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其中尤以农科大学生创业问题更受关注。提升创业竞争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农业院校应深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优化农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农科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提升农科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