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中国作物学会2002年11月4~7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年会暨全国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主任凌启鸿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与会理事与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凌教授又吸取讨论意见,在主题发言的基础上写成题为“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的论文,总结了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研究推广工作受冷落、机构撤消、人员散失的严重局面,并提出振兴栽培科学的建议,期盼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本刊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食品工业方面消耗大豆为1000万t左右,但大豆产品自给率不到50%。大豆进口量连年上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几个寡头企业。因此如何冲破重重困难振兴中国的大豆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2006年6月3日-4日,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我国大豆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市场运作、产业整合等角度,对大豆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大豆,并将其通过多种方法制成种类繁多、美味可口的豆制品。后来,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至日本,并经欧洲、美国等地传向世界,目前,大豆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产品。在我国,大豆是播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五大作物之一,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把大豆作为小作物,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豆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相当一部分地区只是作为一种轮作倒茬的次要作物对待,与世界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我国已经由世界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国。准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找出我国与世界大豆产业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8月12日-15日,第27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作物学会承办,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会议主题为"提倡绿色高效助力大豆产业发展"。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管理部门、推广机构及企业共190家单位的745位代表参加会议,全国大豆会参会人数首次突破700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其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大豆供需形势,并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含量较低、单产水平不高、品种混杂、产品品质较差、外资进军并控制大豆加工业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新时期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目标,重新振兴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6.
秋实 《作物杂志》1994,10(1):16
振兴栽培科学服务三高农业──“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在京隆重举行本刊讯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21~24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53个单位、74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于2007年9月6~8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14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推广部门、企业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的2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作物从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婷 《种子科技》2023,(22):67-69
大豆素有“绿色牛乳”“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等美称,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健康食品。近年来,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增长较快,深入研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分析了云南省的大豆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大豆栽培的技术要点,并对提高大豆产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作物杂志》2006,(2):18-18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暨王金陵教授90华诞庆典,于2006年3月15~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9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农业推广部门的24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共有55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大豆育种、栽培、资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植保、土肥、加工、大豆宏观形势等各个方面。从学术交流的情况看,我国大豆科研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研究方向有所扩展,合作研究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正在成为大豆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骨干。与以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其中,基层科技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及综合性大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有所增加。会议还邀请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陈绍江教授分别做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高油玉米育种的报告,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04,2(4):464-464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定于2004年8月23日至8月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第十七国大豆科研生产会。会议期间,将交流过去一年来我国在大豆科研和生产方面的新成果,探讨国内外动态,实地考察辽宁省大豆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先进经验。会议的日程为:8月23日报到;24~25日进行学术交流,26日参观辽宁省农科院大豆试验田;27丹东及鸭绿江对岸考察大豆高产示范田。28日在丹东结束。与会代表每人缴纳会务费和资料费共计600元,考察费500元(不参加考察的代表无须缴纳)。食理。会议备有多媒体投影仪和普通投影仪,在大会发言的代表可准备PowerPoint文档或…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及主要的经济类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大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是人民健康生活中获取优质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的主要渠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豆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大豆的总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虽然大豆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但大豆单产提升并不明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大豆的轻简化栽培也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种植方式。基于大豆田间种植经验,总结了大豆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模式,为大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面临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加工企业不愿用国产大豆、大豆大量进口而无采购权定价权、大豆产业技术创新缓慢等因素的制约,要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就必须突破这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对大豆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关注.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对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并要求制定政策措施,抑制大豆产业的不利局面,振兴我国大豆产业。但总的来看,大豆产业发展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研究员以大豆产业为案例,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提高大豆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避免大豆产业受到更大冲击,彭真怀院长向中央建议,"十一·五"期间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铁道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打破狭隘的部门利益之争,共同制定我国大豆产业"十一·五"振兴计划和配套政策,把大豆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把发展大豆加工业作为发展和振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豆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一些美洲国家大豆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大豆生产量由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大豆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中最令国际社会关心的贸易作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国际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大豆研究、开发、生产领域遇到了来自比其他作物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食用油及动物饲料来源的大豆作物,有效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及新品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介绍了与大豆遗传资源、新品种保护相关的我国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豆保护的可专利性分析,并对大豆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以促进对大豆新品种的申请保护,提高我国应对来自国外竞争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志》2003,19(5):12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农垦科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于2003年8月24日至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74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的167位代表出……  相似文献   

18.
《作物学报》2009,35(5)
“2009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作物科学领域最高级别学术交流会议,是每年我国作物科学工作者相聚的盛会。大会汇聚了作物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并邀请作物科学界和农业气象界的两院院士做大会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定于2009年11月28—30日在广州市召开。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9.
《作物学报》2009,35(6)
“2009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作物科学领域最高级别学术交流会议,是每年我国作物科学工作者相聚的盛会。大会汇聚了作物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并邀请作物科学界和农业气象界的两院院士做大会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定于2009年11月28~30日在广州市召开。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优良品种选育是种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用大豆作为大豆品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丰富大豆产业结构、延伸大豆产业链的重要使命。从特用大豆品种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育种目标和育种进展 3 个方面,对鲜食大豆、小粒大豆、黑大豆 3 种类型的特用大豆进行了介绍,旨在为针对不同的大豆产品选育不同的品种提供参考,保障特用大豆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