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早春育秧期间常常因低温阴雨发生烂秧,从而造成稻种损失,引起缺秧,贻误农时,影响产量的问题,分析了烂秧发生的症状和病原,提出了防治水稻烂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礼平  杨月华  李强 《农村科技》2009,(Z1):176-176
一、参试材料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量元素肥料——氨基酸锌。二、参试目的在过去施用肥料的基础上,施用氨基酸锌使它在作物体内合成生长素,解决缺素引起的水稻坐蔸、烂秧、  相似文献   

3.
4月中旬前后是我县一季中稻大面积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由于气候不稳定、温差大,加上部分农户在育秧管理上缺技术、缺经验,苗床不时会出现死秧、烂苗情况.为了掌握烂秧的发生和防治规律,笔者近两年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找出了防治的方法,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烂秧病症状,针对烂秧病因及发病条件,提出防治水稻烂秧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烂秧的种类、引起水稻烂秧的原因,并指出其防治技术,以为防治水稻烂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山区一季稻烂秧问题,描述了烂秧表现的症状,分析了烂秧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致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称死苗。近年来,水稻烂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1.发生原因根据发生机理,水稻烂秧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类。生理性烂秧是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的,传  相似文献   

8.
烂秧是早稻育秧中的主要问题,我区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出现,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实践证明,烂秧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从1957年起,我站对早稻烂秧的问题,除了在南宁和宜山两地进行一些试验以外,并到各地调查群众的防御烂秧经验。现将几年来的试验和调查材料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房志芬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46-46,52
介绍早造育秧期间低温寡照天气易诱导烂秧的发生,烂秧的症状及探索塑盘育秧烂秧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季早稻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重视研究及总结农民经验,对于防止烂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度里,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因此,对于培育壮秧和防止烂秧问题的研究,仍然具有特殊意义。至于烂秧发生后的挽救方法,近几年来虽看见过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报导,但未见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在  相似文献   

11.
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芽或幼苗在秧苗期发生死亡现象的总称,一般可分为非侵染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稻烂秧的症状和病原,分析了引起水稻烂秧的因素,建议改进育秧方式、精选谷种、适期播种以及药剂防治,以预防水稻烂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水稻烂秧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生产。根据水稻烂秧病的发病特点,分析原因,提出防治烂秧病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对水稻烂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水稻烂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烂秧不同发生机理的描述,着重阐述了生理性和病菌引起的烂秧发生过程,提出了培育壮秧,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秧苗抗病能力的烂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适的土壤、气候、人为因子是影响早育烂秧死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烂秧死苗,以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从而达到满栽满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早稻烂秧一直是我县农民反映较多的早稻生产问题,如何预防早稻烂秧的发生,将直接关系到我县水稻生产安全及农民收入。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早稻烂秧的症状、发生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育秧过程中常会出现育秧失败或严重缺秧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播后管理不到位或天气等因素导致烧秧、烂秧现象,二是由于种子发芽率低。该文分析了导致水稻种子发芽率不合格的诱因以及在种子发芽率达标的情况下依然出现育秧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水稻育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是暗色,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