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刘卫国 《果农之友》2003,(11):35-35
近几年蝽象已成为梨树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多,数量大。豫东梨区蝽象主要有茶翅蝽、斑须蝽、梨蝽和黄斑蝽等。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作物布局的变化,目前梨园蝽象发生和危害以茶翅蝽和斑须蝽为优势种,呈不断加重趋势,常常造成梨树幼果脱落和大量缩果,严重降低梨果品质和产量。1形态特征及区别茶翅蝽:又称“臭板虫”,成虫体长15毫米,体扁平茶褐色,带紫绿光泽,小盾片基缘有5个隐约的小斑,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黄色横列斑。卵短圆筒形,灰白色,常28粒并排在一起。若虫前胸背板两侧有刺突,腹部各节背面有黑斑。斑须蝽:成虫体长9~11.5毫米,体灰黄色…  相似文献   

2.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象科。近几年已成为我省枣区主要早期害虫,危害逐年加重。1形态特征1)成虫。体黄绿至浅绿色,体长大约5 mm、宽为2.2 mm。头部三角形,前胸背板绿色,前缘广,上有细微小黑点。前翅基部绿色、革质,端部灰色、膜质。2)若虫。初孵若虫体浅黄色,短而粗,体长0.9~1.2 mm,取食后黄绿色。3龄后有翅芽,体长约3.8mm。5龄体色鲜绿,翅芽端部黑色。3)卵。黄绿色,长约1 mm,稍弯曲,端部尖,中前部粗,卵盖奶黄色。  相似文献   

3.
观察明确了黄斑蝽[Erthesinafllo(Thunberg)]和茶翅蝽(HalyomorphapicusFabricius)在河北衡水的成虫期、产卵期、卵孵化率和卵期、若虫期、成虫越冬期、危害时期及扩散能力。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治及药物熏杀试验。提出了果实套大袋、人工诱杀、药物熏杀、田间喷药防治和联防联治等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4.
葡萄园绿盲蝽重发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形态特征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若虫头、胸、腹均为浅绿色,密生黑色绒毛,翅芽顶部黑绿色,触角、足褐色.成虫呈长椭圆形,体长约5 mm,浅绿色,触角和足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上有许多小黑点,小盾片上有2个黄色斑,前翅绿色,膜质部分为灰色,半透明,体背圆凸,胫节刺黑色.  相似文献   

5.
正绿盲蝽,属半翘目盲蝽科。又名花叶虫、小臭虫、棉青盲蝽、青色盲蝽、破叶疯等。近年来,陕西省渭北关中果区果园危害较重。以成虫和若虫危害顶芽、嫩叶、花蕾及幼果。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枣、李、杏、山楂、葡萄等。1形态特征成虫(图1)体长5~5.5毫米,宽约2.5毫米,全体绿色,头宽短,复眼黑褐色突出。背胸背板深绿色,密布刻  相似文献   

6.
黄河故道地区危害砀山酥梨的三种蝽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砀山酥梨被蝽象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果园占5%~10%,重者达到20%~30%。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危害酥梨果实的蝽象常见的有茶翅蝽、麻皮蝽、斑须蝽三种。它们均以成虫、若虫吸食果实汁液。梨果前期被刺吸后,被害部木栓化,石细胞增多,停止生长,果...  相似文献   

7.
绿盲蝽,又称绿蝽象。前几年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和果实,2008年在苹果园、樱桃园发生非常严重。我们调查烟威地区80个苹果园和50个樱桃园,发现绿盲蝽危害的果园占80%,严重危害的园片占35%,现分析总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mm绿色头呈三角形黄褐色,复眼突出,黑色,触角丝状,4节,前胸背板深绿色,密布许多小黑点,前翅绿色,膜质部分  相似文献   

8.
黄斑蝽、茶翅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多年系统观察黄斑蝽、茶翅蝽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绿盲蝽对葡萄的为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食性广,寄主多,近年已成为为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及周边地区普遍发生,笔者对我县部分葡萄园(以酿酒葡萄品种为主)调查表明,轻的果园被害株率 3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为此,各葡萄产区应引起重视,及时检查防治。1绿盲蝽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5cm,宽约2mm,全身绿色。头宽阔、粟黄色,复眼大而黑,向两旁突出,前胸黄绿色并带有小浅刻点,前翅绿色,膜区暗灰色,足黄绿色。 若虫:体长1~3mm,共5龄。1龄复眼鲜红色,体浅绿色2龄起复眼灰蓝色,体绿色3龄开始长出翅芽,其长度不…  相似文献   

10.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若虫头、胸、腹均为浅绿色,密生黑色绒毛,翅芽顶部黑绿色,触角、足褐色。成虫呈长椭圆形,体长约5mm,浅绿色,触角和足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上有许多小黑点,小盾片上有2个黄色斑,前翅绿色,膜质部分为灰色,半透明,体背圆凸,胫节刺黑色。  相似文献   

11.
茶翅蜷又名臭木蝽象,俗名臭板虫。属于半翅目蝽科茶翅蝽属害虫。该虫以果树的果实为主要危害对象,尤其对梨、桃的危害较重。现介绍几种防治方法如下:1、越冬场所诱集。秋季(约9月中下旬),在果园附近空房内将纸箱、水泥纸袋等折叠挂在墙上,能诱集大量成虫在其中越冬,翌年出蛰前收集消灭。2、腐尸浸出液忌避。将人工捕集到的400余头茶翅蜷成虫闷死并捣烂,再装入塑料袋内扎口,于日光下曝晒,有臭味散发后,加入酒精或清水  相似文献   

12.
三年来 ,在江苏通州市林苗圃和唐洪乡杨港村观察了茶翅蝽在梨树上的发生规律。结果看出 ,本地区茶翅蝽一般在 4月中旬开始出蛰 ,发育起点温度 1 2 .1℃ ,出蛰后先集中在桑树及其他树木上危害。至 5月上、中旬以后迁于梨树上危害梨果。越冬成虫寿命最长 64天 ,最短 2 5天 ,平均 39天。成虫于 5月底开始产卵 ,至 8月中旬产卵结束。卵产于叶片的背面 ,卵期长短与气温关系密切 ,温度越高 ,卵期越短。卵期最长 8天 ,最短 3天 ,平均 5天。若虫孵化后 ,先静伏在卵壳上面或周围 ,3~ 5天后分散危害。若虫期平均 5 8天 ,7月上旬出现当年成虫 ,并于 1 …  相似文献   

13.
茶翅蝽主要危害梨、桃、苹果等水果。梨果被害处结成硬块、外形凸凹不平,形成“疙瘩梨”,苹果被害处凹陷,果皮深绿色,果肉变空,木栓化,发生“青病”,桃果被害处凹陷,流胶,大部分脱落。由于果实被害后畸形生长,且木栓、石细胞增多,致使品质下降,不堪食用。 茶翅蝽在黄骅市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期,卵期4~7天。5月底、6月初若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7月下旬成虫羽化,9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相似文献   

14.
(接1991年第4期32页)8、葡萄粉蚧又名康氏粉蚧。我省葡萄产区局部有发生。形态特征:成虫雌雄易分。雌成虫无翅,体形扁平,椭圆形,体长3.5—4毫米,表面覆盖一层蜡质白粉,故称葡萄粉蚧。体周有17对蜡质毛,尾部一对特别长,约近体长的二分之一。雄成虫较小,体长1.1毫米,紫褐色,翅展2毫米,尾毛长,  相似文献   

15.
茶翅蝽的发生与防治──兼答北京密云读者王文海茶翅蝽又名臭椿象,俗称臭大姐、臭虫婆。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均有发生,个别地区为害严重。茶翅蝽食性较杂,可为害梨、苹果、桃、李、杏、樱桃、山榕、柿等多种果树,以及部分林木和农作物。以成虫、若虫吸食...  相似文献   

16.
刘宏  臧书庆 《果农之友》2010,(12):34-34
<正>1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状梨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别名梨芽蛆。主要寄主是梨树。我国主要梨区均有发生。1.1形态特征(1)成虫:雄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体暗红色。头小,复眼甚  相似文献   

17.
柿棉蚧又名柿毛毡蚧、柿毡蚧 ,是为害柿树的主要害虫。喜群集于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及果实下方表皮处为害 ,在嫩梢、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被害处呈黄绿色小点 ,逐渐凹陷木栓化成黑斑 ,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 ,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1 形态特征 雌、雄成虫 ,卵 ,若虫均为紫红色。雌成虫体长 1 5mm ,宽 1mm ,椭圆形 ,腹部边缘有白色弯曲细毛状蜡质分泌物 ,老熟时被蜡囊包住 ,尾部卵囊由白色絮状物构成。雄成虫体长 1 2mm ,翅无色透明。卵椭圆形 ,表面附白色蜡粉及蜡丝。若虫体扁平 ,椭圆形 ,周身有短刺状突起。2 发生规律 柿棉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桃产区绿盲蝽危害严重,为保证生产效益,现将绿盲蝽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果农参考. 1 形态体征 绿盲蝽,又名绿盲椿象、棉盲蝽、苜蓿盲蝽、小臭虫等,属昆虫纲,半翅目,盲蝽科.成虫体长约5~7mm,宽约2~3mm,绿色.若虫为5龄,与成虫相似.  相似文献   

19.
冯华 《西北园艺》2007,(6):22-22
根据笔者10多年的调查,陕西周至县危害猕猴桃的椿象主要是麻皮蝽和茶翅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猕猴桃的花、芽、叶、枝和果,尤以危害果实造成的损失最大。猕猴桃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黄斑;花、蕾被害后,可造成落蕾,落花;幼果早期被  相似文献   

20.
仇兰芬 《北方园艺》2010,(9):181-18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发现茶翅蝽卵期、成虫期天敌共有9种,6种为寄生性,3种为捕食性。其中卵期天敌有7种,寄生蜂有6种: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halyomorphae)(新种,膜翅目(Hymenoptera)黑卵蜂科(Scelionidae))、沟卵蜂(Trissolcus sp.)、角槽黑卵蜂(Telenomus sp.)、蝽卵金小蜂(Acroclisoides sp.)、平腹小蜂(Anastatus sp.)、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sp.),捕食性天敌1种:小花蝽(Orius sp.)(半翅目(Hemiptera)花蝽科(Anthocoridae)。若虫、成虫期天敌2种:蠋蝽(Armachinensis)(半翅目蝽科)、三突花蛛(Misumenatricuspidata(Fabricius)(蜘蛛目(Araneida)蟹蛛科(Thomisidae))。优势天敌是茶翅蝽沟卵蜂,茶翅蝽卵中的自然寄生率为20%~70%,平均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