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秸秆还田历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小麦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是农业部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即小麦机械收获时将秸杆粉碎抛洒,亩施秸秆腐熟剂3公斤,结合秋整地,全部翻入土壤里,促进秸秆腐烂,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不仅可以加快有机肥资源利用,还将减轻我县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消除防火隐患,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我县获农业部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50万元,从河南  相似文献   

2.
一、好处 免耕覆盖选播和免耕硬茬播种,实现了秸秆覆盖、节水、增肥、增产、亩节约用水30-40立方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直接粉碎还田,相当于每亩增施50公斤标准肥。  相似文献   

3.
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平县每年种植玉米、高粱35万亩左右,秸秆产量约4亿公斤,其中20%引火燃烧,30%切碎喂畜,50%糟踏废弃。为了开辟肥源,培肥地力,1984年我县开始引进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当年试验140亩,1985年示范1300亩,1986年推广17370亩,1987年推广26000亩,1988年推广66147亩,1989年推广10.06万亩。经过6年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到全县13个平川乡(镇)100多个村庄,累计还田面积21万亩,增产作用十分显著。一、还田技术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高粱成熟采穗以后,秸秆还在地里直立时,用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匀撒地面,然后用大中型拖拉机带深耕犁深埋。有水利条件的冬浇一次,无水利条件的适度磙压。  相似文献   

4.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置了麦稻秸秆全量粉碎两季均还田、小麦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而水稻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麦稻秸秆两季均不还田周年对比试验,测定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的变化及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还田耕作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稻、小麦轻简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小麦—水稻轮作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通过连续3—5年小麦、水稻全量粉碎还田,土壤理化性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续供肥能力稳步上升,水稻、小麦产量、品质必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麦玉轮作和麦稻轮作是我国一年二熟区重要的种植制度,该种植制度下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它也存在抑制作物生长、传播病虫害等弊端。对麦玉和麦稻一年二熟轮作制度下的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经分析比较,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小麦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水稻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为麦玉和麦稻轮作制度下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7.
江苏新洋农场从上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秸秆还田,从80年代每亩年均还田秸秆不足300公斤,到近14年平均亩还田秸秆0.8~1吨左右。全场耕地的土壤有机质从1980年的1.02%提高到2007年2.17%,耕地质量的大幅度上升,加上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使农场20多年来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近90%的条件下,粮食总产翻了两翻多。农场6万亩耕地仅20厘米耕层的土壤有机质增加值已净固定二氧化碳25.9万吨,而近17年年均净固定二氧化碳1.1万吨,达到农机年总油耗(600吨)排放二氧化碳的6倍。  相似文献   

8.
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道路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该文结合蒙城县小麦秸秆还田的实际,从小麦秸秆还田的途径、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对农机具的要求、小麦秸秆还田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小麦秸秆还田的可行性,并对小麦秸秆还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撤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不同用量试验情况,试验表明,进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处理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增产,增产幅度6.0~46.4㎏,增产率1.6%~12.5%。100%小麦秸秆还田时增产最高,玉米产量416.2㎏比对照增产46.4㎏,增产12.5%,利润增加69.2元。  相似文献   

11.
王君瑞 《河北农业》2014,(10):46-47
曲周县承担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今年推广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3.73万亩。项目确定在侯村、依庄等老沙河故道沙化较重的区域实施。为实现小麦生育期由浇三水减为浇两水,亩节水50方的目标,并确保小麦产量下降低,确定以下水肥管理技术方案。一、秸秆还田项目区全部采取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整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实行全部玉米秸秆新鲜粉碎直接还田,提高秸秆的粉碎程度,增加土壤“绿水”储量,加快秸秆腐化分解。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鲁大兴是陕西省农垦大荔农场二站站长。从2010年开始,他承包农场610亩耕地种植小麦、玉米。在粮食生产中,鲁大兴注重选用优质新品种和使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他通过向省、市农技部门请教,选用小麦优质高产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结合农场土壤实际,实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秸秆还田作业前准备、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覆盖作业、秸秆翻压还田作业、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了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技术是沃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收获时,使用联合收割机直接将收获后的小麦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相似文献   

18.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功 《农家致富》2014,(11):46-47
一、还田方式 1.小麦收割后直接还田或粉碎还田。小麦收后,将小麦秸秆直接平铺于地表间作带或垄沟,或粉碎后将粉碎的麦草撒均匀后直接翻犁入土。2.旱坡地小麦高留茬还田。旱坡地小麦收割时留茬30~50厘米左右,小麦收割后硬茬直播玉米,出苗后及时灭茬盖土。3.堆沤后还田。小麦收割脱粒后,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6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实施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义龙新区在木咱镇和德卧镇实施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项目涉及2个镇7个村,共1680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开展水稻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旨在摸清水稻不同还田方式与小麦产量关系,探索小麦绿色攻关模式。进一步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本试验表明:在木咱中等肥力土壤情况下,使用秸秆还田均比对照(不还田)均存在增产现象,最为明显秸秆粉粹堆沤还田,亩增产46.46公斤,增幅47.2%。增加101元,各不同还田方式对产量影响排序为:粉粹堆沤还田、粉粹直接还田、直接还田、不使用桔秆。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还田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既省工省时又能培肥地力,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不规范,还田后的麦苗出现出苗率低,黄化甚至死苗现象。本文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