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2.
3.
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稻恶轩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在分离到的约120个有拮抗潜力的细菌菌株中,有21种对恶苗病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2)用这21种拮抗菌株株处理种子,对恶苗病均且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1-2、204、A-3、A-2、8-14、A-5、91-2、727和23防效较高;(3)用有些拮抗菌株如91-2、A-5和A-6等处理种子,对种子发芽地生活力具有促 相似文献
4.
5.
1988年3月14日至18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es oryza)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分别介绍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面广,既包括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包括应用科学的研究,既有传统病理学研究,也有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分子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引黄灌溉条件的改善,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己发展到30余万亩。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由间歇性变为常发性,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990年全县发病4.7万亩,病重地块病株率达89.1%,稻叶干枯,损失严重。白叶枯病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乱引乱调种子。由于种子经营渠道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根据发生机制、作用方式、抗病性遗传特点、表达的生育期等进行分类;目前,鉴定并已命名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有Xa1~Xa26等24个,而且已经克隆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即Xa21、Xa1和Xa26;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时不仅要考虑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而且要考虑到抗病的持久性,可以聚合不同的抗病基因、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系,也可以利用持久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致病菌引起的全球性水稻病害。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抗病基因被发现,有10个基因已在染色体上被定位,包括显性基因Xa1、Xa4、Xa21andXa26(t)等和隐性基因Xa5、Xa13等。对大部分抗病基因的抗病机制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在此,综述了已发现的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种类、分子标记、抗病机制和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抗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植株根系、叶以及根际土壤、秧田水、菌核上分离出了能拮抗纹枯病的细菌近150株,在实验室内测定,大多数菌株对纹枯病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用其中拮抗作用强。具代表性的5个菌株H50、B34、B25、G22和T122。分别进行了抑菌率、致畸性、对菌核的萌发、形成的影响度等抗生性检测,并在液培条件下检测其对水稻的出苗率,叶片及根系干重的促生性,结果表明,T122、H50和B25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大潜力,经田间试验表明,混合菌H50 B34 G2处理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转hrfAXoo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编码harpinxoo的hrfAxoo基因连接到双元载体pBI121上,构建成含hrfAxo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pBMH9。以粳稻R109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由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含有hrfAxoo基因的重组质粒pBMH9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用G-418抗生素做抗性筛选,产生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为85%,转化植株的再生频率为53%。根据hrfAxoo基因两端序列和pBMH9中外源片断的旁侧序列设计2对引物,通过PCR扩增验证转化水稻中的靶基因序列。对部分转基因水稻进行RT—PCR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rfAxoo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能正常表达。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在,ID、T1和T2代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的抗性;在转基因系中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本研究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类芽孢杆菌PS04菌株及其代谢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探索PS04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机理,为PS04菌株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幼苗为供试材料,用带菌谷粒接种法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别以PS04菌株发酵液、浓缩液和乙醇粗提物为药剂,保护性试验于接种前24h施药,治疗性试验于接种后24h施药,施药10d后调查统计防效;同时喷施发酵液与接种水稻纹枯菌进行防御性酶诱导试验,分别于接种后1,2,3,5,8d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药效试验表明,PS04菌株发酵液兼具保护性和治疗性作用,其防效分别达93.65%和92.02%,经100℃水浴加热后发酵液的防效分别为87.37%和90.28%;PS04浓缩液和乙醇粗提物的保护性和治疗性防效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6g/L浓缩液的防效为76.01%和50.74%,9g/L乙醇粗提物的防效69.95%和73.85%。防御性酶活性诱导试验表明,PS04菌液能诱导水稻PPO和POD活性大幅提高,表明PS04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诱导作用。【结论】PS04菌液不仅对水稻苗期纹枯病具有显著的保护性和治疗性,而且还能诱导水稻POD和PPO活性提高,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18BS-12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陕西、甘肃和河南省的51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番茄灰霉菌的拮抗生防菌株,并研究其防治效果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分别以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及其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显著的菌株,测定其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533株细菌菌株,其中18BS-12的抑菌活性最好,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82.37%和75.61%。对菌株18BS-12发酵培养基(NA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牛肉膏1.5%,FeSO40.015%。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mL培养基中,初始pH 7.0,温度32℃,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d。菌株18BS-12的发酵滤液活性物质在高温、碱性条件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的分析比对,初步将其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结论】菌株18BS-12是1株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