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韩国政府在稳定农水产品流通价格及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从农产品流通及价格稳定、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信息化村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启示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汉市江夏区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提出江夏区的智慧农业发展应依托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整体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展开优质稻麦生产基地模式、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模式、乡村休闲旅游业模式、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产业园模式、农产品产销对接电子商务模式等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四川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四川省生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与四川省生鲜电子商务和农业农村发展结合起来,为四川乡村振兴与四川现代流通经济研究提供助力,提出"完善基础、提高要求,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政策支持、引进资本,制定标准、完善法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介绍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国农民对信息服务方式和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特别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流通领域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薄弱环节,历来存在产品比较分散、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流通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搞活农产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保障食品安全,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而且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国农民对信息服务方式和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特别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但是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开展电子商务可以缓解产销不平衡状况,提高特色农产品销量。分析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以期增强该省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潜在优势,对当前在农业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因子作了细致分析,并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销售阶段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结合电子商务和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特点,对电子商务在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综合阐述了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消费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正在被培育开发的新形势下,分析了丹阳市的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数据分散、难以共享的现状,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结构,详细叙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内容,提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包括数据分割、数据冗余和数据同步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为实现区域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收集指定区域的各种农业水资源信息,按照当地农作物需求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农业生产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在WebGIS基础上,通过农业用水综合利用模型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决策,同时也可以实现干旱洪涝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制定适用于网络的农业标准查新数据格式规范,开发农业标准查新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形成网络化的农业标准查新服务平台,创新基于网络的农业标准查新服务模式,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查新服务。  相似文献   

17.
1984-2005年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湿度是干旱预报、农业生产、作物布局和农业决策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黑龙江省1984—2005年2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趋势系数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与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三江平原和中部农区土壤湿度相对偏高,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相对偏低;近22a来各地土壤湿度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各季节土壤湿度下降幅度不同,秋季下降最显著,春季次之,夏季不显著。研究认为气候、气候变化、农事活动对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分布及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松嫩平原干旱可能加重,三江平原东部春涝可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化与电气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能源驱动的现代设施农业成为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互割裂,无法应对温室停电、农电负荷过载等连锁风险。因此,该文将农业科学、信息科学与电力科学相关理论融合,考虑设施农业环境、农作物和能源系统状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和电力工程交叉学科的应用,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农业能源互联网智能预警理论进行评述与展望。该研究可为保障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农业园区的信息化和电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