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对高血压病三大并发症——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ECG)、心电图(DCG)、动态心电图(Echo)的对比检查。结果:(1)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6%,60%P<0.01);(2)左心房肥大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1.8%,18%P<0.001);(3)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速、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4)心肌缺血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7.7%,57%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积极开展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2.
隐性冠心病,因平时无任何不适症状,故又叫"无症状性冠心病".由于其无自觉症状表现,所以患者不易察觉,常被忽视.他们仍每日照常工作,尤其是中年人往往超负荷地参加体力劳动和工作,这就更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而猝死.可见,隐性冠心病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进入中年以后的患者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3.
室性期前收缩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心律失常并发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心悸症状,重者可至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可能猝死,西医主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导管消融术治疗,但导管消融术并不适用于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明显且可致心律失常,而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少。刘建和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柴胡三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明显的疗效,重点从"和法"探析"柴胡三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行l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cd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空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QTcd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组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串较缺血性脑卒中总性期高(P<0.01);脑卒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理可能与QTc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自从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检出较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室性心律失常。SMI与心肌梗塞、心性摔死有密切关系。但SMI与定性心律失常的直接关系如何?目前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355例SMI和517切非无痛性心肌缺血(NS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判断和评价SMI定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872例,其中SMI355例(SMI纽),男性230例,女性125例,年龄28~sl岁(平均568岁),NSMI517例(NSMI组),男性256例…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临床上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已证实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降低确属心肌缺血[1]、因此对易患对象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大大提高SMI的诊断率。本文就我科1993~1995年诊治的172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2例中,男116例,女56例,年龄60~84岁,平均67.3岁。其中,无冠心病组112例(占65.1%),冠心病组60例(占34.9%),冠心病的诊断依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诊断。全组病例中,吸烟131例(76.2%),有高血…  相似文献   

7.
运动心电图试验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分级运动试验的广泛开展,运动心电图试验还应用于筛选高危冠心病患者、评定心脏功能,亦广泛用于心脏病内、外科疗法疗效的评价。但对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用运动试验诊断其有无心肌缺血,评价其是否患冠心病,尚未见诸报道。我们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高危因素组(A组):1994年10月至1995年11月,在我院门诊、住院病人中,常规心电图正常,但确诊高血压、高糖血症、高脂血症以及分别会并其中两种或三种疾患者共240例,其中男18…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DCM患者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A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房室大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6例)与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7%,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主。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DCM患者多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改变,确诊时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仍是DCM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组类型较多的心脏疾病.其中室性早搏(室早)更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见于各种病因的心脏病患者,而且健康人也能发生。一般认为良性患者不予治疗也预后良好,但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常可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尤其在心肌梗塞时.频发室早则有较大的危险性.重者会猝死。而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组类型较多的心脏疾病.其中室性早搏(室早)更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见于各种病因的心脏病患者,而且健康人也能发生。一般认为良性患者不予治疗也预后良好,但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常可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尤其在心肌梗塞时.频发室早则有较大的危险性.重者会猝死。而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胸痛症状既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也可为胃、食管平滑肌痉挛所致的心绞痛样胸痛[1],常给临床急诊带来困难。为鉴别胸痛患者胸痛发生的性质和临床意义,我们对138例胸痛患者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对凡有胸癌症状的患者以动态心电图作鉴测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胞癌发作5min以上,临床诊断未明或既往有冠心病史而胸病发作时心电图无缺血表现,经临床和X线检查初步除外感冒和肺部疾患。138例中男86例,女52例,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2.6(25~79)岁。为便于分析,将138例胸病患者分为(1)青年组57例.…  相似文献   

12.
2。“重男轻女”的心血管疾病 1.心血管瘸是一个“大家族”,主要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美国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猝死于比赛场,就是由于夹层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而高血压是夹层动脉瘸产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前猝死部分诱因及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准备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发生猝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患者猝死诱因情绪激动2例,占25%;疲劳3例,占37.5%;饱餐1例,占12.5%;用力排便1例,占12.5%,停用扩血管药物1例,占12.5%。结论情绪激动、疲劳、饱餐、停用扩血管药物和排便用力等,可诱发冠脉搭桥术前患者猝死。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晓霞 《新农村》2006,(2):25-25
隐性冠心病,因平时无任何不适症状,故又叫“无症状性冠心病”。由于其无自觉症状表现,所以患者不易察觉,常被忽视。他们仍每日照常工作,尤其是中年人往往超负荷地参加体力劳动和工作,这就更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26例患者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床旁连续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每日晨做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69%,以房性早搏最多.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低氧血症(87.4%),其后依次为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5.9%)、低钾(55.2%)、低钠(43.7%)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23.0%)。结论:低氧血症、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低钾低钠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病因.方法 收集472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其与性别、基础疾病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有12种,其中房性早搏(21.4%)、窦性心动过缓(21.0%)和室性早搏(16.1%)最多见.各型心律失常与性别无显著相关(P>0.05),但60~79岁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1).常见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结论 早搏和窦性心动过缓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预示着潜在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8.
<正>1.心血管病是一个"大家族",主要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美国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猝死于比赛场,就是由于夹层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而高血压是夹层动脉瘤产生的主要诱因。2.冠心病起病隐匿,发病迅速,虽然动脉硬化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但几分钟内就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梗。很多患者因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的分布特点,为糖尿病患者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调查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析其肿瘤发病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86例,其中女20例,男66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比例最高(27.9%),肝癌、胰腺癌其次(各占20.9%),胆管癌占11.6%,胃癌占8.1%,食道癌占7.0%,胆囊癌占3.5%。糖尿病至肿瘤的病程以胰腺癌最短(1年左右),而结、直肠癌最长(10年左右),其他类型肿瘤居中。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在不同器官的表现(包括患病率和糖尿病至肿瘤的病程)有所不同,应早期进行针对性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向量心电图(VCG)、立体心电图(SECG)等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评价S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03例,非冠心病组53例,分析其于同一心电工作站所做的ECG、VCG、SECG资料,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检出率高于VCG、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VCG、ECG;SECG在诊断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上与ECG、VCG无差异,在一支病变及两支病变上与EC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而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Ⅱ~Ⅲ级狭窄组中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P<0.05),但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闭塞组中,虽然SECG检出率较VCG、ECG高,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VCG、E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