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赵立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1):256-261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内蒙古灌区农户为例,利用内蒙古5个旗县区的353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对农户生计资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的生计总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灌溉管理改革的深入,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的村集体管理方式相比,参与式灌溉管理不但在满足农户用水需求、化解用水矛盾以及节约用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方面也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宗旨是节约用水、促进农业灌溉事业长久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和灌溉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对参与式灌溉管理和传统灌溉管理进行比较、区别,分析现行运行机制下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为促进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4.
进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建设,有助于提升灌溉管理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对灌溉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北方某县的具体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并对其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具体内容、职能进行探索研究工作,并从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管理机制层面进行探究,探索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农户用水行为机制,控制农户用水行为,降低灌溉水资源消耗,进而为后续的灌溉管理改革完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人工直播技术在中国南方大量采用带来的效果,基于中国南方4省420个农户574个水稻生产周期的投入产出数据,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技术效率3个角度,多维度考察直播技术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直播技术采用显著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2)直播技术采用对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3)直播技术采用降低水稻技术效率,但是在区分农户种植规模情况下,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增加并达到一定的临界值,该影响变得不显著。因此,水稻直播技术采用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背景下的重要应对策略,该技术变化是中国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重要体现。另外,种植规模小的农户为了节约劳动力,可以承担一定程度的产量损失,表明水稻生产方式已经从集约式完全转变为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为发挥人工直播技术对水稻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应挖掘该技术的优势和潜力,着重完善其配套设施和条件,如平整土地和土地互换,并进一步推动直播技术在达到一定水稻种植规模的农户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城镇化对农户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文章基于湖北、河南两省477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产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个角度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农户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平均值分别为0.635、0.680和0.942,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口和经济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则相反;此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有利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粮食受灾面积的增加则会阻碍其提升。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一种水户参与灌区各类管理的新型模式,他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一切的局面,让用户自身更多全面的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施工建设监理、运行维护、监测评价等,不仅参与决定工程建设,而且还要决定体制设计等管理,并且整个过程中尊重群众意见,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是灌区专管机构的下级或附属组织与接受灌区专管机构的指导和服务,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组建和运作将直接影响灌区管理和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王阳;漆雁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4):462-468
[目的] 分析我国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 906家农户的微观数据,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平均只有64.1%。[结论] ①家庭农业劳动力比重、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②是否获得农业补贴、户主风险态度和户主健康状况3个虚拟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③信贷约束虚拟变量对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昌吉市18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农户番茄种植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种植方式下农户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番茄种植户在生产过程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为65.27%;加入经济合作组织、参加番茄订单等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技... 相似文献
10.
赵立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200-208
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灌区农户的调研数据,比较分析参与和未参与灌溉管理改革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结果表明:2种类型农户5种生计资本存在显著性差异,改革地区农户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明显高于未改革地区农户,自然资本两种类型农户没有差别,几乎相同,而未改革地区农户金融资本略高于改革地区农户。总体看,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好于没有实行灌溉管理改革地区的农户,但要进一步改善灌区农户的生计还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