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问题 全省旱作农业区面积42.184万公顷,占全省总耕地面积69%.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缺水,土壤贫瘠是该地区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耕作粗放、品种单一、农民收入低、贫困面大是该地区的共性.1999年粮食总产量6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7.9%;油料总产量2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0.2%.农业总产值2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68%.1999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2.5 分区调整方案根据我省六大农区的自然资源与农村社会条件,按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商品生产的原则,在调整中应各有侧重. 2.5.1 淮北平原区本区包括阜阳、宿县两地区和淮南、淮北、蚌埠三个直辖市,共20个县5个市郊区,是我省最大的旱作平原农区.本区农业人口占全省40.8%,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40.8%,农村商品产值占全省43.4  相似文献   

3.
林霞 《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87+116
我县地处广东省东北山区,是比较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近年来,随着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由发达地区向山区方向转移,我县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畜牧业逐渐以家庭散养、家庭副业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已的发展成为我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我县牧业总产值为4.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2%,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当前农村、农民相当部份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畜禽养殖家庭农场模式已  相似文献   

4.
我省徐淮、宁镇丘陵、太湖农区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均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对加快全省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稳步提高这些地区的产量,在诸农业措施中增加农田肥料投入、保持土壤养分动态平衡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对上述农区的养分投入与支出作了系统的统计运算,並经整理归纳作出分析评价,为今后提高地力,制订科学的施肥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优势资源转化.农区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新的出路.2002年全镇农区畜牧业收入0.52乙元,畜牧业在大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4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1731元,由此荣获"自治区畜牧产业化示范镇"称号.  相似文献   

6.
雁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属幅员广、人口多、耕地少的全省丘陵农区。自1996年列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以来.常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7.5万吨,粮食总产量多年位居全省各县第30位左右.农业总产值名列县级20强。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近70%,而黄淮农区与工业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很大;在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下、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期,如何加快河南省农区经济的发展,更确切的说,如何加快黄淮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了河南省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宁镇扬产业结构趋同化与专业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镇扬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和产业结构专业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镇扬产业结构存在趋同化现象,三地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宁镇扬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明显;并由此提出产业"同城化"过程中的可行性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太湖地区是上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所属12个县和镇江市的丹阳县.1982年本区工农业总产值276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和全上海经济区的3.4%,37.5%和21.6%;财政收入30.6亿元,依次占2.7%,46%和13.1%.1983年本区农村人均收入达393.4元(包括家庭副业收入).这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全区逐步形成以苏锡常三大城市为中心、县乡村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研究这一新趋向有助于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宁镇扬丘陵地区位于我省西南部,地跨长江两岸,包括南京市的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镇江市的句容、丹徒、丹阳,常州市的金坛、溧阳,无锡市的宜兴,扬州市的仪征、邗江、高邮和淮阴市的(贝于)贻等共15个县(上述各市的郊区未列入内)的丘陵地区。这15个丘陵县近几年来种植小(大)麦650万亩左右,其中,纯丘陵地区种麦面积约310万亩左右,这是我省小(大)麦生产上的老低产地区。建国以来,小(大)麦的单产一直低于全省水平。据典型调查统计:在50年代,全省夏粮平均单产为53.8公斤,而那时宁镇扬丘陵地区的原镇江地区602万亩小(大)麦,平均亩产为49.5公斤,比全省单产低4.3公斤,降低8%;60年代的1965年全省夏粮平均亩产91公斤,宁镇扬地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统计,我县农户收入来源中种养业占47.5%(其中粮食等16.1%,经济特产16.3%,养殖业15.1%),务工及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52.5%.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营主体及经营方式上存在根本性差距.经济收入总量明显低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六五”计划要求,到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平均递增4—5%,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要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广大农区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在农区发展畜牧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是生产实践所证实的一条致富之路。兴平县上原区位于该县北部的黄土台原,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人口总数的28%,历来是全县粮棉生产基地之一。1978年以来,全县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6.3%,1981年高达7455万元,其中牧业产值占10.5%。由典型调查推知,上原区农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分析其空间异质性,为优化省域范围蔬菜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建立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评价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分高值区集中在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的部分地区,评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徐淮农区、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的部分地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级的地块分别占地块面积的9.79%、56.07%、32.00%、2.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相似的地区趋于空间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聚类区域分为3类不同区域.热点分析表明,适宜种植蔬菜的热点区域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和太湖农区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冷点区域分布在徐淮农区和沿海农区的部分地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决策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及蔬菜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畜牧兽医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畜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为主要目标,全面实现畜牧业经济和动物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市畜牧业实现肉蛋奶总产量158万吨,占全省总量1/4强;畜牧业生产产值实现182亿元,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17%;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占全省总额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我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85%.在近7000万亩耕地中,高产土壤占20%,一般土壤占50%,低产土壤占30%.内陆水面2600万亩.可垦的海涂约800万亩左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都比较好,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近三十年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2%,粮食递增3.34%,棉花递增6.3%,油料递增1.9%,猪年末存栏数递增5.2%.前几年,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0多亿斤,棉花约260万担,生猪200多万头,油料2000多万斤.农业生产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16.
宁镇扬丘陵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北以淮河为界,南至宜溧山地,东与太湖、里下河平原相邻。全区土地总面积2008方亩,其中石质低山占26%,平原圩田占23%,海拔20~80米的丘岗占50%以上,构成了占主要比重的土地类型。全区农耕地775万亩,农业人口522万,人均占有农耕地1.4亩,占有各类土地近4亩,在全省属于人少地多地区。  相似文献   

17.
蓝文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66-67,80
通过收集龙岩市2012—2016年林业产值与地区经济总产值数据,对该地区林业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产值对经济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岩市林业第一产业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林业产值在经济总产值的地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其对区域经济总产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黄淮海平原在我省包括太行、伏牛山麓以东,大别山麓以北的14个地市84个县区。总土地面积84700多平方公里,占整个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26.5%,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7%,是我省重要农区之一。区域内有人口5110万,其中农村人口4557万,占整个黄淮海平原农村人口总数的30.4%,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6%,是全国农村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量和光照比较充足,劳力资源充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全省划分为经济发达区、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等三种类型地区,並分析了三类地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其发展对策:发达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展高效外向型农业,尽快走上以科技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次发达区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高起点的开发性农业,走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欠发达地区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加强开发黄淮海地区的机遇,通过大搞开发性农业,走劳动密集为主与选择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争取农业现代化有个跨跃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依托奶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优质饲用农作物及牧草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呼和浩特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区畜牧业单位面积产值比种植业高出1至8倍.农业总产值中草食性畜牧业产值占很大的比例,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加拿大占65%,法国占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