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民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对于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对于拓宽农民增收路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有益处。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许多不和谐的因素逐渐出现,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的流动,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引导、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确保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阳光工程"培训是由政府财政支持,专门对农民进行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增强就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农机技术培训是"阳光工程"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农机技术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帆  王福林  吴昌友  张勇 《农机化研究》2013,35(6):48-50,54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合理、准确预测未来几年的种植业劳动力需求是估算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且对发展农业生产和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为此,首先建立了劳动力需求关系模型,运用专家预测法对大庆市未来10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预测,用S曲线的趋势外推预测方法对机械化程度进行预测,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估算了劳均可负担耕地面积.最后,得到未来10年大庆市种植业劳动力的需求量,以期对大庆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融入城市的重要前提,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适应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其市民化进程。课题组基于粤北地区的实际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工作、生活、社交和心理四个方面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适应性进行评价,并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适应性指数在工作适应维度的权重最大,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工作类型均会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适应性存在差异,且年龄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适应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基础薄弱,整体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制度角度分析内在原因探讨有效解决机制。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投资来源于政府财政、金融部门、私人部门和农户自身,供给机制尚不健全,而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需求则受到农民受教育程度、收入、劳动力数量、耕地数量、农业投入和水利设施投入的影响。由于投资者缺乏利益驱动机制,而农民对水利公共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利设施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参考国外经验,要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的供求矛盾,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发挥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完善水利产权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并将社会利益的考核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化模仿者动态模型(GRD,Generalized Repli-cator Dynamic),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稳定状态和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稳定状态下农村就业比例在30%左右,基期数据中黑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终稳定状态下城镇部门就业比例越大,农村部门就业比例越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过程渐进稳定收敛到均衡点,转移过程的长期趋势与学习障碍无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人口统计的一些数据分析,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同时老龄化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质量.可采取应对措施:一是提高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二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阳光工程”始于2004年,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给农机化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  相似文献   

10.
准确预测劳动力迁移量是正确制定迁移决策、合理利用和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依据。由于劳动力迁移量受社会经济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遗传规划终结点集中的随机常数ρ能有效平衡被测量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尝试将遗传规划应用到劳动力迁移预测中。通过训练样本对程序进行训练,建立了受时间变量影响的劳动力迁移预测模型,并由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采用遗传规划搜索到的函数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而且模型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人为误差,将其用于劳动力迁移的预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权益受损难以救济,主要表现在民主政治权利、平等就业、工作休息、经济报酬、安全保护、保险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历史的惯性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受损表层的原因是户籍制度的缺陷,深层的原因和最大的难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不足和城乡差异。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要创新制度,建立平等的就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统筹社会保障,修改劳动立法,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创新纠纷解决机制,培育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2.
以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提出了在现阶段农民工社会保障应相对独立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农民工职业、身份、风险的变化的要求,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以工伤保险为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保障为主,内容逐步扩充。  相似文献   

13.
应用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劳动力输出的供应链模型,并且就劳动力输出网络的评估与建立、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输出的组织管理、提高用工企业满意度以及劳动力流动信息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效率是衡量粳稻生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粳稻生产环境效率是实现粳稻增产绿色可持续的关键。基于灰水足迹视角,选取2005—2020年中国13个粳稻主产省份数据,构建基于SBM-DEA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粳稻生产环境效率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2005—2020年中国粳稻生产灰水足迹排放量有所下降,但高灰水足迹地域范围明显扩大。中国粳稻生产环境效率的均值为0.775 0,并且自2005年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粳稻生产背后的环境代价仍然较高。计量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粳稻生产环境效率,虽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粳稻生产规模化两条路径来提升,但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弥补由劳动力转移引起的直接效率损失。因此,政府应鼓励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并加快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提高粮食生产环境效率搭建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张淑莉 《湖南农机》2007,(9):35-36,39
在我国当前着重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乡镇企业仍然在与时俱进,继续发挥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作用。本文从企业集群理论探讨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集群的可行性,并就相关的发展措施和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分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农业化发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肖试性地把史密斯提出的生态系统分室模型用于描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数量相互转移物动态变化中,提出了劳动力结构分室模型,为探讨农业机械化客观发展规律提供了构模思路。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中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ES生产函数,利用我国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粮食生产中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劳动力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劳动力投入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但目前农业劳动力投入量依然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产量的重要因素,而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