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毛铿祖 《蚕业科学》1990,16(4):230-232
广东省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近10年来广东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蚕茧产区转移,人们对这些变化看法不一.本文就如何恢复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广东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1922年前后是广东蚕桑生产的"黄金时期",当时全省有桑地12万hm2以上,年产蚕茧7.5万t,仅次于浙江省,居全国第2位.抗战后广东的蚕桑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至1949年蚕茧产量只剩下0.52万t.解放后广东的蚕桑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省产茧2.28万t.历史上形成的"桑基鱼塘"良性循环的经营方式,曾经受到联合国生态学专家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蚕桑生产的现状,研究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经摆到议事日程,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1992年广东蚕桑生产情况据统计,1992年全省有13个市、57个县(区)种桑养蚕,投产桑地面积26,566.6公顷,其中旱地和河滩地桑占67%,水田桑占33%。发种165万张,比1991年增加21.4%,蚕茧生产持续5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2年产茧41,339吨,比1991年增产16.1%,创建国以来广东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平均1/15公顷桑产茧103.74kg,收购蚕茧35,600吨,比1991年增17.4%。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蚕茧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广东的蚕桑生产从1993年起连续三年滑坡,蚕茧产量从1992年的41300吨下降到1995年的25000吨,减幅39.4%。据今年5月底统计,全省现有桑地只有12333公顷,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丢荒失管的,一至三造发种106112张,比去年同期减57%。可以预计,广东今年的蚕桑生产也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3):15-17
<正>蚕桑是淳安县农业生产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淳安的富民产业。2012年全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3,约占全国蚕茧总量的1%。淳安县"千岛湖"牌蚕茧在国内丝绸界具有较高知名度,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之冠,优质蚕茧比重约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是,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县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8.
目前,蚕茧供求暂时产生一定的矛盾,国家对蚕茧价格进行了调整,这是市场经济调节的需要。这次蚕茧价格调低后,有的蚕户挖掉一些桑头改种其他作物,蚕桑生产又出现走下坡趋势。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蚕桑生产,防止蚕桑生产大起大落,这是明智的做法。我认为稳定蚕桑生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产量提高了,蚕茧价格调低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年打破蚕茧产量长期停滞在2000吨的局面,1983年全省蚕茧达到4300吨,桑园发展到70多万亩,三年的增产速度超过建国后30年的发展速度总和。但到了1983年下半年后,由于有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同志,对我省蚕桑生产如何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在指导工作上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一部分基层商业收购单位怕超收蚕茧后亏损,便压级压价,限收甚至拒收农民的蚕茧,严重挫伤了蚕衣的积极性。一些蚕区尤其是新区毁桑成风,蚕茧产量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涟水县早在1929年蚕茧产量就曾超过500吨,当时的高沟、梁岔、大东等地约1/3农户养蚕,并已有抽丝、纺丝线、织丝带等习惯。后因长期战争,桑树被砍,到解放前夕,养蚕业几乎绝迹。建国以后,蚕桑生产的发展几经起落,到1958年桑园发展到9185亩,产茧70.2吨,是1949年的11.7倍。但1959~1962年期间,由于受连续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毁桑种粮,到1962年底,桑园只剩1833亩,蚕茧产量16.2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只有1958年的20%和23.1%。1963年以后,重新发展,1966年蚕茧产量达76.0吨。到1976年底,桑园达11700亩,生产蚕茧203.5吨。粉碎“四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东县是江苏和全国蚕茧生产重点县,1962年至1991年蚕桑生产连续30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发种量和产量减少的年份。1991年,全县发种21.18万张,收购蚕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1):44-4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生产、蚕茧加工、农民增收、效益增长等方面分析2005年广西蚕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尽管受高温干旱、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5年广西蚕桑产业仍取得巨大成绩,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6万多亩,蚕茧产量35.51万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名列全省第三。自1984年起,蚕桑生产开始停滞不前,蚕茧产量徘徊在35万公斤左右,退至全省第五。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为世界蚕桑生产起源地,已有5000多年历史。20世纪中后期,在国家急需外汇的情况下,蚕桑生产为国家计划,国家对丝绸产品实行垄断经营,这期间蚕桑丝绸是国家出口创汇重要产业(年创汇额高达40亿美元,为全国第二大创汇产业),从1970年我国的蚕茧产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蚕桑丝绸产量一直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6.
<正> 由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蚕桑生产、区划会议于1月13日——17日在浒墅关蚕种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0个地区、市近70个县蚕桑生产主管部的133位代表。省农委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亦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因为这个会不仅是蚕桑生产会,又是蚕桑区划会,蚕品种签定会,桑品种签定会,蚕种场原种会,蚕学会理事会,也是全省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一次庆功会。朱竹雯副厅长作了“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夺取1981年蚕茧优质丰产而努力”的报告,报告说:我省蚕茧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连续大幅度增产,1980年全省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3年广西与全国多个蚕桑主产区蚕茧生产净利润相继出现负值,2014年负值进一步加剧的情况,分析了2010—2014年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数据。结果显示,不断上涨的劳动力工价增加了人工成本,化肥费用逐年上涨推高了物资与服务费用,其他费用以及土地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使得蚕茧生产的总成本逐年上升,而单位面积蚕茧产量的逐渐走低,以及蚕茧单价的先升后降,使蚕茧收益增长较少,蚕茧生产的总成本的高增加值与收益的低增长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剪刀差,继而导致蚕茧生产出现负利润。提出从合理安排养蚕批次、提升蚕茧品质,加快先进种养器具研发与推广、提升劳动效率,加快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8.
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安市生产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茧产量占全年的50%左右,其中晚秋产量约占38%~45%,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产业中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2000~2014年间,蚕桑给淳安县蚕农带来的经济收入达30个亿.同时桑树具有强大的生态效应,对千岛湖青山绿水的维护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替代的. 淳安县2014年有个22乡镇276个村1.44万户养蚕,桑园面积5133 hm2,其中投产桑园4753 hm2.全年发放蚕种98324张,生产蚕茧4192 t,蚕茧产值17857万元,蚕桑总产值21083万元.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1.46万元,全县年产茧500 kg以上的规模户有9995户,占总饲养户的71%,在民生改善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淳安县蚕茧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三,蚕茧统一收购量位列第一,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全省之冠.该县蚕茧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优质蚕茧却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自2015年以来,蚕桑生产的规模下滑速度较快,蚕桑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培育养蚕大户,发展养蚕家庭农场,以推进整个蚕业生产规模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湖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纱襌衣、湘绣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据《尚书·禹贡》记载:“荆州,厥篚玄纁,玑组”,表明时属荆州的湖南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唐代澧州诗人李群玉在《洞庭干》中“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的诗句描绘了当时长江洞庭湖一带沙泽变桑田的沧桑巨变,也反映了当时蚕业发展的繁荣盛景。1933年湖南省蚕茧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产茧4850t。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省蚕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到1949年蚕茧产量下降到60t左右。解放后,湖南蚕桑生产又逐渐恢复,至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0.86万 hm2,蚕茧产量达到3915t,蚕桑规模与产量达到建国后历史最高位,位列全国省(市区)的第8位[1]。今天,湖南在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蚕桑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类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现在湖南蚕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s)与机遇(Opportuni-ties)、劣势(Weaknesses)与挑战(Threats),按照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提出有关产业分析法 SWOT 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