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钦礼 《湖南农机》2013,40(3):113-114
利用CAE分析软件对板材成型中起皱现象,通过压力、拉延筋和材料的性能三个方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最终准确的计算出冲压时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振器支座开裂问题,对开裂部位的载荷谱及相关信号进行了实车、实地测试,应用疲劳强度理论对减震器支座不同工况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轮胎气压过高以及减震器损坏会造成其支座疲劳载荷显著增大,使之疲劳寿命迅速下降。最后建议对减震器的质量进行考核,尤其是对减震器拉伸和压缩过程的阻尼系数应引起同样重视,在使用过程中减震器失效后应立即更换,轮胎气压应按规定要求使用,以避免减震器支座过早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3.
某SUV汽车经过50 000 km可靠性道路试验后轮罩出现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整车品质。通过应力采集、CAE仿真分析等手段对轮罩开裂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根据产生问题的真因制定整改措施,最终整改方案顺利通过耐久仿真分析及可靠性道路试验验证。旨在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种整改思路,为后续类似问题整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新款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所存在的刚度不足问题,进行其相应的前期借用车型的实车刚度测试,将结果对比新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通过CAE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根据新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模态分析刚度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再进行新结构的CAE模态分析,测试机舱散热器框架刚度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CAE模态分析结果进行相应原因的机舱散热器框架的结构设计,可以适当地提高机舱散热器框架的刚度。这说明借用老车型实车分析,结合设计阶段零件的CAE分析,进而优化设计各零件的结构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三轮汽车副减震器支架的设计,将CAE技术引入副减震器支架结构设计开发领域,建立了零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用静力学的方法解决动力学的问题。针对车辆使用过程中发现纵梁加强板撕裂的问题,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了车架纵梁、车架纵梁加强板及副减震器支架的结构,提高了零部件可靠性。通过与实际试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性,并以此指导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车身纵梁的减振器安装点在耐久路试过程中出现的开裂失效问题,通过问题的充分分析和原因的排查,发现减振器阻尼力的增加是导致失效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减振器增加的阻尼力,加强了车身纵梁安装结构,优化了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CAE分析验证耐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新结构的性能与减振器阻尼力的匹配设计。最终,经过综合路试耐久试验验证了加强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7.
某款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配套车型在行驶3770公里时,齿轮发生了断裂。为查清断裂原因,采用光谱仪、光学显微镜、硬度计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检测,并建立模型使用CAE软件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发现该齿轮断裂是由于设计强度较低,经CAE分析受力薄弱环节和断裂零部件位置相吻合。通过增加该款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齿轮薄弱环节的直径,提高齿轮强度,解决了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某车型可靠性试验中发动机罩铰链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背景,以此车型发动机罩铰链为研究对象,建立该铰链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改进前后的发动机罩铰链在不同工况下进行CAE分析,讨论了此车型发动机罩左右铰链固定位置焊点开裂及铰链断裂的原因,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其满足使用要求,为发动机罩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装有扭杆弹簧的独立悬架车辆车架纵梁开裂原因进行了CAE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了关联式结构改进设计,分析表明关联式结构改进设计后消除了车架纵梁开裂的状况,并在实车上得到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某车型可靠性试验中发动机罩内板焊点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背景,以此车型发动机罩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对焊点开裂处的机罩内板和锁扣固定板进行CAE分析,找出导致焊点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若干种解决方案,并最终确定一种最佳解决方案,使其满足使用要求。为发动机罩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先导溢流阀原理设计了一种内置电磁阀式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对可调阻尼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在Simulink中建立其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减振器试验标准设计可调减振器的试验方案,利用INSTRON-8800型单通道伺服激振台架对可调减振器样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减振器的复原阻尼力调节范围为0~3.72 k N,压缩阻尼力调节范围为0~1.01 k N;并且与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未超过20%,证实了减振器模型的正确性和减振器结构的可行性。通过试验获得的阻尼力与电流关系可为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的匹配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为减振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减振器速度特性中力与速度信号的特点,从分形理论出发,利用分形维数的概念,建立求解分形维数的模型,对减振器实测信号进行定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减振器性能畸变出现时,其分形维数明显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分形维数有效地判定减振器性能是否畸变。  相似文献   

13.
电流变减振器是一种通过电信号能快速、连续地对阻尼进行调节的新型减振器,在悬架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电流变液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电流变减振器的3种常见结构型式,重点介绍了流动模式与混合模式的电流变减振器。  相似文献   

14.
分体式充气可调阻尼减振器的阻尼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一种分体式充气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非线性参数化模型,仿真分析了活塞阻尼阀孔径、阻尼调节孔径、气室初始体积、活塞杆直径、油管内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减振器阻尼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特性及其可调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振器常用的中低速度范围内,所建的减振器数学模型和仿真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普通双筒式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加装双活塞液压限位缓冲器的汽车减振器,并对其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液压限位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等效液压系统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汽车减振器内部加装液压限位缓冲结构,可以产生附加阻尼力,使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减振功能,有效地提高汽车恶劣行驶工况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悬架阻尼匹配研究及减振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车辆满足平顺性要求,对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最佳阻尼比设计方法及减振器速度特性分段线性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减振器阎系参数设计数学模型,并对阀系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裁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合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方法正确,设计参数值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以某型拖拉机悬架系统液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原阀与压缩阀节流孔截面积比对整车减振性能的影响。建立162个自由度的拖拉机整车Recurdyn动力学仿真模型和液压减振器AMEsim模型,并将两者进行联合仿真,在高速和低速工况,对比分析等效阻尼系数相等条件下的节流孔截面积比大于、等于及小于1的3种方案对整车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得更好的整车舒适性,对于常在低速工况作业的农用车辆,液压减振器节流孔截面积比值适宜小于1;常在较高和高速工况行驶的车辆,节流孔截面积比值适宜大于1。该设计原则可应用于拖拉机和其他车辆液压减振器节流孔截面积比的选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建、桥梁等各种基础施工的沉拔桩工作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液压振动打桩设备.详细阐述了液压打桩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以及总体结构。对液压打桩机的液压马达、液压元件及减震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选择和校核。并实现了打桩机与某型挖掘机的连接,从而能够完成对板桩的夹持、振动插拔等工作。设计的液压振动打桩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板冲压成形Benchmark试验与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闫康康  胡平  郭威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1):232-235
采用NUMISHEET2002会议提出的杯形件拉深Benchmark试验方案,在不同压边力工况下,对铝合金板6111-T4的拉深性能、各向异性行为、起皱缺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系数小并未对铝合金板的成形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增大压边力能有效解决起皱问题,铝合金板6111-T4具有良好的冲压成形性能.基于自主研发的冲压成形CAE软件KMAS平台,对Benchmark试验进行了仿真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KMAS软件采用的Barlat-Lian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和动力半显式算法能够准确模拟铝合金板的冲压成形.  相似文献   

20.
磁流变减振器的模糊控制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振动响应信号,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有效地调节磁流变减振器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中的阻尼力,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