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1双质量飞轮的发展 由于内燃机工作不连续造成了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扭转振动,而在离合器上设置扭转减振器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有效地达到隔振和减振的目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简称为双质量飞轮)就应运而生了。其基本结构有三部分:第一质量(第一飞轮),第二质量(第二飞轮)和两质量之问的减振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汽车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考虑到整体车辆系统振动、汽车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通过分析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车辆悬架系统参数,进行力-速度特性计算,研究优化方法,以原车减振器的参数为设计的依据,通过计算所得出的结论,说明优化设计的汽车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振动传递幅度等参数均较理想,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簧片弹性联轴器在所研究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减振性能,将研究对象的动力传动系统简化为双质量弹性系统,采用动力放大系数评价弹性联轴器对发动机转矩波动的衰减程度。针对C35型和改进型C48型两种簧片弹性联轴器,从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研究了弹性联轴器的减振性能。改进后的C48型簧片弹性联轴器使得发动机输出转矩的不均匀性大幅度降低,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减振效果明显优于C35型簧片弹性联轴器。  相似文献   

4.
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振动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和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的控制作用。以国产某中型柴油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个12自由度怠速扭振系统计算分析对比模型,编制了广义Jacobi算法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汽车怠速振动与噪声控制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某轻型高速履带车辆的静液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同步控制器,仿真及试验表明:直驶工况下,采用该控制器的双泵双马达静液传动系统在经受突变载荷干扰时能有效抑制两侧马达转速误差值,快速同步到设定速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优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 适用于轻型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系统的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某轻型高速履带车辆的静液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同步控制器,仿真及试验表明:直驶工况下,采用该控制器的双泵双马达静液传动系统在经受突变载荷干扰时能有效抑制两侧马达转速误差值,快速同步到设定速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优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 适用于轻型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系统的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讲述了混合动力汽车三种主要传动技术:电动、液压以及飞轮传动,并对各种车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对以后车辆混合动力传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通过动力总成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而三电系统的关键参数决定了汽车的动力&经济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在研发工作前期对关键系统参数进行选型和策略优化的方法:对动力传动系统主要零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整车控制策略模型,应用AVL CRUISE软件建立了原型车的整车模型,通过Matlab_Dll接口模块,实现了MATLAB/Simulink和CRUISE软件的联合仿真,通过与属性目标进行对比,反复迭代关键参数组合和控制策略,使之符合属性目标的要求。此方法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属性目标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迭代优化整车控制策略并最终达到新能源车型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整车运动力学特性分析为基础,依据一款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指标对整车性能要求进行了研究。对目标纯电动汽车进行了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最后利用AVL-Cruise软件对目标车型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计算,为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技术指导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车辆的仿真模型,模型参数的精度是影响模型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选取某型液罐车为参考车型,主要采用试验测量、理论推算和参考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所选车型的基本参数,如质量特性参数、力学特性参数等,为在ADAMS中建立液罐车的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也为车辆参数获取工作提供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初级飞轮与次级飞轮相对转角的变化,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具有不同的刚度特性和非线性变化转矩,双质量飞轮内部传动结构作为传递动力和运动部分,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必须保证。将建立的三维CAD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经过仿真求解计算,分析了结构变形、应力分布特点,对比分析和讨论了静强度和接触强度分析模型的结果,预测了结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结构的静强度满足工作要求,在变载荷作用下结构的疲劳寿命远超过100万次,属于高周疲劳,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滚珠丝杠型惯容器的惯容系数与飞轮质量之比(惯-质比),提出了行星飞轮式滚珠丝杠惯容器设计方案。建立了惯容器力学模型,研究了惯容器各结构参数对飞轮惯-质比的影响规律,通过增加行星轮数量或厚度、减小销轴半径等提高行星轮自转惯量占飞轮总惯量比重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惯-质比;根据行星轮数量、厚度和销轴半径,计算得到最优的行星轮与外齿圈齿数比,令惯-质比达到最大。对比了行星飞轮和传统单飞轮惯容器的力学特性,表明在同等飞轮径向尺寸下,行星飞轮可获得更大惯-质比。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飞轮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韩  王勇  杨志轶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140-143,158
在飞轮应力分析的基础上 ,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飞轮结构设计方法 ,阐述了该方法用于飞轮结构设计的过程。与现有的单纯从材料强度出发 ,以储能密度、储能量或飞轮转速为目标函数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相比 ,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实际的特点 ,是一种较简单可行的复合材料飞轮工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轮式车辆传动系自激扭转振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J212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轮式车辆传动系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硬激励自激振动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出具有负反馈作用非线性阻尼力矩及线性部分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找到了传动系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条件,首次用波波夫稳定性判别法分析了传动系中硬激励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找出影响传动系稳定性的因素。从而得出如下结论;若系统负阻尼反馈力矩曲线位于波波夫直线和横轴之间,则相应系统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5.
王威  陈军  宋玉玲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2):17-21,35
在考虑簧载质量振动的情况下以轿车转向系与前悬架的耦合非线性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集中参数法建立髙维耦合系统的7自由度非线性动力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轮胎的非线性侧偏特性,悬架的非线性弹簧-阻尼力以及转向系连杆的弹性作用。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揭示了车轮存在失衡量时耦合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转向系参数、前悬架参数对整车摆振的影响,明确了转向系振动与前悬架振动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耦合动力系统的动态设计与综合动力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板簧疲劳试验机的特性参数分析,得出了结构参数变化对试验机特性的影响,同时得到功率匹配的基本计算方法及飞轮质量和位置对试验机的影响,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行驶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安装双出杆式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分析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磁流变减振器多项式模型,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物理样机,进行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试验,获得该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曲线,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参数识别与模型验证。考虑时滞对悬架系统的影响,计算了该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临界时滞,采用Smith预估时滞补偿控制策略,设计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时滞控制器;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仿真对比分析;研制了汽车半主动悬架测试系统,开展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磁流变减振器耗能效果良好,控制灵敏;试验建模所获得的改进型磁流变减振器多项式力学模型是正确的。与被动悬架相比,在正弦激励和随机路面谱输入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下降30%左右,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实际控制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车辆运行状态的多个局部线性固定模型,同时引入一个能够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以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基于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在线选择最佳匹配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节最佳阻尼力,从而构成系统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大范围行驶工况下的控制品质,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幅达22.8%,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板簧疲劳试验机的特性参数分析,得出了结构参数变化对试验机特性的影响,同时得到功率匹配的基本计算方法及飞轮质量和位置对试验机的影响,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