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通过在江西北部的湖口县丘陵棉区,进行马铃薯与棉花连作模式的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与棉花连作可以解决棉田冬季闲置问题,其效益是油棉连作模式的近两倍。是湖口县棉区农业高产高效发展好路子,值得在棉区推广应用,以确保棉田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2.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3.
棉麦两热棉区,发展两熟两肥制,是解决棉田肥料不足,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是耕作制度上的一场革命。 (一) 我县位于鄂东地区,是一个集中产棉县,全县30万亩棉田,全部棉麦两熟,且丘陵岗地多于平原,土质瘠薄,沙土、粘土较  相似文献   

4.
棉地套种大有可为──彭泽县丘陵棉地一年五熟高产栽培试验总结吴爱国(彭泽县农牧局经作站332700)我县丘陵棉地总面积七万余亩,占全县棉花面积三分之一,多年来因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低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棉花产量和棉田效益,为了探索丘陵棉区棉花间作套种栽培技...  相似文献   

5.
我县棉田化学除草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应用,到现在已发展到年平均4kha 以上,占棉田面积70%左右。无论是集中棉区,还是分散棉区,不管是一熟棉田,还是两熟棉田,两膜早棉和露地直播棉,均采用化学除  相似文献   

6.
红壤是江西主要的土壤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46%;红壤(包括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3个亚类)也是江西棉田的主要土壤,红壤丘陵棉区约占全省棉田面积的60%。研究挖掘红壤丘陵棉区的增产潜力对提高我省棉花产量水平,实现原棉自给都具有重要意义。1 江西红壤丘陵棉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油棉套种两熟制,是长江流域棉区普遍实行的种植制度。长期以来,虽然油棉单产不断提高,但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为了提高棉田的总体收益,近几年来,在油棉两熟的基础上正向一年三熟发展。即由油棉两熟改为油棉豆三熟。1 效益分析1.1 社会效益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面积正逐年减少,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豆棉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田间作大豆,能做到豆棉兼顾、一地两用,从而缓解了豆棉争地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棉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相对紧缺,也促使棉农弃棉种豆。间作大豆的棉田,由于采取单行种植,操作管理方便,省工省时,工效高,…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棉区棉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分析当前棉花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指出长江中游棉区进行棉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从四个方面阐述棉田调整的基本思路,概述了棉田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并推荐了一些适应该棉区发展的棉田间套模式.  相似文献   

9.
汉阳棉区属江汉平原两熟棉区。全县棉田10.8万亩,其中两熟棉田占95%,一熟棉田只占5%。在两熟棉田中,大、小麦茬花占70%,油菜茬花占20%,蚕豆茬花只占5%。历年来大  相似文献   

10.
开发丘陵棉区促进棉花高产──湖北省京山县狠抓丘陵开发见实效京山县农业局陈国银,王国理,于华清,陈青哲,胡镇征431800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县平原集中棉区,亩产皮棉达100kg以上,但占全县棉田面积30%左右的丘陵分散产区,皮棉亩产不足30kg.总产仅...  相似文献   

11.
镇江市为新开发棉区,棉田面积26万亩,其中平原棉区占27%,沿江棉区占23%,丘陵棉区占50%。三个不同棉区由于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年际间棉花产量结构亦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近几年生态条件与棉花产量形成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2.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nla Shiraki),又名棉花叶跳虫、浮尘子、棉二点叶蝉(棉田还见到小绿叶蝉、印度棉叶蝉等多种,但数量很少)。我省南北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后期主要叶面害虫。尤其在安庆沿江棉区,因其发生危害,一般棉田减产10%左右;受害重的棉田损失可达20~3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沿江两熟棉区,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粮、棉争肥的矛盾日益突。为了夺取粮、棉双丰收,建立高产,稳产棉田.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棉田套种绿肥,是从根本上解决肥料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北棉区近十几年来普遍实行的是油棉两熟制棉田采取“板地”双移栽,棉地长期得不到翻耕,土壤状况恶化,施用“双效中微肥王”和“天丰生物固氮肥”对油棉两熟棉田土壤改良有较好的效果,且能增强棉纤维品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陕西1995年棉铃虫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中,棉铃虫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发生轻重差异很大。连续多年种植棉花的关中东部棉区,显著重于棉田面积很少的西部棉区。在关中中部,多年连茬的棉田,虫害显著重于粮、棉轮作棉田和新辟棉田。棉铃虫的猖獗发生,不仅因为其食性广泛,而与植棉有直接关系。讨论了防止棉铃虫猖獗为害的轮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丘陵红壤棉区是江西省三大产棉区之一,通过开展丘陵红壤棉区植棉高产栽培探索,从解决丘陵红壤棉区高产“瓶颈”问题着手,分析了“土壤酸板瘦影响丰产架搭建、伏秋高温影响棉株中部结铃、灌溉条件影响棉株秋桃盖顶和密度偏稀影响总成铃数”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注重改土,以肥取胜;合理密植,以密取胜;早播早管,以早取胜;治虫防旱,以管取胜”的植棉高产途径,供广大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油(油菜)两熟双移栽是发展我省棉油生产,提高产量品质的好耕作制度之一。1989年彭泽县棉油套栽面积占总棉田面积80%以上,其他棉区棉油两熟双移栽也在不断扩大。为适应我省广大棉区特别是水改旱新植棉区发展棉、油连作两熟双移栽的生产技术需要,夺取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亩产油菜籽150kg以上的双高产大丰收,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8.
棉田冬季贮水灌溉,可以积贮大量水分,保证来年适时播种,而且使棉苗在现蕾前也能获得水分的供应。因此,冬灌过的棉田,棉株生育期提早,产量能显著提高。黄河流域棉区、辽河流域棉区及西北内陆棉区,冬、春季雨雪少,春季蒸发量大。如黄河流域棉区的广大地区,1—3月间平均降雨量仅20毫米左右,而同期蒸发量竟达250毫米以上,相差约12倍之多。因此在上述各地区如不进行贮水灌溉,常会因土壤水分不足,直接影响到棉花不能及时播种,或出苗不整齐。棉区群众反映:“冬灌保墒好,地(?)苗旺”,就是这个道理。长江流域棉区及华南棉区,冬、春季雨水较黄河流域棉区为多,但在一熟制栽培地区和盐碱地区也应注意及时地耕作保墒。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择多点调查,对棉花与马铃薯连作与当地常年的习惯栽培模式(油棉、麦棉)作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棉田冬闲时种植马铃薯是较为理想的复种模式,其棉田效益达71190元/hm2,比油棉和麦棉分别增加收益35160和35880元/hm2,有利于稳棉增粮,适合在赣北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36是一个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高产优质早熟棉花品种.近年来在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棉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北疆棉区属于风险棉区,播种期和苗期气候不稳定,播种后,常突发低温和大风天气,甚至沙尘暴.棉花出苗和苗期因受低温影响,致使棉苗根病发生较重.为了确保中棉所36高产优质,2001年在北疆石河子农八师145团农场,对中棉所36棉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