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_2O_3及Al_2O_3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铜峡市农耕表层土壤和水稻全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耕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水稻子实硒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057~0.95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26 mg·kg-1,83.55%的农耕土壤达到足硒水平(0.175~0.40 mg·kg~(-1)),其中连湖农场土壤硒元素含量均值最高,树新林场最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硒元素含量表现为灌淤土潮土粗骨土盐土灰钙土新积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硒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 H、有机质、铁氧化物、锰和CEC。此外,水稻子实硒含量不只受土壤全硒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p H、有机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丽  张乃明  张玉娟  邓洪  杨浩瑜 《土壤》2021,53(3):578-584
为了解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状况,采集了640个云南代表性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土壤硒总量变幅在0.05~7.12 mg/kg,平均含量为0.51 mg/kg,达到富硒水平;(2)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基型结晶盐类的玄武岩等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77 mg/kg;(3)土壤类型对硒的含量影响明显,其中棕壤硒含量平均为1.24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石灰(岩)土硒含量最低仅为0.21mg/kg;从行政区看位于滇东的曲靖市和昭通市土壤硒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州市;(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 H之间的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110,P 0.001),说明有机质影响土壤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Se含量在0.006~5.79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6 mg/kg,以缺Se或潜在缺Se为主,其分布面积达到73.19%,足Se面积为25.77%,富Se或Se中毒区域仅为0.16%;深层土壤Se含量在0.03~0.62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2 mg/kg,缺Se面积占到67.36%,潜在缺Se面积也占到20.68%。不同类型间以黄壤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灰土,且与水稻土和紫色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以林地与建筑用地表层土壤中Se含量相对较高,但各土地利用方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面积达到76.97%,但以弱富集区域为主,占到总面积的56.93%。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与表层土壤Se含量存在较好相关性;与主要重金属以及S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存在着较强的伴生关系,以Cd的伴生关系最为密切。表层土壤Se含量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此外,Fe、Al也是影响表层土壤Se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土壤性质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硒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骏  刘兆云  孟立丰  朱晨 《土壤》2016,48(4):734-741
采集浙江省北部水稻种植区成熟期水稻和对应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硒(Se)总量和7种形态Se的含量以及水稻根、茎、叶、谷各部位的Se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0.344 mg/kg,达到中Se土壤水平,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7种Se形态中,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结合态是主要的两种形态,占Se全量的75.92%;离子交换态、水溶态的含量在1.7%左右;碳酸盐结合态为3.2%。水稻根部富集了大部分的Se(73%),其各部位中Se含量随根、叶、茎、谷的顺序依次减少。将土壤按有机质和p H的大小进行分区分析后发现,当有机质含量小于2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水稻根部Se呈显著正相关;当有机质含量大于3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谷Se呈显著正相关;当p H7时,碳酸盐态Se与谷Se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态Se和离子交换态Se与水稻各部位Se含量之间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水稻各器官Se含量受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各形态Se含量等土壤性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挂甲峪地区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北京市挂甲峪地区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拔高度对土壤全硒含量的影响,采集挂甲峪地区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22个,采用GIS方法对土壤全硒含量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挂甲峪地区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 06~0.76 mg/kg,平均值为0. 30 mg/kg。86.88%的土壤全硒含量处于足硒及以上水平( 0.175 mg/kg),其中有20.49%的土壤属于富硒含量(0.40~0.30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以草地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最高(0.40 mg/kg),其次是林地(0.37 mg/kg),最低为园地(0.25 mg/kg)。表层土壤全硒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硒元素的块金值为0.0014,块金系数为88.10%,空间相关性弱。挂甲峪地区整体上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存在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宁国市土壤和农产品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夏飞强  张祥  杨艳  陈平峰  刘彬 《土壤》2021,53(3):585-593
以安徽省宁国市全域表层土壤和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6 278件土壤样品和216件农作物样品,研究了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硒含量特征和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宁国市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645 mg/kg,富硒土壤样点数和面积占比分别为57.45%、70.30%。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统发育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成土母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园地和林地土壤比水田、旱地土壤更易富集硒元素;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p H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效硒含量平均值为0.023 mg/kg,水稻、山核桃、茶叶中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65、0.022、0.074 mg/kg,水稻、山核桃富硒率高达24.04%和54.88%,富硒山核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香港土壤研究Ⅱ.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香港地区51个剖面土壤和44个表层土壤中总硒量的分析,对香港土壤硒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土壤总硒量变幅在0.07~2.26 mg kg-1,平均含量为0.76 mg kg-1,在湿润铁铝土中的硒含量最高,平均为1.05 mg kg-1,含量最低的为旱耕人为土,平均为0.45 mg kg-1;在土壤剖面中硒主要分布在心土层和底土层.林地土壤硒含量(1.36 mg kg-1)较高, 农业土壤较低(0.36 mg kg-1).影响香港土壤硒含量及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Fe、Al的含量也是影响土壤硒富集与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主要果园产区的土壤养分测定、定位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土壤养分现状与动态变化及其养分在0~60 cm土壤剖面的分布特点,旨在为苹果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河北省主要苹果园0~20 cm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1.16 g/kg、17.99 g/kg、118.26 mg/kg、329.70 mg/kg,15.33 mg/kg、3.69 mg/kg,同比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各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0.43g/kg、6.49 g/kg、111.96 mg/kg、201.50 mg/kg、7.13 mg/kg、3.16 mg/kg。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分布: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土壤有机质在10.00~20.00 g/kg的果园占60.3%,处于较低水平;全氮在1.00~1.50 g/kg果园占44.5%,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40.00 mg/kg、速效钾200.00 mg/kg分别占78.5%、61.8%,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果园种植时间的增加,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直线增加趋势,有效磷和速效钾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全氮、有机质、有效铁、有效锌的增加速率。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土壤养分以0~20 cm积累为主,定位实验31年的果园中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相当于0~20 cm的50.8%、59.8%、74.0%和42.3%、27.0%、55.9%。在种植年限为30~40年的果园中,土壤p H明显降低,其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p H值较小于10年果园分别下降1.09、0.41、0.27个单位。主要结论:苹果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积累与树龄呈直线相关,且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增幅显著高于土壤有机质、有效铁、有效锌的增幅,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的主要原因;建议增施有机肥、配合适量铁肥和锌肥平衡果园土壤养分以逐渐提高果园土壤供肥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 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对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定量研究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 (1)2000—2020年黄河上游四川段林地、荒漠、湿地和水系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灌木、草地和冰川积雪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0年更显著;(2)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27×1010,2.51×1010,3.92×1010元,呈上升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可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系统总价值贡献最为显著的地类是草地,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草地生态服务贡献率分别为93.90%和72.90%,其次为湿地和林地;(3)研究区在20年间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分项价值大小均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11个单项功能中起显著服务价值的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4项之和占总价值比例超过69.50%。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其中草地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湿地和林地。[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生态治理成果逐渐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标杆管理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科学地测度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的效率,该文界定了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的内涵,剖析了其价值链,并从价值链增值的视角设置了包含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管理、权益分配与确认、竣工验收5个准则层在内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指标体系。依据标杆管理原理及项目特征设置了效率指标的基准标杆、实际最优标杆及理论拓展标杆,构建了基于Minkowski距离函数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模型。以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高产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为例,对其实施阶段的效率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达到或接近基准标杆,与实际最优标杆和理论拓展标杆的距离值分别为0.1065和0.4017。针对结果分析了项目实施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可为其他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改良措施下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88542”整地+播种综合评判值最高,达到5.9188,改良效果最好,施肥和封育的综合评判值其次,带状翻耕+播种的综合评判值最低,仅为2.7750,远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是土地系统的重要功能,是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自然基础。衡量农业开发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准确度量土地利用效益,制定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基本依据。在对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后,以货币形式评价三江平原北部地区1954—2009年农业开发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表明:(1)55 a间耕地增加250.86万hm2,垦殖率由8.31%增至67.26%,土地利用结构由湿地、林地主导逐渐过渡到农地为主导类型;(2)该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由1954年的1 120.81亿元锐减至2009年的390.77亿元,损失率为65.13%。其中,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率为90.26%,农地生态服务价值增长为原来的8.26倍;(3)农业开发使得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内部结构发生变化;(4)由于各县市耕地垦殖状况及气候特征的不同,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结构、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演替系列中,随演替进程的推移,土壤中有机质增加,pH值减小;在不同地段上,演替高级阶段土壤的有机质高于低级阶段,pH值正好相反;人为间断干扰的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下降,pH值升高;人为持续干扰的亚顶级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明显降低,PH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以湖北省湿地为对象,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旨在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恢复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基于湿地资源、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支出法等,选择了12项指标,评估了2019年度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 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达1.89×1012元,占2019年度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0%。12项指标中的价值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气候调节(占58.18%)、调蓄洪水(占16.49%)、淡水产品(占6.24%)、释放氧气(占5.50%)、能源生产(占4.04%)、水资源供给(占3.07%)、固碳(占2.68%)、休闲娱乐(占2.41%)、航运(占1.16%)、水质净化(占0.23%)、原材料生产(占0.003%)和科研教育(占0.001%)。[结论] 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和淡水产品3项服务价值为主导服务(占服务价值总量的80%),体现了湖北省湿地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三元杂交去势公猪4头,在体重25~35kg和45~60kg两个阶段采用全收粪(尿)法各测一次糖蜜酒精废液蔗渣吸附发酵产物(MABFP)中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消化能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结果表明,25~35kg阶段,MABFP的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和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8.5%,22.35%,92.61%和66.06%,表观消化能(DE)为9.44MJ/kg;45~60kg阶段,MABFP的CP、CF、EE、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0.27%,46.43%,88.39%和77.24%,DE为10.88MJ/kg。两阶段CP、CF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45~60kg阶段,组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5~35kg阶段的(P<0.05)。其它氨基酸的消化率两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前后两阶段MABFP的氮沉积率依次为14.32%和28.71%;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依次为54.56%和57.06%。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长江三峡库区22个区(县)30个退耕还林样地的调查数据,参考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对其中6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涵养水源与保育土壤效益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6种主要退耕模式总调节水量(即涵养水源量)达到11.679 1亿t/a;调节水量的价值为68.37亿元/a,净化水质价值约为24.42亿元/a,涵养水源总价值约为92.79亿元/a;2)保育土壤总价值为0.903 6亿元/a,其中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竹林、板栗林、柑橘林和茶林保育土壤的价值分别为1 531万、2 251万、1 031万、2 815万、1 157万和251万元/a;3)三峡库区不同退耕模式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和保育土壤效益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不能只从总体上进行评价,还应该考虑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益,以便更好地评价和指导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4)评价一种退耕模式的好坏,还要综合考虑多种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植茶年限对土壤pH值、有机质与酚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pH值和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物质,与pH值和有机质关系复杂。本文以四川省名山区茶园土壤为对象,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pH值、有机质和酚酸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各土层土壤的pH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即植茶10年植茶7年植茶5年植茶3年水稻土,表层土壤酸化明显;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总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中,总酚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10~20和30~40 cm土层土壤中,水溶性酚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10~20 cm土层土壤中,总酚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在10~20、20~30和30~40 cm土层土壤中,水溶性酚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说明植茶土壤酚酸含量的增加是影响土壤pH值下降和有机质含量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于1 10万地形图、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对艾比湖沿岸的博乐、精河绿洲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获知研究区总价值:1979年为8.52×108$;1991年为7.71×108$;1999年为8.13×108$。进而分析了近20a来艾比湖沿岸绿洲的生态系统价值及其演变,探明了其价值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变化的原因做了讨论。研究表明,研究区近20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基本上以1991年为界,呈衰减—略上升的下凹曲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