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52个国内展园的造园主题表现类型、造园手法以及造园要素应用,对其造园立意多样化、多种造园手法相结合、地方特色小品和园林新材料的应用等新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园林》2019,41(3):I0003-I0012,1-3+102
2019年4月28日—10月7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来自全球5大洲86个国家、24个国际组织及我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参展。园区共有100个各类特色展园展出1200多种植物,充分凸现了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其中,广东展园以“南粤园”命名,其空间分布为前庭后院、内外相连。园内亭、廊、桥皆依水而建,主体建筑建造采用了镬耳山墙、灰塑装饰、彩色琉璃窗等岭南传统建筑元素,植物配置选用了部分岭南开花品种,以突出岭南花木特色。园内有南粤坊、丝香阁、倚翠廊、蝶翠轩和盆景园等景点,展现出浓郁的传统岭南园林风韵。  相似文献   

4.
第十七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是亚运会后广州市举办的首次大型园林展览,以“梦想·花园·家”为主题。作为园博会的重要展览项目之一的艺术园圃,打破了以往临时展园统揽全园的传统做法,分为永久性园圃和临时性园圃,目的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展品。本文以艺术园圃的植物景观营造为切入点,对本届艺术园圃的植物景观特点及艺术特色进...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园博园燕赵园区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第一届园林博览会以“园林走进生活”为主题,而园博会燕赵园区的景观特色是对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通过多种表现形式、造园手法将园林艺术融入到城市和市民生活中,向世人传达“低碳、生态、智慧”的园林理念.文中以燕赵园区为例,从园区创意、组景手法、植物造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景观分析.  相似文献   

6.
安阳市汉字公园及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展馆群联成一体,是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高品质综合性公园。通过实地调研,从山体、理水、园林小品、植物四大造园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造园艺术特色,对“汉字之韵”“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源”“汉字力量”“汉字之美”等庭院空间进行造园策略探讨,总结造园中的不足,探讨新时期风景园林融合历史文化元素的应用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燕赵园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表达及造园景观材料选择进行了分析,以诠释"地域文化渗透与表达"的主题,同时为相关展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7日,持续了10天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广东顺德陈村降下了帷幕。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是迈入新世纪我国花卉界的一大盛事,被公认为是历届“花博会”中参展省份和参展单位最多、最具国际影响力、花卉内涵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经济商机最大的一次花事活动。对于参观过“五博会”场馆的一百多万观众来说,这届“花博会”也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一届“花博会”。在“五博会”的室外展区,一个由众多特色鲜明、构思巧妙的展园,运用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通过植物造景等现代园林手法建成的壮观美丽占地面积13.33 …  相似文献   

9.
沈林 《湖南林业》2006,(7):30-30
5月1目,“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本次博览会的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会期长达180天。作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园艺博览会,沈阳“世博园”在展园数量、植物品种方面都创造了新的记录。本次“世博园”共建展园100个,每个展园的设计都独具特色,别具匠心。园区内同时具备人工、自然生态、滨水湿地三大特色景观。还有百合塔、百花馆、凤之翼、玫瑰园四大主题建筑,为“世博园”分外增辉,构成了世博园恬静、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0.
"花儿绽放新丝路"是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主题。湖南展园规划设计紧扣展会主题,以"茶马古道"概念立意,通过地形起伏、植被围合和蜿蜒的游览线路设置,将整个园区塑造成"芙蓉花"绽放图案,在展示近年来湖南花卉产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同时彰显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展园由"印象茶马"、"故道花开"、"茶园春色"、"古亭晚晴"、"阳关夕照"等景观篇章组成景观序列,以近自然的手法构建渊源、幽深、乡野的场景意境,运用宁夏本土植物与湖南特色植物有机配置,营造具有湖湘地域特色的展园景观。  相似文献   

11.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广东展园"南粤园",是通过对岭南传统园林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以此为范本进行的一次成功的造园实践。它以"南粤情,故乡水"为设计主题,以岭南山水庭院为骨架,采用前庭后院的布局方式,结合置石堆山、"三雕三塑"等岭南传统工艺,营造了南粤风情的独特意境。更以可观、可游、宜留的参与方式营造了充满生活情趣的景观氛围,深层次体现了岭南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地域特征和入情入世、追求生活真实的文化性格。通过严谨的施工组织与科学的植物养护,保证"南粤园"景观效果在开园期间的最佳呈现,并在会后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国土绿化》2020,(4):14-17
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展园”的建设,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坚持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绿化、美化、文化“三化”结合的原则,传承江南古典园林经典的空间布局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融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展示江苏省造林绿化量质并进,湿地保护修复日益加强,资源管理不断强化,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等国土绿化和美丽江苏建设新成果和新成效,呼应“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的绿博会总体定位和“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2013年的香港花卉展览艺术园圃的造园特点和艺术特色。艺术园圃切合主题“春日万花筒”,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特点,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烘托主题意境和彰显地域文化,让人赏心悦目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9月17日,广州市科协在华南植物园举办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6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活动。广东园林学会以“DIY家庭园艺及营造庭院景观”项目在主会场展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外园林展的展园主题表达方式,对比指出了国内展园的主题表达方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第八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滨江展园的设计,从展示景观的4个层面剖析设计的构思过程,探讨了展园中主题内涵在展示景观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南宁园博园城市展园人工植物群落种植状况,并为园林类展会植物设计提供参考,对14个城市展园人工绿地进行抽样调查,采用ArcGIS划分群落,设置128个样方,结合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有园林植物183种,隶属于65科133属;观花植物88种,观叶植物165种,观果植物37种,观茎植物18种,芳香植物14种;乡土植物96种,外来植物87种,珍稀植物11种。南宁园的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梧州园最低;绝大部分城市展园植物群落各层次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最高、乔木和草本层次之。应加强对展园野生草本植物的管理,注重园内广西特有种、珍稀植物、藤本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辉  秦国军 《国土绿化》2010,(10):50-50
10月5日,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落下帷幕。参加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广东省代表团分别获得了6个奖项,其中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及“南粤林苑”展园分别获得第二届中国绿博会室外展优秀组织奖和室外展优秀奖。据了解,以“南粤林苑”命名的广东省展园占地面积为299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园博园滨江展园设计以苏南地区渔民的生活状态和打鱼器具,如桅杆、渔网等自然和文化要素为核心,将渔文化作为全园的创作主题,形成花坡、河滩湿地、现代休闲广场等一系列主要景点.设计中提炼苏南渔文化典型特征,运用现代的造园手法将其转化为景观元素,再结合场地的特征运用于展园之中,由此创造出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9.
7月11日,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广东国森林业有限公司召开,主题为“华南园林植物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创新”。会议由广东国森林业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研究员、广东林业科学研究院张方秋院长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朱根发副所长、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吴桂昌董事长和苗木事业部黄万坚副总经理、深圳铁汉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德荣和黄东光副总裁、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梅洁人副院长等专委会委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邀请了来自上海、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罗定等地的园林苗木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秦朝便开始了以山水为园林造景主题的造园法,二千多年以来,我国的造园艺术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发展。从山水主题出发,我国历代造园家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无疑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一大长处,但是,实际上“因地制宜”这一原则有很大局限性。从中国古代园林的内容上看,不论是帝王、官僚苑囿,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