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多靶标除草剂协同使用对水直播稻田内抗性稗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省5地开展水直播稻田化学除草试验,采用封杀结合的二次化学除草技术,即播后苗前统一采用300 g/L丙草胺乳油土壤封闭处理,再在稗草3~4叶期喷施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发现使用40%氰氟草酯油悬浮剂、10%噁唑·氰氟乳油进行茎叶处理防除稗草的效果最好,药后35 d株防效均在98%以上;其次是23%五氟·氰氟草油悬浮剂、15%嗪吡·五氟油悬浮剂、100 g/L氰氟草酯乳油+360 g/L异噁草松乳油、3%氯氟吡啶酯油悬浮剂+300 g/L丙草胺乳油,药后35 d株防效均在85%以上;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较差,药后35 d在浙江金华、湖北黄梅、湖南汉寿试验点的株防效均低于85%。将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混配使用,可有效降低除草剂选择压,提高对抗性稗草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40m L、60m L、80m L/667m2、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悬浮剂80m L、120m L、160m L/667m2、100g/L氰氟草酯乳油70m L、105m L、140m L/667m2、2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20g、30g、40g/667m2防除粳稻直播田三棱草、稗草、鸭舌草、水花生、千金子等主要杂草,1次性喷施。药后10d对总草的综合防效7.86%~99.37%,药后20d综合防效4.69%~99.64%;丙嗪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双草醚3种除草剂之间及同种除草剂不同处理之间的综合防效无显著的差异,但显著高于氰氟草酯和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3.
5%嘧啶肟草醚乳油37.5、75 g a.i./hm2对稗属杂草、鳢肠、异型莎草及鸭跖草、丁香蓼、田菁等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0%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5%嘧啶肟草醚乳油37.5 g a.i./hm2与10%氰氟草酯乳油112.5 g a.i./hm2混用可扩大杀草谱,提高对千金子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复配制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对稗、马唐、异型莎草及鳢肠的活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复配的合适配比 (质量比) 范围为 (1~2) : (5~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移栽后8 d茎叶喷雾处理,300 g/L五氟磺草胺 ? 吡氟酰草胺 (1 : 5) 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对水稻田稗、异型莎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用量112.5~135.0 g/hm2剂量下,药后35 d,复配悬浮剂对上述杂草的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3.8%~95.8%和94.1%~96.1%,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对较难防除型杂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的防效,整体防效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单剂处理及当地常规用药22%苄嘧磺隆 ? 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能够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提高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5.
以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20%二氯喹啉草酮悬浮剂2种新除草剂为主,探讨水稻旱直播田全程草害防控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田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 650 g/hm~2水稻播后苗前喷雾处理结合20%二氯喹啉草酮悬浮剂3 000 g/hm~2+15%乙氧磺隆可湿性粉剂90 g/hm~2+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 g/hm~2或20%二氯喹啉草酮悬浮剂3 000 g/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 g/hm~2+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 g/hm~2水稻4~5叶期喷雾处理,20%二氯喹啉草酮悬浮剂3 000 m L/hm~2水稻播后苗前喷雾处理结合水稻4~5叶期10%氰氟草酯乳油1 800 g/hm~2+40%双草醚悬浮剂37.5 g/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 g/hm~2喷雾处理对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综合防效达95%以上,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噁嗪草酮悬浮剂(SC)与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或10%双草醚悬浮剂(SC)桶混使用对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效及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噁嗪草酮SC 250、300、350 m L/667 m~2与25 g/L五氟磺草胺OD 80 m L/667 m~2混用,1%噁嗪草酮SC 350 m L/667 m~2与10%双草醚SC 10 m L/667 m~2混用,在水稻移栽后7 d毒土撒施及移栽后13 d茎叶喷雾施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杂草的防效均达91%以上,优于对照移栽前2 d 35%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WP)80 g/667 m~2毒土撒施+移栽后7 d 50%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WP 75 g/667 m~2毒土撒施处理、移栽后20 d 60 g/L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OD 100 m L/667 m~2茎叶喷雾处理,移栽后7 d施药处理对杂草的防效高于移栽后13 d施药处理。1%噁嗪草酮SC 250、300、350 m L/667 m~2与25 g/L五氟磺草胺OD 80 m L/667 m~2或10%双草醚SC 10 m L/667 m~2桶混在水稻移栽后7 d或13 d处理对机插秧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安全有效地防除乱草的除草剂及除草剂组合,在安徽省旱直播水稻田内开展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乱草能起封闭作用的除草剂有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120 g/L草酮乳油和35%丙炔·丁草胺水乳剂,这3种药剂可使田间乱草出苗率明显降低;对防治乱草有效的茎叶喷雾除草剂则是10%唑酰草胺乳油、5%嘧啶肟草醚乳油与10%氰氟草酯乳油的复配剂,此外,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乱草的防效更明显,未来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50 g a.i./hm~2 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67.50 g a.i./hm~2 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或525 g a.i./hm~2 500 g/L丙草胺乳油+67.50 g a.i./hm~2 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可用于移栽稻田土壤封闭处理,其对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3.90%、76.19%,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4.29%、86.31%。针对以稗草发生危害为主的田块,可用90 g a.i./hm~2 10%精■·氰氟乳油、1 620 g a.i./hm~2 90%禾草丹乳油、24 g a.i./hm~2 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或120 g a.i./hm~2 100 g/L■唑酰草胺乳油+90 g a.i./hm~2 10%氰氟草酯乳油在苗后对茎叶进行喷雾处理,其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矿物油、激健、GY-T1602、GY-WS10、GY-W07、GY-S903和NF-100等7种助剂对双草醚、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双唑草腈、嘧啶肟草醚等7种水稻田常用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除草剂桶混不同助剂对稗草的防效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矿物油、激健、GY-T1602、GY-S903、GY-WS10和NF-100等6种助剂对嘧啶肟草醚、双草醚和氰氟草酯等3种水稻除草剂具有减量增效作用,可减量25~50%;供试7种助剂对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和双唑草腈等4种除草剂均无显著增效作用。根据生物测定结果筛选了11种具有良好减量增效作用的除草剂+助剂组合,分别为双草醚+GY-W07/GY-WS10/GY-S903/矿物油/激健;嘧啶肟草醚+GY-T1602/GY-WS10/NF-100;氰氟草酯+GY-T1602/GY-S903/激健。  相似文献   

10.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 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 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 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 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 500?187.5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 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 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 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11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丁香蓼生物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在丁香蓼芽前使用10%吡嘧磺隆WP、40%苄嘧·丙草胺WP, 0~2叶期使用19%氟酮磺草胺SC、120 g/L噁草酮EC, 2~4叶期使用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3%氯氟吡啶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JP+2〗100 g/L双草醚SC和4~6叶期使用460 g/L 2甲·灭草松AS, 对丁香蓼的ED90分别为4.18、10.30,1.61、241.60,7.31、9.74、11.83、28.96和117.73 g/hm2, ED90均低于供试药剂的田间常用推荐剂量, 证明丁香蓼对上述药剂敏感, 可作为生产上防除丁香蓼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氰氟草酯防除双穗雀稗的最佳使用技术,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氰氟草酯在不同施药情况下对双穗雀稗的防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LD50为有效剂量26.15g/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全株受药情况下,施用10%氰氟草酯乳油有效剂量90~270g/hm2对苗期至营养生长盛期双穗雀稗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防除效果接近100%。室内和田间不均匀施药试验结果表明,双穗雀稗喷施氰氟草酯部分防除效果较理想,未施药部分防除效果随着施药部分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体来讲,施药不均匀是导致防除效果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施药均匀、全株施药的情况下,10%氰氟草酯乳油有效剂量90g/hm2对双穗雀稗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在不能保证均匀全株受药的情况下,10%氰氟草酯乳油防除双穗雀稗的使用剂量应该提高到有效剂量270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直播稻田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90~180 g/hm2的综合防效可达9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氰氟草酯,与五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苄嘧磺隆的防效相当。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显著降低了稗、鸭舌草种群对田间N、P、K养分的吸收,保持了土壤肥力。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有效成分用量90~120 g/hm2苗后茎叶处理对水稻安全,对后茬小麦、油菜、甘蓝、葱、大蒜等作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广东省水稻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及其可能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法测定不同地区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对不同稗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nylbutoxide,PBO)和4-氯-7-硝基-2,1,3-苯并氧杂噁二唑(4-chloro-7-nitro-1,2,3-benzoxadiazole,NBD-Cl)对不同稗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并对替代药剂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广东省水稻田多数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仍表现敏感,但采自湛江市的1个种群BC-7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达6.5倍。与敏感种群BC-2相比,BC-7种群并未发生已报道的ALS靶标抗性相关突变。PBO和NBD-Cl均可显著提高BC-7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其干重抑制中量GR50由31.1 g/hm2分别降为11.0 g/hm2和24.7 g/hm2。BC-7种群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仍较敏感,但对二氯喹啉酸和双草醚产生了抗性。表明P450和GST介导的代谢抗性是稗BC-7种群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适用于治理该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15.
广西麦冬草坪杂草调查及药剂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广西6个主要城市麦冬草坪杂草调查结果表明,麦冬草坪常见杂草有30科107种,其中菊科最多,有22种,占总数的20.56%,其次是禾本科13种,占总数的12.15%。危害较严重的有15种,依次为白花鬼针草、狗牙根、马唐、胜红蓟、香附子、铺地黍、阔叶丰花草、双穗雀稗、积雪草、龙葵、光鳞水蜈蚣、红花酢浆草、小飞蓬、银胶菊和升马唐。药剂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4%甲咪唑烟酸AS 324g/hm2、75%甲嘧磺隆WG 270g/hm2、50%丁噻隆SC 4 500g/hm2处理总草防效达80.37%~85.13%,对麦冬的抑制率达31.69%~70.91%;4%烟嘧磺隆SC180g/hm2、20%氯氟吡氧乙酸EC 360g/hm2+4%烟嘧磺隆SC 90g/hm2、5%精喹禾灵EC 90g/hm2+10%双草醚WP 90g/hm2、50%丁噻隆SC 2 250g/hm2+20%氯嘧磺隆WP 22.5g/hm2、75%甲嘧磺隆WG 135g/hm2+24%乙氧氟草醚EC 337.5g/hm2总草防效达81.07%~96.07%,对麦冬的抑制率为1.53%~8.46%。75%甲嘧磺隆WG 135g/hm2+24%乙氧氟草醚EC 337.5g/hm2总草防效达96.07%,对麦冬的抑制率为3.31%,适用于麦冬草坪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嘧草醚及其相关除草剂混用对移栽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水稻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于2018年在江西双季稻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嘧草醚WP对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有优异的防除效果,有效剂量45~120 g/hm~2处理药后45 d对早稻和晚稻田稗草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且对水稻和后茬作物油菜、白菜、紫云英、小麦和马铃薯生长安全,但对阔叶类鸭舌草和莎草类异型莎草的防效较差;10%嘧草醚WP分别与10%苄嘧磺隆WP和25 g/L五氟磺草胺OD混用,对早稻和晚稻田稗草、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的防效均达91%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而与扑草净混用对杂草的防效略低,且对水稻会产生药害,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对于以稗草为优势种群的水稻田,可选用10%嘧草醚WP 45~60 g/hm~2进行防治;对于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发生并重的水稻田,可选择10%嘧草醚WP 30~45 g/hm~2与10%苄嘧磺隆WP或25 g/L五氟磺草胺OD 20~30 g/hm~2混用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双唑草腈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和扑草净混用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双唑草腈GR对双季水稻田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10、315和42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均在87%以上,低剂量14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双季水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防效均在75%以上。2%双唑草腈GR 140、210、315和420 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白菜、马铃薯、小麦、紫云英和冬季油菜生长安全。2%双唑草腈GR以140、210 g/hm~2分别与苄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混用,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均在93%以上,显著优于2%双唑草腈GR相应浓度的单剂处理,其中2%双唑草腈GR 21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混用可以达到2%双唑草腈GR 31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单独施用50%扑草净WP 450 g/hm~2对双季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其与2%双唑草腈GR混用后防效显著提高,但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综上,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混用对双季水稻安全,可在双季水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化学防除仍然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耳叶水苋、眼子菜、节节菜、萤蔺等多种杂草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双草醚、噁草酮、乙氧氟草醚等多种常用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面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对抗药性杂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抗药性水平、靶标酶抗药性机理、代谢酶抗药性机理和其他抗药性机理,归纳了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多抗性发生情况以及抗药性治理现状,分析了我们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与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