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2.
水生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中的一大特色,利用水生蔬菜田养殖特种水产,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等原理以及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利用水田的自然环境,辅之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生蔬菜又养殖水产品,使水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量更加充分地被所养的水产品利用,并通过所养水产品的生命活动,达到为水田除草、灭虫、松土和增肥的目的,从而获得作物及水产品互利双丰收的理想效果.如北京地区藕鱼兼作,茭白田养殖青虾;江苏省苏州、宝应藕田养乌鳢、泥鳅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平均每公顷经济效益达45000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电厂热排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深水水库的底层外 ,溶解氧含量一般不低于5.0mg/L。非离子态氨的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水温的升高还引起离子含量的升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也与水温的升高有关 ,水温为30℃时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水温升高使鲤鱼的产卵期提前 ,但是在早春的孵化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对当地的水域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主要论述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10.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例如在天然湖泊、水库中养殖容量合理、品种适用的物种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废水、废物问题得到不妥善处理,则会对渔业水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淡水池塘老化、淤泥沉积导致水体生态恶化等,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水产养殖的类型及其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然后从制度与技术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现代农业科技》2020,(1)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碳养殖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以一新建成并运行1年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及水质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该模式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从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内共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32种,主要以挺水及湿生植物为主。与运行初始相比,水生植物种类增加显著,共增加2.6倍。得益于更加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更高的水生植被面积占比,尾水处理池的水质总体优于循环水净化处理区。而若要充分发挥净化处理区功能,应增加主池塘的水生植物的配置种类及面积,从而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除配置水生态工程一些常用水生植物种类外,可加大水生蔬菜的配置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4.
选取空心菜和水芹2种水生经济植物,研究其在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对虾塘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以上2种植物在虾塘养殖废水中均能正常生长;空心菜在4周时间内对虾塘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5%、68%、93.6%、60.95%、59.3%;水芹对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6%、54%、58.55%、41.3%。研究结果为利用空心菜和水芹有效净化虾塘废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铁酸钾(K2FeO4)对养殖废水中菌落总数、化学需氧量(COD)、浊度、硫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的去除效果,以探明K2FeO4作为净化剂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K2FeO4对养殖水体中菌落总数、COD、浊度和硫化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当K2FeO4使用量为8 mg/L时,菌落总数的去除率为98.80%、COD去除率为92.16%、硫化物去除率为98.78%、浊度的去除率为98.42%;对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亚硝酸盐在K2FeO4使用量为12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44.61%,氨氮总量在K2FeO4使用量为16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24.8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对大棚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净化废水时蓝蛤的养殖密度。[方法]设4个光滑河蓝蛤养殖密度处理,分别为0.5、1.0、2.0、3.0 ind/L,1个空白对照(CK),每组设置3次重复,养殖4 d,整个试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放饵料,测定不同处理对养殖废水中硝酸盐、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光滑河蓝蛤4个养殖密度对NH+4-N、TP、硝酸盐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P0.05),其中,1.0 ind/L处理净化效果最佳,对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率为62%±15.06%,NH+4-N的去除效率为48%±9.41%,TP去除率为99%±17.78%,TN的去除率为60%±3.74%。CK的净化效果最低,对废水中硝酸盐、NH+4-N、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6%、16%±0.58%、38%±6.86%、33±1.58%。[结论]光滑河蓝蛤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0 ind/L。 相似文献
17.
18.
选择河南科技学院东区人工湖,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实地监测,通过比较人工湖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效应,初步分析校园人工湖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①水体面积是影响人工湖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方向实测期间,水体的4个方向上平均温度为24.5℃,相对湿度为68.6%,较当天最高气温降低了10.5℃,相对湿度也较高。②人工湖水体的不同方向上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实测结果表明,距离人工湖越近的地方相对湿度越高,最高可达95%;且平均温度也低,人体舒适度作用较显著。③"水清岸绿"的复合生态系统有利于人工湖水体生态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对叶草、薄荷草、大柳、水白菜和宝塔草5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氨氮(NH3-N)、活性磷(SOP)和化学耗氧量(CODMn)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研究5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5种水生植物能有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20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27%、78.97%、66.68%、63.24%、57.11%,除去效果依次为对叶草>宝塔草>薄荷草>大柳>水白菜;活性磷去除效果依次为宝塔草>大柳>薄荷草>水白菜>对叶草,20d去除率均分别为86.36%、86.31%、85.71%、77.82%、75.01%;水生植物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前期明显,前10 d水体COD去除率均超过72%,但后期却持续缓慢上升.[结论]宝塔草和对叶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