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的响应,可为利用豆科植物改良尾矿区土壤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会泽铅锌尾矿土壤被铅锌严重污染,铅锌含量分别是全国土壤(A 层)的110倍和54 倍.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分离和耐性培养,对10 株分离自会泽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铅、锌单盐与铅锌双盐逆境进行了耐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单盐逆境具有良好的耐性,但是对铅锌双盐的耐受明显减弱.对这10株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会泽尾矿区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广泛差异,根瘤菌铅锌耐性越强,其阳性生理生化特征越多.一株与三叶草共生接瘤的HS3,一株与香豌豆共生接瘤的HX6 和一株与猪屎豆共生接瘤的HZ8,它们不但表现出耐铅锌,而且生理代谢广泛,显示这3 株根瘤菌在铅锌尾矿区的利用具有较好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兰坪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福俊  熊智  孙浩  陈玲  李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65-11367,11426
对16株分离自兰坪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进行了耐盐、耐酸碱、耐高温或低温、耐铅锌等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豆科植物根瘤菌耐盐性普遍较差;多数菌株具有很强的耐酸性,耐碱能力较弱,仅1株长波叶山蚂蝗共生根瘤菌的耐酸碱能力较强;耐低温的菌株较多,只有1株与美丽胡枝子共生根瘤菌较能耐受高温;大多数菌株对铅、锌单盐和双盐具有良好的耐性能力,但是对铅锌双盐的毒害的耐受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以从陕西商州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中分离纯化的12株根瘤菌为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接种培养法研究了菌株耐铅、锌单盐与铅锌双盐胁迫的能力,同时用液体试管振荡培养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单盐胁迫具有良好的耐性,但对铅锌双盐胁迫的耐性明显低于单盐。耐性菌株在生理生化特性上存在广泛差异,对铅锌耐性越强的根瘤菌,其阳性生理生化特征也越多。实验初步筛选到了3株耐铅锌胁迫能力强的根瘤菌菌株CH3、MX7和HZ10,它们分别与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和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共生。研究可以得出耐性根瘤菌对铅锌胁迫的抵抗能力可能是建立在其具有多种生理代谢反应基础上的,即它们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重金属的污染环境,对铅锌胁迫耐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重金属尾矿区的土壤和植被恢复中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21株分离自会泽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进行耐复合铅锌双盐抗逆性及16S rDNA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双盐具有良好的耐性能力,筛选出HSY6和HZH2两株抗性能力强的菌株,分别与三叶草、紫花苜蓿共生。21株供试菌株的16S rDNA PCR-RFLP在73%的相似水平上分为5个遗传群,分别为慢生根瘤菌属(2株)、中慢生根瘤菌属(5株)、中华根瘤菌属(1株)、土壤杆菌属(3株)、根瘤菌属(10株)。供试根瘤菌类群对重金属铅锌的耐性为慢生根瘤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中华根瘤菌属>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挖掘耐镉微生物资源,采集湖南某铅锌尾矿周边稻田土壤,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和浓度梯度筛选,获得耐细菌镉菌株,通过对耐镉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并对耐镉菌株的耐镉能力、镉去除能力及对其他重金属的耐性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耐镉菌株中3株能在Cd~(~(2+))浓度为700 mg/L的固体平板生长,菌株编号为KDT、KGJ、TU,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判断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s.)。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Cd~(2+)浓度大于250 mg/L时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延迟期时间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其中菌株TU耐镉能力最强;菌株TU对3种重金属耐性能力顺序为Cd~(2+)> Zn~(2+)> Pb~(2+);Cd~(2+)浓度为150 mg/L条件下,3个菌株KDT、KGJ和TU均具有较高的镉去除能力,镉去除量分别为7.596 mg/g、12.237 mg/g和36.926 mg/g;3种菌都有较好的耐镉能力和镉处理能力,为镉污染稻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集湖南某铅锌尾矿周边土壤,通过浓度梯度筛选得到1株耐镉菌株,菌株编号为KYN。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判断为贪铜菌(Cupriavidus sp.)。对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察、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Cd~(2+)浓度为250 mg/L条件下,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250 mg/L Cd~(2+)浓度≤700 mg/L条件下,菌株迟缓期均延长,但稳定期OD值与Cd~(2+)浓度为250 mg/L时相当;菌株对Cd~(2+)最高耐受浓度为700 mg/L。菌株对Pb~(2+)和Zn~(2+)均具有耐性,Pb~(2+)浓度和Zn~(2+)浓度大于500 mg/L时菌株生长受到抑制。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菌株对镉去除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在Cd~(2+)浓度为200 mg/L时达19.106 mg/g。可见,该菌有较好的耐镉能力和镉处理能力,为镉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中慢生华癸根瘤菌13004#菌株为供试菌株,进行YMA、SM、63#、TY和BSE 5种培养基筛选,碳氮源利用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根瘤菌株在YMA中生长良好,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方为:蔗糖10g/L,酵母粉3 g/L,K<,2>HPO<,4>0.5g/L,MgSO<,4>·7H<,2>O 0.02 g,NaCl 0.1 g/L,CaSO<,4> 0.2 g/L,Rh微量元素液4 mL/L,pH 6.8~710.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效解有机磷细菌,从油茶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1株解有机磷细菌,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复筛,仅有4株细菌能在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透明圈。4株细菌的D/d值在1.62~2.71之间,其中菌株Y6的D/d值最大,为2.71。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为8.50~14.79 mg/L,较CK增加7.88~14.17 mg/L,其中菌株Y6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最多,为14.79 mg/L,较CK增加14.17 mg/L。根据菌株Y6的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菌株Y6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有利于改善油茶磷素供应,促进油茶生长,在生物有机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野外调查发现普陀山苔草可能是一种铅富集植物,为了进一步确定普陀山苔草的铅锌富集特性。【方法】利用控制性盆栽试验研究铅锌单一及交互因素对普陀山苔草的生长、生理代谢及铅锌积累的影响。【结果】普陀山苔草对铅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同时锌元素对普陀山苔草吸收铅具有协同作用。试验表明在铅浓度为600 mg/L、锌浓度为125 mg/L和250 mg/L时,其地上部分铅含量分别为3 299.92、3 212.76 mg/kg,铅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吸收铅的能力达到超富集。在铅浓度≤600 mg/L、锌浓度≤125 mg/L的单一及交互处理下,普陀山苔草的株高、根长、生物量较对照(P0Z0)显著增加(P0.05)。当锌浓度为125 mg/L时,可减缓普陀山苔草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增加的趋势。此外,在铅浓度为600 mg/L、锌浓度为125 mg/L时,普陀山苔草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增至最大,而叶片质膜透性减至处理中最小。【结论】普陀山苔草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铅超富集植物,且在铅浓度为600 mg/L、锌浓度为125 mg/L时,最适宜于普陀山苔草的生长、代谢及铅的富集。因此,可将其用于铅污染土壤和铅锌矿山的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效解有机磷细菌,从油茶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1株解有机磷细菌,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复筛,仅有4株细菌能在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透明圈。4株细菌的D/d值在1.62~2.71之间,其中菌株Y6的D/d值最大,为2.71;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为8.50~14.79 mg/L,较CK增加7.88~14.17 mg/L,其中菌株Y6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最多,为14.79 mg/L,较CK增加14.17 mg/L。根据菌株Y6的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菌株Y6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有利于改善油茶磷素供应,促进油茶生长,在生物有机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