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核桃为异花授粉树种,由于长期天然杂交和人工栽培世代种子繁殖,其后代多为异交系,变异很大,形成了多样化品种类型,但种的变异,给选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选种,提高了良种研究的有效途径。 新疆核桃的早实、丰产、优质的特性,在国内各地曾享有盛誉。特别是阿克苏的早实核桃,更为人们所重视。 一、早实核桃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核桃雌雄同株,雌雄花期不一,有的树雌花先开,有的树雄花先开。1973年我们在洛南县白洛、石门调查了284株,其中雄花先开的占36.6%,雌花先开的占61.6%。因此,坚果的绝大多数为天然的株间杂交种,实生繁殖后,个体间差异很大。运用单株选择的方法,选出优树,通过嫁接繁殖,提高产量和质量,是目前国内外实现良种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法国从100~150个品种中选了7个主要品种,“福兰克蒂”占80% ;美国主要发展4个品种,其他各国趋向亦是如此。我国在选择优树和优良品种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一是把坚果性状比较接近的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过去称为品种),山西省选出68个,我省1960年评选出151个,新疆选出7个,云南15个。这些都对当时的核桃良种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多为实生繁殖,不能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真  相似文献   

3.
汾阳县是驰名中外“汾州核桃”的中心产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全县边山区核桃树已发展到93万株,年产核桃350多万公斤。由于长期以来核桃采用实生繁殖方式从而导致了品种杂乱,品质低劣,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弊端,今后核桃繁殖需采用无性繁殖方式,选用良种,走品种化的道路。从七十年代起在省核桃选优协作组的指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经过近10年的筛选于1985年全省核桃优良单株决  相似文献   

4.
云南的核桃绝大多数属于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这个种,是胡桃属(Juglans L.)胡桃组中以产果为主要栽培目的的经济林木树种。果油兼优,在我省广为栽培,由于长期以来采用嫁接繁殖,形成了许多性状稳定的品种。云南主要的栽培品种有泡核桃、三台核桃、细香核桃、圆波罗核桃、大白壳核桃、娘青夹棉核桃等六个品种,其性状稳定,分布较广。系统地掌握这些核桃品种的经济性状,为核桃栽培、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于1980~1985年对上述主要核桃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依据核桃是雌雄同株异花,主要靠风力传播花粉的异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授粉情况下,亲缘关系十分混杂。我省核桃生产中历来采用种子繁殖,其实生后代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变异。尽管在劳动人民长期栽培管理下,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类型,实际上这是一个遗传性状极其多样,而只有部分性状比较相似的复杂群体。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任何一个生物群体总是在某几个特征特性上表现很稳定,而在另一些特性上变异很大。因此,对异花授粉的核桃来说,由于实生繁殖的结果,表现型在遗传上的稳定性和群体的一致性是相对的,而性状的变异性和群体的异质性是绝对的。所以,单株之间千差万别,良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桃生产的发展,核桃品种化和良种化已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实现良种化的主要途径是将选出的优良品种或单株进行嫁接繁殖。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并探讨出在我省适宜核桃嫁接的季节和较易掌握的一些方法。但我们的试验均在毕节露地进行,有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核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由于采用实生繁殖,造成了品种良莠不齐、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嫁接繁殖可使母本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是实现核桃良种化的最好途径,但核桃的室内嫁接对技术、设备要求很高,推广难度较大.为加快良种核桃推广进程,探索切实可行的繁殖技术,我们在临城县苗圃场,进行了核桃室外芽接试验,经过4年多的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嫁接模式,嫁接成活率可达70%以上.现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22个早实核桃品种在当地生长结实特性、越冬表现、抗病性以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合当地核桃栽培条件,初选出了几个适宜在省内推广的品种,进行区域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9.
漾濞泡核桃是全国有名的优良品种,历来被各地引种。但由于长期进行嫁接繁殖对其实生后代的变异情况不清楚。产区群众有泡核桃不嫁接会变成夹绵核桃,夹绵核桃不嫁接会变成铁核桃之说,但无实生植株作证。国内外的核桃育种研究和我省核桃实生  相似文献   

10.
核桃(Juglans regia)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核桃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栽培的大部分是实生繁殖的普通核桃,后代分离变异甚大,从产量到品质,株间均表现出很大差异(段红喜等,2004).因而造成商品质量混杂,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1.
选育核桃良种、实行嫁接繁殖、是实现核桃良种化和品种化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核桃嫁接繁殖能起到改良品种,提早结果,早期丰产,保持优良品种性状的作用。虽然核桃嫁接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核桃树本身含单宁多,嫁接成活率一般低于苹果、梨等果树。我所从一九七六年以来开始摸索适宜核桃嫁接成活的各种方法,在试验地内嫁接成活了八百多株核桃树,八五年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适宜的嫁接时间和方法及经验,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香核桃”是日本核桃育种专家清水直接从晚实核桃的实生群体中选出的。1948年定名,是核桃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由河北农业大学鄱荣庭教授引进,经过多年的栽培观察,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近几年,随着对该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该品种越来越被广大果农认可,但广大果农对清香核桃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缺乏认知。现把从事清香核桃繁育、栽培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1987年引入的全国22个早实核桃品种特性系统地进行了观察、调查与分析,此较了两年来品种间生长结果习性的消长情况,初步认为高接第3年生长结果习性趋于稳定,从中选出了9个优质丰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二、后代测验当前在树木育种工作中,都是根据表现型进行选择的。但由于表现型是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工作实践中,还须要确定表现型性状受遗传基础或环境条件制约的程度,即作后代测验,以选出真正优良的类型,进行繁殖,用于生产。如:我国北方推广的杨树品种-北京杨,是经过杂种比较试验筛选出来的;南方桉树良种-雷林1号桉,是  相似文献   

15.
元丰核桃是实生繁殖变异率较低的薄皮核桃品种。该品种易繁殖,结果早,果个大,出仁率高,品质好,丰产高产。栽植第2年即见果,第3年每667m^2产优质核桃25~35kg,第5年进入丰产期,每667m^2产量可达100~200kg,以后逐年递增。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近年来,以元丰核桃实生苗建园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早实核桃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树多头高接的引种方法,对引进35个早实核桃新品种(或优系)的适应性、生长结实特性和坚果品质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测定,并依据国家标准GB7907—8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中有关核桃新品种的经济指标和适应性,采用独立淘汰方法,分层进行了评定,初步选出适合于山西省发展12个品种,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或超过美国2个最新专利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树多头高接的引种方法,对引进35个早实核桃新品种(或优系)的适应性、生长结实特性和坚果品质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测定,并依据国家标准GB 7907—8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以下称国标)中有关核桃新品种的经济指标和适应性,采用独立淘汰方法,分层进行了评定,初步选出适合于我省发展的12个品种,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或超过美国2个最新专利品种。  相似文献   

18.
核桃高枝嫁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核桃的品种化栽培过程中,嫁接繁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但由于核桃体内含有单宁物质,使其嫁接成活率一直不高,多年来徘徊在10%左右。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春季核桃高枝嫁接——采用多头插皮舌接的嫁接方法,并对接穗、砧木进行适宜的处理,可使核桃嫁接成活率达到80%以上,为我市核桃品种化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核桃夏季芽接改劣换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桃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树种。由于核桃枝条中含单宁物质多,容易氧化,枝条中空、髓心大等,嫁接成活非常困难。长期以来,核桃仅靠实生繁殖,结果晚、产量低、品种混杂、品质良莠不齐,经济效益较低。1997~1998年,进行了核桃芽接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核桃是我省的重要经济树种,栽培面积达250万亩。由于长期采用种子繁殖,致使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目前我省正采用优种穗条进行嫁接繁殖,使核桃生产逐步走向品种化、良种化栽培。为了解优系的生长结果习性,我们从1985—1987年连续3年对不同类型的两个核桃无性系生长结果习性与抗性作了初步观察和调查,进而为了解品种特性和科学管理幼树提供依据。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汾阳县核桃种子园,地处黄土丘陵区,土层深厚,土壤 pH 值为8.4,有机质含量0.647克/100克,全氮0.078克/100克,水解氮2.79毫克/100克,速效磷10.45ppm,速效钾11.0ppm。海拔998米,年平均降水量424.4毫米,无霜期约177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