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绝大多数为具有极性性的高等真菌,共分三种极性类型:二极性同宗配合,二极性异宗配合及四极性异宗配合。其杂交模式分别为(A,a等代表不同极性)下表所示: 单孢杂交育种是常用的食用菌育种方法之一,其基本含义为:对从不同品种分离筛选的担孢子产生的单核菌丝杂交,从而筛选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从该定义中可知,单孢  相似文献   

2.
许祖国 《食用菌》1996,18(6):11-11
单孢育种是食用菌育种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分离出单个孢子,单独培养成初生菌,通过初生菌丝的同宗或异宗结台,得到次生菌丝,再经过栽培选育得到高产优良品种。这种方法在食用菌生产中直接应用不多,故不为广大基层食用菌工作者熟悉,在一般食用菌书籍中介绍得也不详尽。笔者“有性繁殖对菌种复壮作用的研究”一文在《食用菌》杂志上发表后,河南、江西先后有三位读者来信询问一些问题,故现将单孢育种法及一些具体问题介绍如下,请阅读时结合上文。已作介绍的尽量简略,试验器具和方法也尽量把适合基层条件的因陋就简的办法作为重点介绍。 (一)孢子收集 种菇在收集孢子前要进行消毒。草菇、蘑菇等有菌膜包被菌褶的菇类,可用0.1%升汞溶液浸泡1~2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几次,用无菌纱  相似文献   

3.
单孢分离是研究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我们在进行黑木耳、毛木耳及侧耳的杂交育种中,试用了多种单孢分离方法,均难以达到准确,快速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种简易的单孢分离方法,每小时可有效地分离40~50个单孢子,熟练后可达70个/小时。现将此法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的单孢子分离技术,无论在遗传学研究上,还是在育种应用上都十分重要。用于丝状真菌的单孢分离方法甚多,而简便、快速、准确为其基本要求。我们研究试制的DBFL-1型机械式单孢分离器,在诱变育种及杂交育种实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它的主要优点是容易掌握、准确性好。现将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将分离器固定圈套固在物镜上〔物镜要求为5x~6x〕。 2.揿动软线定刀头处于水平位置后,用软轴线定位器放松定位。  相似文献   

5.
倒置显微镜单孢分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孢分离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常用技术。本文介绍一种直观、准确、快速的单孢分离方法,适合于各种食用菌的单孢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1 种菇的孢子弹射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外表清洁、无病虫害的子实体。无菌膜的种类(如平菇、木耳、金针菇等)采八成熟的子实体,有菌膜的种类(如蘑菇、草菇、香菇等)采即将要破膜的子实体,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切弃菌柄,菌褶朝下插在铁丝架上,放在垫有硫酸纸的培养皿(10cm)上,再放在垫有纱布的大号培养皿(16cm)里,用少量无菌水湿润纱布保持湿度,最后加盖玻璃钟罩。在适宜的温度下静置12~24小时,便可在硫酸纸上收集到大量的孢子。上述所有用具均需事先灭菌备用。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1989,(3)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ISMS),将于11月6~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生产的各界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80  相似文献   

7.
王瑞霞 《食用菌》2012,(6):61-61
2012年10月11—14日,全国第十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绿洲大厦召开。会议由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主办,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前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就近三年来我国在药用真菌遗传、育种、栽培和基地建设、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一、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 1 96 0年 ,是我国食用菌界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所。在 1 2 0 0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所参加的“八五”评估中获得第三名 ,赢得“百强研究所”称号。目前 ,我所已确立了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菌种保藏、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药用真菌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 ;拥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室、全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药用菌 (真菌多糖 )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科研支撑体系。我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9.
在食用菌菌种复壮过程中,多孢育种法可替代单孢育种法,可作为菌种复壮的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省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栽培、加工、菌种保藏、药用真菌研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食、药用菌信息收藏。是国内在研究与推广香菇栽培技术作出重大贡献、取得重要成就的的科研单位。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为主体转制而成的有限公司,公司具有自营出口贸易、电子口岸报关资格。禹宗本所长(总经理)愿与食用菌界的同仁共同为发展我国食用菌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著名食用菌专家、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博士,应中科院陆师义教授及长城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邀请,于7月2—24日在石家庄举办了《食用菌遗传育种》讲座,有25个省、市230名学员参加学习。这次邀请活动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张教授讲授了《食用菌遗传育种》十二讲,并示范了食用菌配合型测定,中科院陆师义教授讲授了《真菌分子遗传》;第二阶段由部分省、市学员和张教授座谈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1SMS)将于1989年11月6日至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 此次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 为了使大会顺利召开,并在大会上充分 体现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生产 应用上的新成就,树立我国的世界食用菌大 国形象,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 研究和生产的各国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1989年7月前向大会提供论文及…  相似文献   

13.
致病疫霉的分离培养和单孢纯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番茄、马铃薯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为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广大植病工作者的重视。开展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致病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抗药性监测、病原菌的遗传变异和抗病育种等许多研究工作都要用到病原菌种,而且在研究真菌的遗传和变异、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学报》2006,13(1):19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与日本应用食用菌学会以及韩国食用菌学会主办,中新合资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园艺学会,上海微生物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东亚暨十加三食用菌合作研讨会将在2006年11月3~6日在上海、南通召开,目的是交流在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种质资源、新品种开发和药用真菌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亚洲食用菌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柳松菇系异宗结合的四极性真菌,但存在同核体结实现象(Jacques Labarere,1992)。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的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研究发现,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产生不正常的子实体,成熟的担子着生双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同宗结合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了单孢分离方法进行选育种。  相似文献   

16.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单孢分离技术是杂交育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利用简单的仪器,设计出适合鸡腿菇孢子收集和单孢分离的方法。鉴定挑选出35个单核菌株进行配对杂交,经染色镜检、拮抗线检、液体出菇试验,最后获得48个杂交新菌株。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综述了食用菌的研究现状、食用菌的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细胞工程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展望了食用菌育种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湖北省食用菌研究所三位一体,是我国最早从事食用菌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的事业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在食用菌的资源调查、遗传育种、栽培工艺、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本中心(所)秉承多年的优良传统,自主培育和筛选了一大批优质的食药用菌菌种,欢迎选购。  相似文献   

20.
别士平  熊明 《食用菌》2010,(6):7-8,16
<正>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中文别名为蘑菇、洋菇。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笔者通过分析荆门市双孢蘑菇产销现状,挖掘荆门市双孢蘑菇产业发展潜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荆门市双孢蘑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