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红芽芋种植的田地选择、芋种挑选、种芋消毒、种植时间、田间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红芽芋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红芽芋属天南星科,多子芋类型,属喜温作物,生珲碱性食物,被推荐为功能食品。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罹石镇黄庵村,种植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红芽芋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红芽芋套种花椰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蔬菜春淡季和夏淡季市场价格的优势,并科学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3.
<正>红芽芋是铅山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该县的紫溪乡自1996年种植红芽芋以来,以"紫夷"品牌在市场叫响,并于2002年获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产品不但热销上海、广东、浙江、湖北、山东等地,而且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品种江西铅山红芽芋与当地红芽芋进行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江西铅山红芽芋比对照当地红芽芋增产33.36%,每667 m~2产值达6 177.93元,比当地红芽芋增值1 847.77元。江西铅山红芽芋产量以母芋、孙芋为主,孙芋个体较大,优等芋多,产量占53.17%。  相似文献   

5.
芋作为我市特种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地膜栽培方式的推广普及,栽种效益更为可观。与常规露地芋相比,地膜芋可提早一个月上市,产量提高20%-30%,效益可增加36%左右。现将地膜芋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l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栽植品种应选用白芽芋或红芽芋。白芽芋长势猛,上市早;红芽芋晚发,产量较低,但品质好。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搭配种植。地膜芋的栽植期一般在3月下旬一4月上旬,具体可根据茬口情况,在适期内栽植,越早越好。2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合理密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多年的实践,地膜芋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从5个绿柄红芽多子芋中筛选出子孙芋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瑞金红芽芋,该品种成熟期11月下旬,在同类中熟性较晚;母芋芽淡红色,母芋、子芋圆球形,孙芋卵圆形;单株母芋质量517.2 g,子孙芋16.9个,子孙芋质量1363.6 g,单个子孙芋质量80.5 g;子孙芋干物质含量21.37%,淀粉含量13.97%。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芋种质资源颜色性状的变化规律,以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的300多份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芋》对芋种质资源的颜色性状进行观察和归类,并重点对芋的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及母芋芽色的相关性进行总结和探讨。根据叶柄中下部颜色将滇南芋分为绿柄野芋(白芽类型)、乌绿柄野芋(红芽类型)和紫柄野芋(白芽类型)3个类型;将芋中的多子芋分为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白芽类型)、乌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红芽类型)和红紫柄多子芋(白芽类型)3个基本类型,将芋中的多头芋分为绿柄多头芋(白芽类型)和乌绿柄多头芋(红芽类型)2个类型。从滇南芋和芋的整体来看,只要叶柄中下部颜色含有乌绿色成分,则母芋芽色一般为红色类型。从叶心色斑颜色来看,滇南芋中的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紫红色或紫色者,母芋芽色可能为白色类型,也可能为红色类型。芋中,多子芋叶心色斑颜色为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黄绿色或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多头芋中,叶心色斑颜色为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  相似文献   

8.
桂子芋1 号是以贺州红芽芋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变异,从中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变异单株HY-3,经离体快繁、种植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粉香型多子芋新品种。全生育期180~200 d(天),中晚熟,株高110~140 cm,叶片绿色、心形,叶长52~58 cm,叶宽46~52 cm;母芋圆球形,子孙芋卵圆形,单株子孙芋数量14~24 个,单株子孙芋产量600~700 g;淀粉含量198 g · kg-1,蛋白质29.2 g · kg-1,口感细腻柔和,粉糯可口,香味浓郁,菜粮兼宜。对疫病 和软腐病的田间抗性强于对照贺州红芽芋,每667 m2 水田产量1 600~1 800 kg,旱地产量1 400~1 600 kg,适合广西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尹明华 《北方园艺》2013,(17):35-37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昼夜温差对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夜温差增加,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的株高和新生根长显著降低,而新生芽数和新生根数无显著变化;同时,随着昼夜温差增加,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则表现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导读: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消费市场对红芽芋品质和上市期要求提高,铅山红芽芋的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没有没有系统的高产优质早熟栽培技术,因此,总结制定铅山红芽芋早熟栽培技术规程,为今后红芽芋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余志平 《长江蔬菜》2016,(16):20-21
正2007年3月至今,铅山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委员会和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红芽芋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铅山红芽芋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07年铅山农业局与上海市江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的红芽芋产销合作协议。2014年又与上海市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0.67万hm2红芽芋紧密型基地对接协议。2015年12月16日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八届四次会议通过,铅山红芽芋被定名为"赣芋1号",成为江西省  相似文献   

12.
红芽芋虽为铅山县一大传统优势特产和优质农产品,但在以往传统栽培技术条件下,一直存在着生产期长、市场不大、效益不高等突出弊端。为趋利避害做大做强这一传统优势产业。1997年始,我县紧紧依靠科技,大面积推广稻田种植早熟红芽芋新技术,获得成功,不仅使过去单一旱地种植优势特产开始大踏步迈向水田,与晚稻生产有机结合,形成相得益彰即有利病虫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赣芋1号是从铅山红芽芋变异株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多子芋新品种,子孙芋近圆形或椭圆形,肉质乳白色,单个子芋60~120 g,单个孙芋30~60 g。单株子孙芋20个左右,每667 m2产量达2 100 kg以上,丰产性好,品质佳。铅山红芽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江西省铅山县及周边市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消费习惯,年栽培面积约6 666.7 hm~2(10万亩)。由于长期无性繁殖,病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东毛芋、湖北绿梗芋、湖北红梗芋、浙江红芽芋和金坛红香芋为试验材料,探究覆盖小麦秸秆对多子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小麦秸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多子芋产量;对于子芋数较少的品种,增产效果显著;对于子芋数较多的品种,产量增加相对较少;覆盖秸秆后便于收获。  相似文献   

15.
"子莲-泥鳅"和"芋-泥鳅"种养结合模式是2012年以来在杭州市余杭区兴起的新型提质增效、立体种养模式。文章对该模式的子莲种植技术、红芽芋种植技术、泥鳅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红芽芋种植密度(1700、2000、2300穴/667m2)、种芋大小(25~35、45~55、60~65g/个)、施肥量(纯氮7、10、13kg/667m2)对红芽芋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处理,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确定最优栽培组合。试验结果显示,最优水平处理组合为667m2种2000穴、种芋60~65g/个、667m2施纯氮10kg。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特色芋类品种红芽芋的产量,结合万载当地栽培特点,采取水稻与红芽芋水旱轮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病虫害,一般667 m~2产量在1 500~1 800 kg,产值8 500~12 000元,可显著提高产量与效益。通过实践,总结了基地选择、种芋选择及消毒、整地措施、基肥施用、栽种时间、肥水管理、培土盖草、病虫害防控等红芽芋绿色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红芽芋是江西省万载县的特色芋类品种之一,是当地名优特农产品。结合当地栽培特点,总结了红芽芋绿色栽培的基地选择、种芋选择及消毒、整地技术措施、基肥施用、栽种时间、肥水管理、培土盖草、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3种类型多子芋生长动态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走马羊’ (叶柄紫色, 芽白色) 、‘江汉芋’ (叶柄绿色, 芽白色) 、‘红杆芋’ (叶柄乌绿色, 芽淡红色) 为材料, 对3种类型多子芋生长动态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 (1) ‘江汉’熟性最早, ‘走马羊’其次, ‘红杆芋’最晚; (2) 熟性越晚, 叶片生长速度越快; (3) 分株出现的早晚是子芋形成早晚的标志, 分株数量反映了不同类型品种的分蘖特性, 与子芋数及子芋与孙芋的总数不呈正相关;(4) 球茎发育过程中, 各级球茎干物质积累存在库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孙喜 《长江蔬菜》2011,(16):114-115
红芽芋味鲜美、细腻、粉而不粘、口感好、蒸煮皆可、营养全面,为席上佳肴。红芽芋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前期和块茎膨大期需要较湿润的土壤环境,因其生长期较长,春播期早,造成早春光热资源的浪费。蕹菜别名空心菜、竹叶菜,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荫。采用红芽芋与蕹菜套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