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上应用的10个恢复系和7个不育系为材料,以倒伏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中籼亲本的抗倒伏特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并分别分析了恢复系和不育系抗倒伏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亲本的抗倒伏能力存在差异,恢复系以9019和黄华占的抗倒伏能力最强,不育系则以安农9054S和Ⅱ-32A为好;恢复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壁厚、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不育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节间长和壁厚相关系数较大,多呈显著相关。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改良恢复系要适当控制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的充实度;而不育系改良的重点在缩短基部第1节间长度和增加茎秆的充实度。  相似文献   

3.
为重穗型杂交水稻的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绵恢725配组的系列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绵恢725配组的系列品种基部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直径、壁厚、节间至穗尖长度、节间至穗顶重以及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绵恢725配组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茎基部各节间的直径、壁厚较II优838明显增加,表现茎秆粗壮,其倒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品种II优838。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劲丰谷德在水稻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以淮稻11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进行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研究其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壁厚和抗折力,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水稻产量增加2.63%以上;在水稻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可以降低水稻株高,缩短水稻倒1节、倒2节、倒3节的节间长度,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和壁厚,水稻产量增加6.25%以上。  相似文献   

5.
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劲丰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麦的株高,缩短穗茎节和倒二节的长度,增加各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小麦植株重心下移,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比对照增产7.01%。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其降低株高的效果不明显,但可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植株的重心下移,但比对照减产10.71%;劲丰在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度、产量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品种淮麦28为材料,研究了新型增产抗倒剂"劲丰谷德"对其株高、节间长度、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劲丰谷德"在破口期使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抗倒效果,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提高产量,增产幅度达8.13%;通过缩短小麦穗颈节长度、降低植株重心,同时增加小麦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提高根系活力,从而提高抗倒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拔节期光强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箱光强控制试验,在基部第1、第2、第3节间伸长期及第1~3节间伸长期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和基部节间的形态和材料力学性状。【结果】倒伏指数随着光强增加显著下降。在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用中、高光强处理,茎秆倒伏指数比低光强处理降低34.8%~73.9%。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第2节间伸长期是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光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光强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处理条件下,倒伏指数和多数形态、材料力学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单个节间伸长期处理。【结论】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是影响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因子。光强改变了节间长度、单位体积节间干质量和茎壁厚度等形态特性,进而影响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等材料力学性状,最终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
选用需水较多的中浙优1号、甬优9号2个水稻品种和需水较少的中旱221、中旱3号2个旱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浅水层(0 k Pa)、轻度土壤水分胁迫(-20 k Pa)、中度土壤水分胁迫(-40 k Pa)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比较水稻、旱稻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生物量等产量性状以及叶片角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鞘长度、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株高等生理生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程度越重,水稻、旱稻的单株生物量均减少,穗长性状表现比较稳定,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均下降,其中叶片长度变化差异显著;水稻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鞘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均大于旱稻;品种间叶鞘长差异显著,水分处理间稻的节间宽度差异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叶片长度来判断稻作品种的抗旱性强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短,地上部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也较短,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长和面积大,壁厚宽和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  结果  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稳定性和差异性并存是毛竹秆形结构因子的主要特点。不同径阶毛竹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约在1/2竹高处;竹子越粗壮,节数越多,1/2高节长越长,胸高以下平均竹节长越长;壁厚因子、1/2高节长、竹节数和胸高处秆形因子是反映毛竹秆形结构的主要因子。图6表6参28  相似文献   

12.
川南地区3种丛生竹竹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形态学和生理学角度初步分析水稻Ds插入突变体出现倒伏的可能原因,继而为进一步开展水稻倒伏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比较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在株高、茎上各主要节间的长度、粗度、茎壁厚、叶鞘厚度以及根、茎、叶片、叶鞘、穗和稃片中纤维素和硅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易倒伏突变体各主要器官中纤维素含量均明显下降,硅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方式也出现不同于野生型的变化.研究表明,各器官中纤维素含量下降引起的植株机械强度减弱可能是导致突变体易于倒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厚壁毛竹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积和生物量不仅反映竹类植物生长状况,而且也是林分经济产量和生态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测量统计竹高、胸径、壁厚、含水率等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厚壁毛竹立竹材积、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厚壁毛竹秆材含水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秆基的50%降到秆梢的30%,而秆材密度则呈上升趋势,由基部的0.6 g/cm3增加至0.8 g/cm3;(2)50%的材积和生物量集中在竹秆下部全长的1/5,90%的材积和生物量分布于中下部竹秆全长的2/3;(3)构建了厚壁毛竹竹秆实际秆壁材积、外径材积、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厚壁毛竹精确取材与生物量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瓜自交系数量性状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37个自交系的茎节间长、主蔓粗、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柄粗、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等8个数值数量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有差异,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的变异系数达69.15%,最小的是叶柄长的变异系数,只有12.00%。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与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主蔓粗、叶柄粗均与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呈显著负相关,叶柄粗与主蔓20节内着生的雌花数呈显著正相关。37个南瓜自交系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类群4个大类。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芦山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慈竹秆形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慈竹节间长度、直径在林龄1~3a间迅速增加;在林龄3~5a间,节间长度缓慢增加,直径变化幅度较小。林龄3a时,慈竹节间平均长度、直径、壁厚分别为:37.99cm,32.94mm,3.46mm,均达到慈竹平均用材水平。对株龄1~3a(林龄3~5a)慈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得出,竹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均在株龄3a时最大,分别为0.570g/cm3、69.475Mpa、18.833Mpa;径、弦向干缩系数在株龄1a时最大,为0.339、0.330;株龄为2a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最小;株龄3a时,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已达到结构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著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喷施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倒伏是制约甜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抗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 mg·L-1(T1)、50 mg·L-1(T2)、75 mg·L-1(T3)和100 mg·L-1(T4)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于4叶期按100 mL·m-2进行叶面喷施。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于成熟期调查倒伏习性和产量。【结果】(1)茎秆抗折力、茎壁厚度和维管束面积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值;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基部第2节间长、基部第2节间粗、机械组织厚度和维管束数目从开花期至成熟期逐渐增加;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和机械组织层数从开花期至灌浆期逐渐增加,而后变化不明显。(2)产量、茎秆抗折力、基部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在CK-T3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T3-T4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倒伏率、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基部第2节间长在CK-T3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T3-T4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增加。(3)与CK相比,T1、T2、T3和T4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3%、6.5%、21.3%和11.3%,倒伏率分别降低了17.9%、40.7%、84.0%和60.5%。(4)不同烯效唑浓度处理间,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倒伏指数及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及茎秆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力、基部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表现为T3>T4>T2>T1>CK,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表现为CK>T1>T2>T4>T3。【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当烯效唑喷施浓度为75 mg·L-1时,能有效优化甜荞茎秆结构,改善茎秆质量,减小倒伏发生风险,增加产量。研究结果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播种密度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度的差异显著影响地上伸长节间茎壁厚度、节间长度和粗度及茎高,从而影响到小麦的抗倒能力。同时,不同播种密度也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结实粒数、单穗重及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