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杉木良种选育科技协作组,于1976—1978年组织了有全国十四省(区)参加的全国杉木第一次地理种源试验。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和各省(区)有关部门、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参加试验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已按原试验方案完成了育苗对比试验及造林工作,进入造林后观测阶段,达到了预期目标。由于杉木的授粉、结实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大,一次种源的试验结果,难于作出科学的判断,加上第一次种源试验缺乏经验,在组织和试验实施上都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继续开展全国杉木第二次地理种源试验。现根据二年来的实践,有关协作单位的意见,对全国杉木第一次地理种源试验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修改、补充,提出全国杉木第二次地理种源试验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特有重要用材树种,也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为了解杉木不同地理种源在我省不同地区的适应能力、生长量和抗逆性,给当地杉木造林选择优良种源;为研究杉木地理变异规律,对杉木种子调拨和建立杉木良种基地提供可靠依据;为发掘和保存杉木优良素质,给进一步选育杉木良种提供育种材料,我们参加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协作组,于1977  相似文献   

3.
全国杉木良种选育科技协作组,于1976—1978年组织了有全国十四省(区)参加的全国杉木第一次地理种源试验,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下和各省(区)有关部门、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参加试验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已按原试验方案完成了育苗对比试验及造林工作,进入造林后观测阶段,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进行林木改良,选择优良种源造林,近年来,在中国林科院统一布署下,我省承担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协作任务.为搞好这一工作,我所于元自14~16日在句容林场召开了杉木种源试验造林整地现场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杉木种源协作会议精神;学习讨论了有关协作办法、观测的内容和要求;总结交流了苗期观测的经验,并制定了省内有关造林设计方案.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该场第一次20个产地全国杉木种源试验林和第二次54个产地的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造林整地现场,使代表们深受启发.经会议研究,决定在宁镇低山丘陵、太湖弧山丘陵、苏北低丘台地处布置造林试验点.省林科所,句容林场,盱眙山红林场为全国试验点,统一采用8×8平衡格子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具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在近几年的试验中已初步显示出这种特性。根据国内外种源试验的资料记载,其经济效益相当于初级种子园。为了提高杉木的生产能力,选择适合河南造林用的杉木优良种源,探索各种源间的地理变异规律,在全国协作组和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统一布置与指导下,从1980年起于豫南的罗山董寨、光山九九、商城金岗台三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下,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攻关协作会议于10月8日至15日在我省句容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区)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61人参加了会议.《林业科学》编辑部和《林业科技通讯》编辑部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国家经委和林业部下达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中的1977—1983年工作情况作了阶段总结,并审定了7年来全国协作组开展的两次全分布区试验阶段研究结果.一致认为,通过较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基本弄清了杉木种源初期性状变异的规律和趋势;运用多点试验结果和多变量分析技术划分出了南岭山地杉木优良种源区,为全国各省区杉木造林选出了一些生产潜力高的适宜优良种源.这对杉木种子调拨、速生丰产栽培和良种繁育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议还对下阶段中试造林验证和示范推广作了具体布署.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一、试验目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指标。国内外对树木光合作用的研究报导甚多。在国内,对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的试验研究仅限于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以及造林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而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尚未见报导。本试验试图通过对几个杉木地理种源苗期净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为了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优良种源,我们按照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的要求,于一九七七年春在句容、宜兴、老山林场及本所进行种源试验.本文根据试验取得的苗期生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杉木种的间苗期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9.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10.
《江西林业科技》1994,(3):83-91,127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搞好我省第二次全国五十四个产地的杉木地理种源试验,三月三日至四日,在我所召开了全省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处温和气候的太湖流域的吴县,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盯眙,以及宁镇低山丘陵地区的句容等地的协作单位的代表,共十余人。 与会代表首先交流了开展第一次全国二十个产地杉木种源试验的经验,然后根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子园与地理种源选择增益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场是全国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之一,同时也承担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试验。为了探讨杉木种子园和杉木地理种源选择增产效益幅度的大小,我们对1978年营造的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林和1977年营造的杉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变量分析。同时对其遗传力和遗传增益进行估计,比较它们之间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油松是我国北方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为了选择适于我省生长且增产幅度大的油松种源,同时也为制定全国范围的油松种子调拨区打基础,我所于1978年承担了全国性的油松地理种源试验任务。1981年对油松地理种源的苗期试验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变量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杉木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合理地区划种源,使调拔种子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并提供育种原始材料,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统一组织,于一九七七年春开展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现将4年生幼林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我区不同产地杉木种源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为我区杉木基地造林,选择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的优良种源和确定我区合理的杉木种子调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一九八○年春,我们承担了广西杉木地理种源试理协作任务。通过六年的育苗和造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生境差异大,在其群体间及群体内林分间,林分内个体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马尾松种内遗传变异的型式和幅度,比较和鉴定种源间差异程度,为当地马尾松造林选择最佳种源,并为全国划分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原临海县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南方十四省(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先后三次收集南方13个省(区)102个种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现将苗期和四年生幼林观测资料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实践中可发现到,不同种源营造的杉木林分,生长差别悬殊;一些小规模的杉木种源试验结果也显示出进行杉木种源选择的增产潜力。我县在1973年冬便开始进行了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初步确定了几个适于本县生长的优良杉木种源,乐昌杉种是其中之一。1976年以来,我县杉种又作为试验种之一,参加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该试验经过几年较系统的试验比较,已于1985年底初步综合评选出了一批我国南岭山地的杉木优良种源,其中我县的杉种也是有较明显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之一。一、九省杉木种源在乐昌的生长评定(一)试验情况1973年冬,搜集了湖南江华、会同,广东乐昌(大源茅坪),贵州天柱,浙江丽水,广西融水,福建莱州,江苏宜兴、江西赣州,四川德昌等九省十个产地的杉木种子,在乐昌县大源区进行了地理种源试验。试验点位于北纬25°,东经113°,海拔高700m,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0—  相似文献   

18.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由于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不同生态条件的影响及地理、生殖隔离等原因,致使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遗传差异的种群.为了发掘利用杉木地理生态遗传差异,以便为当地栽杉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并科学地划定调种范围提供依据,近年来,我们对南方10省、区20个产地杉木种源进行了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来自南方10省、区重点产杉区20个产地母树林中一般正常结实的种子.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22°10′—31°55′,东经102°08′—118°21′.海拔高变幅为190—1900米.其中有4个南亚热带种源,11个中亚热带种源,4个北亚热带种源,1个西南高原季风亚热带特殊气候生态型种源.对照为句容种源.  相似文献   

19.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之一,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运输轻便,用途广泛。其分布区广,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遍及16个省区,横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生态条件相差大,生态地理等条件的隔绝,造成种内随态、地理分布的变异,形成各种生产力很不相同的种源群体。种源试验是为了确定杉木各种源的适应力和生产力,为造林地区特别是新造林  相似文献   

20.
白榆(Ulmus pumila L.)分布在我同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栽培历史悠久。它适应性强、速生、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不仅被用作“四旁”绿化,而且也是用材林、防护林和轻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探讨白榆地理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为我区选择最佳种源和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9年参加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协作。现将雁北区五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