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以2002年和2003年在湖南62个样点采集的相同等级(C3F)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Hg含量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3年湖南烤烟Hg含量分别为0.10~0.490 μg/g和0.10~0.320 μg/g.均与Spherical模型无阶趋势效应拟合最好,并具有相似的趋势效应.烟叶Hg含量块金效应分别为0.061和0.055,空间相关性均表现为强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 影响烤烟Hg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曲靖烟区烤烟中多酚与挥发碱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了142个烤烟样品并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部叶(C3F)多酚和挥发碱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最大值为6.40%,最小值为3.34%,平均值为4.49%,富源最高,陆良最低;挥发碱含量最大值为0.34%,最小值为0.13%,平均值为0.22%,富源最低,陆良最高。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表现出从东往西逐渐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挥发碱含量则从东往西升高,与烤烟种植的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严锦申;黄瑞寅;钟帅;蓝军;杨天旭;方嘉炜;姜俊红;王维 《贵州农业科学》2024,(5):30-40
【目的】探明贵州毕节烟区不同植烟地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毕节烟区烤烟的总体生产布局规划与工业企业合理利用产区不同质量特征烟叶原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毕节烟区各县域42个烟叶点126份烤烟样品,运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质量烟叶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毕节烟区不同产地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钾含量分别为2.40%~3.76%、30.90%~36.33%、23.80%~27.48%、3.49%~5.75%、1.78%~2.50%和2.00%~3.07%。化学成分指标、外观质量指标与感官评价指标间存在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综合得分分别为64.26~77.01分、74.08~84.75分、55.33~86.66分和0.748~1.213分。在平方欧氏距离为5处可将毕节烟区分为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其中,Ⅰ类烤烟的感官和外观质量总体表现最好,Ⅱ类烤烟次之,Ⅲ类烤烟差,Ⅳ类烤烟整体较差。Ⅰ类烟区基本分布在毕节中部,大部分集中在大方县和纳雍县域内;Ⅱ类烟区分布在毕节中部和西北;Ⅲ类烟区在毕节占比最大,涵盖毕节的大部分地区;Ⅳ类烟区零散分布在毕节偏北部和偏南部的边缘地区。【结论】毕节烟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5处分为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海拔1 300~1 800 m区域烟叶综合质量最优,海拔1 800~2 200 m区域烟叶较优;海拔800~1 300 m区域烟叶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曲靖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状况,采集和分析了曲靖市2560份土壤样品,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曲靖大部分地区植烟土壤偏酸性,会泽西部、麒麟区中部土壤偏碱;有机质含量丰富,除会泽北部外,其他地方含量均超过2.25%;碱解氮含量总体偏低,平均为12028mg/kg;速效磷含量较高,从东往西明显升高,各县差异较大;速效钾含量从东南向西北有下降的趋势;全氮含量较适宜,由东往西有下降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宣威、罗平、师宗分布适宜,其它地区含量均偏低;全钾含量从东往西升高,会泽西部、马龙沾益交界处含量适宜,宣威南部、沾益富源交界处含量过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统计学的烤烟硫含量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法和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硫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02%、0.851%、0.800%,大于0.7%的样本占71.6%,绝大多数样本的烟叶硫含量偏高。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存在空间变异结构方差,可分别用高斯模型、球型模型、指数模型拟合,变异范围较小(变程1.072~4.102 km),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湘中高值区域向湘南和湘西北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喜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4):367-371
采用GPS定位,在云南大理州主要烟区选取100个采样点,分别于2007、2008年采集C3F烤烟样品各100份.将各取样点2年烤烟样品苹果酸含量的平均值作为原始统计数据,对苹果酸含量的原始数据、对数转化和Box-Cox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采用地统计学进行烤烟苹果酸含量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理... 相似文献
7.
云南东风农场橡胶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综合运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方法,以东风农场橡胶园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分析,并制作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p H平均含量分别为21.91 g/kg、1.43 g/kg、55.90 mg/kg和5.06,属于正常范围;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39 mg/kg,属偏低范围。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显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情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团块为主,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图斑分布较零散,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取样点土壤的p H值空间变化趋势明显,呈现由东北和西北向中部和西南逐渐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烤烟钾含量的时间变异性,以期将地统计方法应用于烟草品质化学成分时间分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99和2007年在河南66个采样点采集的C3F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烤烟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结果]1999和2007年河南烤烟钾含量的平均值为1.30%和1.48%,2个时期的烤烟钾含量的变异系数相近,均为中等程度变异;1999和2007年烤烟钾含量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分别为4.7%和23.5%,空间相关性均体现为强相关,拟合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4和234 m,呈递减的趋势。2个时期烤烟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类似,均呈西高东低的趋势。[结论]河南烤烟钾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并且人类活动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地统计学方法,对米东区农田土壤Hg含量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米东区土壤Hg含量范围为0.05~0.28 mg/kg,平均值为0.11 mg/kg,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二级标准限值,是乌鲁木齐市农田土壤背景值的2倍;土壤Hg具有较好的空间变异结... 相似文献
10.
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研究区内具有区域性变量特征的烟叶烟碱含量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图,以期为河南省烟草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相关性分析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粒径0. 05~0. 10 mm和粒径0. 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径0. 001~0. 0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半方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即C_0/(C_0+C)为0. 31,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土壤颗粒组成中,粒径0. 001~0. 010 mm和粒径0. 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分别为0. 23和0. 24,均小于0. 25,属于强空间变异性;粒径 0. 10 mm、粒径0. 05~0. 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都在0. 25~0. 75,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粒径0. 01~0. 05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为0. 76,属于弱的空间变异性。因此,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与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关系密切。生产上为了保证获得适宜烟碱含量的优质烟叶,应在考虑土壤质地空间变异性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砷可增加烤烟对砷的吸收,提高其富集系数,导致地上部、地下部、烟灰和烟气中砷的积累,且随着土壤中施砷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施砷可降低烤烟的位移系数,即降低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运输砷的能力.砷能分布在烤烟的各个部位,在烤烟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下部叶>茎>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12.
保山烤烟总糖含量与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保山烟区烤烟总糖与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烟区烤烟上、中、下3部位烟叶总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22%,30.65%,25.45%,3部位烟叶总糖含量都较高。3个部位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变异系数在14%~25%之间,其中下部叶的变异系数较大。保山各县区烟叶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是:昌宁县(29.72%)>施甸县(28.46%)>隆阳区(27.42%)>腾冲县(26.68%)>龙凌县(25.94%)。保山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平均为(32.43±12.38)g/kg,变幅为1.50~148.10 g/kg,存在广泛的变异,其变异系数达33.34%。除腾冲县外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20~25 g/kg的土壤样品数量最多,腾冲县土壤有机质含量>50 g/kg的土壤样品数最多,占其样品总数的53.39%。总体来看,保山各县(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施甸县、隆阳区、昌宁县较为适宜。分析保山烟区土壤有机质和烟叶总糖含量之间的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和中部烟叶总糖含量符合二次曲线关系(y=-0.012 4x2 0.801x 17.187,R2=0.658 3**)。 相似文献
13.
变黄环境对烤烟中部叶芸香甙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206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烘烤变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烤烟中部叶芸香甙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芸香甙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对芸香甙的影响则与温度相反,中温及高湿有利于芸香甙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丰都县在烤烟散叶堆积式烘烤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烘烤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烟区烤烟总氮与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三门峡烟区159份烤烟样品总氮含量和238份土壤样品氮含量,分析两者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烤烟总氮含量适宜,平均为1.46%±0.35%,变幅为0.85%~2.53%,43.39%的烟叶样品总氮含量落在1.50%~3.00%之间;不同等级烟叶总氮含量变化规律是B2F>C3F>X2F。三门峡烟区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0.15 g/kg,变幅为0.37~1.58 g/kg,有6.38%的土壤样品全氮含量高于1.00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适宜,平均值为66.41±16.70 mg/kg,变幅为34.90~132.74 mg/kg,有3.36%的土壤样品碱解氮含量高于110 mg/kg,不同县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规律是灵宝>陕县>卢氏>渑池。烤烟总氮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碱解氮和烤烟总氮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烤烟总氮含量随着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不同纬度烟区烤烟K326类黄酮和丙二醛含量,探讨烤烟生理特征随纬度变化的适应机制。[方法]选地处低纬高原海拔差距不大,纬度存在一定差异的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和昭通市昭阳区2个不同生态环境烤烟种植区,对2种植区烤烟品种K326在旺长、生理成熟和工艺成熟3个不同生育期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讨论它们与众多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在整个大田生长期中,K326的类黄酮、丙二醛含量受不同气候要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通海K326叶片中的丙二醛、类黄酮含量在生理成熟期以后,都高于昭阳。[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不同纬度烟区烤烟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庆烟区烤烟质量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地评价分析重庆烟区烟叶质量,进一步优化该产区的烟叶质量。[方法]通过对重庆烟区149份烤后烟的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评价,系统地了解其质量风格特点。[结果]试验表明,重庆烟区烟叶以“成熟-”为主,颜色“橘黄”为主,身份“稍薄”、“中等”,结构“疏松”,油分“稍有、有”。烟叶各物理指标中以叶面密度、填充值、叶宽等指标差异度较大,而叶长、含梗率、平衡水分差异度较小。烟碱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适宜,烟叶钾含量、两糖比值较高,氯含量较低。中部叶劲头中等,浓度以“中等”、“较浓”为主,香气质以“较好”为主,香气量“较足”,余味以“较舒适”、“舒适”为主,杂气为“有”、“较轻”,刺激性为“有”、“微有”;且中部叶烤烟感官质量档次主要分布在“较好—好—中等”范围内,“较差、差”的等级所占比例极小。[结论]研究可为重庆烟叶产区烤烟的栽培措施调整、烟叶采购加工、复烤配方使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烤烟叶片长度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烤烟中、上部叶片长度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在中部叶长59~62 cm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中部叶长的继续增加含量迅速降低;中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中部叶长62 cm时达到最大值。而大部分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在上部叶长65~68 cm时含量较高;上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上部叶长65 cm时最高;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片分别在59~62、59~65 cm范围内浓香型程度较为突出。综合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最适叶长范围分别为59~62 cm和65~68 cm。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烤烟调制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调制工艺对烤烟下部、中部和上部适熟烟叶进行调制,比较不同部位烟叶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果糖含量在调制前较低,调制后升高;不同部位烟叶间果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调制进程的推进,烟叶果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调制36~84 h(即变黄后期—定色期)不同部位烟叶增幅不同,差异较大;在当地调制工艺的基础上,变黄期延长12 h有利于烟叶果糖含量的增加,定色期和干筋期延长12 h的影响较小;烤后烟叶果糖含量越高,其评吸质量表现越好,越利于卷烟原料需求。因此,建议适当延长变黄期调制时间,使烟叶中的果糖更进一步转化,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