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新疆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结构、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的变化 ,棉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 2 0 0 1年石河子个别地区发现棉铃虫 ,2 0 0 2 -2 0 0 3年部分地区发生 ,个别地区严重 ,2 0 0 4年大部分团场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不少棉田受到严重损失 ,减产 2 0 %以上 ,棉铃虫为害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棉铃虫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 .1为害特点。在石河子地区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 ,还为害玉米、小麦、蔬菜等。为害方式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 ,有时也为害嫩叶。1 .2发生规律。棉铃虫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酒泉各植棉县(市)已形成危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2 0 0 2年敦煌、安西、金塔等主产棉区有1 .5 7万公顷棉田受棉铃虫为害,给本市棉花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据观察研究,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主要在豌豆、玉米、小麦、番茄等作物上为害,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2、3代幼虫为害棉花最严重的时期,主要蛀食花、蕾及幼铃,尤其以2代幼虫对棉花危害较大。根据酒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与现状,近年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对棉铃虫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 .1…  相似文献   

3.
陆承志 《中国棉花》2005,32(1):24-25
新疆南疆棉花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 60 %~ 80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因棉铃虫为害造成减产达 1 0 %~ 30 %。据观察 ,第一代棉铃虫为害陆地棉与为害长绒棉有所不同 ,为此 ,近几年对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和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探讨。1南疆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和产卵规律1 .1羽化。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始期 -高峰期 -盛末期依次为 :4月 1 8- 2 2日 ,5月 1 9- 2 8日 ,6月上旬。1 .2产卵。越冬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盛期 5月 2 8日 -6月 3日。2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2 .1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第一代棉…  相似文献   

4.
孟建文 《中国棉花》2005,32(7):28-29
南疆棉区1997年棉铃虫大发生,对棉花为害极为严重,以后随着防治力度的加大、棉花品种的更换、气候因素的变化,棉铃虫发生量逐年下降。2003年部分团场种植非抗虫棉品种,引起局部棉田棉铃虫中量偏重发生,损失较大。为此,对库尔勒垦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动态1.1棉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其分布。棉铃虫在本垦区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能完成不完全的4代。主要为害棉花,第1代发生量小,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其附近心叶;第2代的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主要为害花和铃;第3代次之,主要为害棉铃。…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后期 ,由于棉花实施早育早栽、地膜覆盖栽培后 ,棉铃虫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1 996年棉铃虫在当地大发生 ,由于防治不及时 ,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近几年来 ,笔者对当地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防治。1 棉铃虫发生代数的分析据有关资料介绍 ,棉铃虫在四川 1年发生 4~ 5代 ,当地到底是 4代还是 5代 ,据近 3年观察与分析 ,结论是应为不完整的 5代。据资料介绍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春天当气温回升到 1 5℃以上时 ,越冬蛹开始羽化。日平均气温达 2 0℃以上时 ,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相似文献   

6.
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 999- 2 0 0 1年在南疆 2 9团和北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棉田进行。供试品种为长果枝类型的陆地棉品种冀棉 2 0、中棉所 36。在棉铃虫发生的 2、 3代时期 ,于棉田定 3点 ,每点连续 30株 ,每 3天进行调查 1次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和蕾、花、铃的空间分布。根据棉田不同的肥力选择 7个条田 ,对大田棉铃虫进行多点调查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 .1不同时期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情况。第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在棉花苗期 ,发生量小 ,为害多在麦田、菜地 ,极少数进入棉田 ,主要为害棉花的顶尖、叶及幼蕾 ;2代棉铃虫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以来 ,棉铃虫在本市七里镇连年大发生 ,并呈扩展蔓延之态势 ,殃及其它乡镇的邻近村组 ,造成了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棉铃虫具有繁殖率高 ,幼虫隐蔽性强 ,世代重叠严重 ,对常规农药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使防治难度增大 ,导致棉农盲目大剂量高频次使用农药 ,防治工本增大 ,植棉效益下降。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蔓延为害的势态 ,减轻产量损失 ,降低防治成本 ,2 0 0 3年借鉴外地防治经验 ,从河南引进频振式杀虫灯 ,作为预防和控制棉铃虫的又一重大措施。1试验概况2 0 0 3年全市共引进型号为 PS- 1…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在伊犁地区为常发性害虫 ,但没有对除棉花以外其它作物造成为害的记录。进入 90年代 ,尤其是 1 995~ 1 999年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害逐年加重。 1 998年棉田偏重发生 ,百株 3龄以上幼虫 6~ 1 5头 ,最高达 58头。 1 999年大暴发 ,全区发生面积 3万公顷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 80 0 0公顷 (棉花面积 ) ,占全区棉花面积的 85%。据 7月 2 1~ 2 5日田间调查 ,棉花百株虫量达 1 0 0~30 0头 ,并且对玉米、高粱、油葵等也造成不同程度为害 ,为害株率达 70 %以上。1 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本区 1年发生三代 ,主要以二代幼…  相似文献   

9.
南疆棉铃虫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康  王安源 《中国棉花》2001,28(10):40-41
90年代中期以来 ,棉铃虫在南疆连年暴发为害 ,尤其是二、三代棉铃虫的特大暴发。据调查百株幼虫最高达 80头以上。通过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 ,分析了南疆棉铃虫的发生规律 ,全年发生 3个完整世代和 1个不完整世代。年际间发生量、发生时间有差异。而棉铃虫暴发主要是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不正确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研究 ,诣在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1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1 .1 棉铃虫发生规律。南疆巴楚植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 3~ 4代 ,全年发生 3个完整世代和 1个不完整世代。越冬代棉铃虫蛹羽化在 4月底至 5月上旬。一代棉铃…  相似文献   

10.
1 棉铃虫发生概况渝水区地处江西西部 ,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 (区 )之一 ,2 0 0 0年棉花种植面积 670 0hm2 。 2 0 0 0年棉铃虫大发生 ,是 80年代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尤其以 3~ 5代发生最为严重。棉铃虫发生面积 650 0hm2 ,累计防治面积 7730 0hm2 次 ,挽回皮棉损失 330 0t,实际皮棉损失 918t。2 棉铃虫田间消长实况  以一类田棉铃虫卵量消长曲线 ,表示 2 0 0 0年棉铃虫田间消长实况 (见图 1)图 1 渝水区 2 0 0 0年棉铃虫卵量 (一类田 )消长曲线3 棉铃虫发生与防治实况 (见表 1、表 2表 1棉铃虫发生期表 2 0 0 0年渝水区发 …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前 ,当地棉铃虫的主害代是三、四代 ,近年来已逐渐扩大到五代 ,发生程度也越来越重。2 0 0 0年各代大发生 ,全年百株累计卵量 3.7万粒 ,是有史记载大暴发年 1 972年的 1 0倍。1  2 0 0 0年棉铃虫暴发特点1 .1 发生期早、发生量大 ,来势猛 ,为害重。二代棉铃虫在当地由秋冬播作物和早春作物转移进入棉田 ,始盛日是 6月 5日 ,比 1 972年提早 7天。发生量除二代略低于 1 972年和 1 999年外 ,其它各代均大大超过历年 ,且为害程度也达到历年之最。全区因虫灾损失子棉 50 %以上 ,2 0 0公顷棉田绝收。1 .2 卵高峰持续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棉铃虫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暴发,从上游的四川到下游的江、浙、上海都损失严重。1973年以后为害程度又渐趋下降,但仍时起时伏。据浙江慈溪县调查,1975年以后,棉铃虫为害有上升趋势,1978年又严重发生,笫四代卵量局部地块竟高达500—1000  相似文献   

13.
1棉铃虫的发生情况近年来 ,棉铃虫在一四八团发生逐年增多 ,对棉花为害日趋严重 ,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首要害虫。1 .1发生期提前 ,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较集中 ,高峰期明显。根据黑光灯多年诱集数据资料表明 ,越冬代棉铃虫成虫始见期 1 998年是 6月 4日 ,1 999年是 5月 7日 ,2 0 0 0年是 4月 2 9日。 1 999年比 1 998年提前 31天 ,2 0 0 0年比 1 999年又提前 8天。 1 998年 6月 9日为最高峰值 ( 6只 ,一盏黑光灯 5天诱集累计值 ,下同 ) ;1 999年最高峰值为 6月 9日 ( 8只 ) ;2 0 0 0年最高峰值为 5月 2 0日 ( 1 2只 )。1 .2发生量增多 ,且二、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棉铃虫在本地各植棉县(市)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现在已基本摸清了棉铃虫在本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1 棉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棉铃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一、二代世代间明显,三、四代各虫态并存,重叠现象十分严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一代成虫期为6月中至7月上中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卵期5~9天…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铃虫的寄生性天敌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新疆棉区多年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 ,大幅度杀伤天敌 ,破坏了生态平衡 ,致使棉铃虫再猖獗和棉铃虫抗药性日益突出。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实现可持续生态控制是当前解决棉铃虫危害问题的关键。因此 ,于 2 0 0 2年 7月中旬至 2 0 0 3年 9月对本棉区棉铃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 ,经查阅文献资料 ,明确了新疆棉铃虫寄生性天敌的种类 ,为有效控制本棉区的棉铃虫提供理论基础。1棉铃虫的防治棉铃虫在北疆一年发生 3代、南疆发生 4~ 5代 ,第 2、3代幼虫危害棉花最重。在新疆棉区的棉铃虫防治中 ,农业防治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选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瓜棉共生期长达 2个多月 ,复种指数高 ,瓜类需肥量大 ,土壤肥力足 ,田间小气候郁蔽 ,棉花害虫趋重发生明显。主要表现为 :害虫重发的种类多 ,重发代次频率高 ,发生盛期拉长 ,世代重叠严重 ,导致防治难度大 ,为害损失重。1 瓜套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 .1 棉铃虫重发代次多 ,产卵盛期长 ,卵峰多 ,卵量多。近 3年来 ,当地三代棉铃虫在纯作棉区均属重发生 ,百株累计卵量在 1 0~ 2 0粒之间 ,而瓜套棉区因肥力足 ,植株旺长嫩绿 ,西瓜、棉花开花不断 ,对棉铃虫产卵有明显的诱集作用 ,且蕾铃、幼果多 ,幼虫食料丰富 ,成活率高 ,卵量都在 60~…  相似文献   

17.
罗玻军 《中国棉花》2003,30(4):44-45
棉铃虫是农一师十团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1 997年第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3~ 6头 ,平均蛀铃率 4.1 8%,个别棉铃虫发生严重的条田蛀铃率达1 0 %。通过 5年的综合防治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第三代棉铃虫的蛀铃率均小于 0 .5 %,棉铃虫蛹的越冬基数也由 1 997年的 0 .37头· m-2 下降到 0 .1 6~0 .1 8头· m-2 。其主要原因是 :1加强农业防治1 .1更换品种。 1 997年农一师十团主栽品种是石远32 1和中棉所 1 2 ,生育期 1 4 6~ 1 5 1天 ,由于中后期长势旺 ,为第三代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 ,顶部棉铃极易受到第三代棉铃虫的危害。1 999年试…  相似文献   

18.
陈小飞 《江西棉花》2008,30(2):19-21
2006年,对农三师五十一团棉铃虫进行了详细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5月18日至8月10日期间,棉铃虫共发生了3代,即第1代、第2代、第3代;随后对黑光灯、杨树枝把和性诱剂3种测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棉铃虫第1代、第2代、第3代发生期,黑光灯诱蛾的方法最为准确,能较好地反映出棉铃虫成虫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 ,用 Bt肯尼亚变种乳剂 10 0、2 0 0倍液 ,处理抗性棉铃虫 1~ 3龄及 5龄幼虫 ,96小时调查 ,1~ 3龄幼虫死亡率均为 10 0 % ;5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6%和 73.3%。 1994年 ,在三代棉铃虫发生较重的情况下 ,大面积采用 Bt肯尼亚变种乳剂 10 0倍液喷雾防治 ,虫口减退率为 81.0 %~ 92 .3% ,控制了棉铃虫为害 ,并使生防田内天敌量较化防田高 3.5~ 6.0倍  相似文献   

20.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