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东方鲎试剂检测,在X结肠炎马(10匹)或骡(5匹)的血清及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内均含有内毒素,且阳性稀释倍数均在10倍以上;在健康带“X原虫”马(3匹)或骡(3匹)血中未检测到内毒素,虽然在有的健康带“X原虫”马或骡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内检测到内毒素,但经10倍稀释后即变为阴性。由此可见,经东方鲎试乳检测,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稀释10倍以上为阳性,同时血清检测也为阳性的马或骡,即为X结肠炎患畜。  相似文献   

2.
“X原虫”是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的一种条件性病原。马(骡)群中“X原虫”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对研究和防制本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1973~1987年在冀、辽、吉3省的5个县1个市区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疫点、老疫点和未发生过本病的市、县(区)、乡、生产队和兽医站的门诊作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从江苏、上海、北京八个县十七个猪场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肠道病原性,从其中十四个猪场分离到K_(88)~+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这十四个猪场,从40窝67头腹泻仔猪得到212个大肠杆菌分离物,其中来自26窝41头病猪的146个(68.9%)大肠杆菌分离物是具有K_(88)抗原的,它们的代表菌株在仔猪结扎肠试验中均表现肠道病原性。随猪场不同,这146个K_(88)~+分离物分属于6个O抗原型(O_(60)、O_(149)、O_(157)、O_9和一个未定型)。其中,以O_(60)在江苏、上海为最常见,这是一个国外未见报道的含K_(88)抗原的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调查还发现了一种非大肠杆菌性的新生仔猪腹泻。为此,本文还对“仔猪黄痢”“新生仔猪腹泻”的定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973年5月在彰武县兽医站,从急性致死性肠炎病马的血涂片、血浆、腹水、粪便滤液中,发现一种活力旺盛的单细胞小体(暂称为 x-原虫)。从很多病例反复观察,初步认识到随病势进展和恢复,x-原虫也随之增多和减少。尸体剖检时,进一步发现在各种体液中(如脑脊髓液、胸腹腔液、心包液等)均有 x-原虫。并发现当地“健马”血浆中有7/10带虫率。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省辉南县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马拉稀病”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本病与气象关系不大,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县西部平原区,呈现区域性群发或散发,每年3—4月为发病峰期,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马属动物均可发病,以新从外地引进者为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毒性休克与重剧腹泻;主要病理变化是盲结肠有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细菌检验从小肠内容物检出多量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并分得病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O_(86)、O_(55)和O_(16)、O_(86)K?;LT对兔的致病试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病马相似。认为本病系由病原大肠杆菌所引起,是属于马大肠杆菌感染一类疾病中的马中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家兔大肠杆菌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对家兔大肠杆菌病的调查研究结果,并侧重于病原学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病原形态学、理化特性、血清定型、致病力、产肠毒素(LT)及纤毛抗原成分、内毒素致病作用;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药物和菌苗防治;临床健康家兔肠道内大肠杆菌分布等。从中发现了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填充了家兔大肠杆菌病的内容,对有效地诊断和防治家兔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9例便秘死亡马的小肠,大结肠和小结肠粘膜作了细菌培养计数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结果从各段肠粘膜内均培养出细菌的有8例,其中以结粪阻塞部肠粘膜内细菌最多,约为其它肠段的30倍,而9例对照马中,仅有1例于大肠粘膜内培养出细菌;从9例便秘马结粪阻塞部肠粘膜内均分离出大肠杆菌,其对小白鼠有一定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_(119):B_(14)(6/9)。用分离出的大肠杆菌O_(119):B_(14)和未定型的#2411大肠杆菌的精制内毒素,给6匹健康幼驹分别以不同剂量静注,均立即出现与重症便秘马危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和质谱仪定性,观察到其血浆脂肪酸有一定的变化。对2例死亡的内毒素试验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用家兔小肠结扎试验证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不产生“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样的肠毒素。  相似文献   

8.
仔猪在哺乳期内,引起下痢的诱因很多,病原复杂。新生仔猪的黄痢,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据国际细菌名词汇录和分类学公报资料,已有157群O抗原、94个亚型K抗原、50型H抗原。最近的研究报告,菌群有些增加(张鹏程:仔猪大肠杆菌病免疫研究的进展,载《中国兽医杂志》1982年第9期)。最近国外虽然已有K_(88)商品菌苗,但只对K_(88)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黄痢有预防效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德惠县松花江流域——“烧锅通”是水草丰美面积较大的放牧好地方。特别是每年春天青草发芽早,各地牲畜接踵而来,但放牧外地马(骡)却常常发生焦虫病,对春耕生产有一定影响。为防制该病,查清疫源。我们1964年于现地对马焦虫病传播者——蜱的出没及消长规律进行了两年的调查,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一)病原绵羊血虫病包括附红细胞体病和梨形虫病,是羊的一种常发病,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损失。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血液里,可附着在红细胞的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传染病学上分类属于立克次氏体,能引起各种动物热性、溶血性疾病。(二)流行特点该病原各种羊均能感染,但以周岁内育成羊发病率最高。病羊及隐性感染羊是重要的传染源。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  相似文献   

11.
<正>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1 病原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分类上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无芽胞,具有周鞭毛,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本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即死亡,一般常用消毒剂均易将其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动物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差别,但抗原结构不同。致病性菌株一般能产生1种内毒素和1~2种肠毒素。内毒素能耐高热,100℃C30分钟才被破坏。肠毒素有两种,一种不耐热(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10分钟被破坏;另一种耐热(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需60℃以上和较长时间才能被破坏。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3种主要抗原。另外,许多与腹泻有关的致病菌株带有菌毛抗原(也叫粘着素抗原或定居因子抗原)。根据抗原成分,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许多血清型,引  相似文献   

12.
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一株采自人工感染的去脾脏水牛犊的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进行了80天的连续体外培养·继代26次,累积增殖6.51×10~((?))倍;累积稀释2.19×10~(35)倍。培养24小时红细胞的染虫率为2.63±0.50%;48小时为7.18±1.39%;72小时为20.78±4 52%。最高红细胞染虫率达33.50%。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与采自病牛血液内的牛巴贝斯虫形态一致,说明已建立了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对影响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几种因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显著地影响虫体的繁殖,最适的体外连续培养的pH为7.2;合适的血清浓度为40%;血清灭活后,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脱纤血分离的血清和自然凝固血析出的血清用于培养的效果相同;RPMI-1640和TCM-199培养液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阴吹,是指从阴门中发出一种如放屁、拉锯、呵气、打呼噜的响声,群众常称为“放虚屁”,阴吹实为子宫弛张的一种表现。临床多见于马驴。 (一)发病原因马驴子宫弛张的原因,临床所见有以下两种: 1.主要见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怀孕期缺少运动或难产与老弱产畜。常在产后数天或半月左右发病。以产骡者发病率最高。 2.原患子宫弛缓(特别是伴有子宫内膜炎者)而未及时治疗的老弱马驴,可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琼海县某供销社肉鸽场,于1987年4月上旬,为了驱虫,用“鸡虫净”(广西省农学院博白制药厂出产,成分为硫双二氯酚和呱嗉)喂42对生产种鸽,每只半片(原说明书是鸡每0.15公斤服一片),鸽子每只平均0.6—0.7公斤,喂量仅为鸡的一半,但喂后3小时内,便中毒死亡65只,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15.
猪棘头虫病是蛭形原吻棘头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和狗均可感染。据黑龙江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协作组在全省各地区调查,除泰来,肇源两县发生过,“蛭形巨吻棘头虫”外,至今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1993年初尚志市首次发观此病例。 1 病例尚志市亮珠乡国庆村马广清,于1993年1月15日在本乡新华村孙化武家购买1头白色,民绪杂交品种育肥猪。5月8日出栏屠宰。该猪宰前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喜卧情况。此外,时常出现两后肢起立较困难现象。别无其它异常表现。宰后检疫,在小肠内发现6条长短不齐寄生成  相似文献   

16.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以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又称鸡出血性病、鸡白冠病。本病对雏鸡和青年鸡危害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1病原到目前为止,国外已报道的有28种禽住白细胞虫。其中对鸡危害较大的有3种:卡氏住白细胞虫,对鸡危害最大,它的媒介昆虫是库蠓;沙氏住白细胞虫,媒介昆虫是带蚋;安氏住白细胞虫,媒介昆虫可能是另一种蚋。在我国发现的病原是前两种。1.1卡氏住白细胞虫成熟的配子体近似圆形。大配子体直径为12μm~14μm,细胞质较丰富,呈深蓝色,核居…  相似文献   

17.
巢虫入侵蜂群后,潜入巢房底部蜡质中,以及3个房眼交界处的三棱柱形“蜡柱”内打隧道,深居于“地下宫殿”内,任何药物都无法进入它们的居所故人们无法用药物杀死这些巢虫。根据巢虫一旦潜入巢脾后,即在同一张巢脾内(一般不再潜入另一张巢脾)度过幼虫阶段直到离脾化蛹的特点,可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将幼虫杀灭。方法:在巢虫已入侵的蜂群内插一块框式隔王板,把蜂箱平均分隔成左右两室,蜂王留在左室里经过21天后,右室的幼蜂全部出尽,将右室内已无蜂卵、虫、蛹的脾全部抽出,抖尽工蜂。将其中无蜜、无粉的空脾拿到太阳光下暴晒数分钟(注意不要晒化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灵散”这种以乳酸菌为主、配合中药制剂制成的复方制剂在犬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方法:随机将30例腹泻犬分成两组,一组以广灵散治疗,一组以抗生素治疗。结果:“广灵散”和抗生素都对犬腹泻有100%的有效率;广灵散组的治愈时间比抗生素组长;对腹泻犬的菌群检测结果表明,抗生素能有效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但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同时也致使肠道中益生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的情况发生,无法很好解决肠道菌群的不平衡性。讨论:“广灵散”虽然比抗生素的治疗时间要长,但“广灵散”一方面能兼顾减少大肠杆菌数量,另一方面能增加肠道中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数量,对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皮散”是长春兽医大学附属兽医院治疗马、骡消化不良的经验方。近年,本人用此方加减治黄牛消化不良效果好。 (一)处方青皮、陈皮、五味子、枳壳、川楝子、苍术、牛膝各30克,白芷、党参、茯苓各35克,首乌、桂枝各40克,牡  相似文献   

20.
大家畜(马、牛、骡、驴)“伤力”病在临潭地区广为多见。民间对“伤力”病有很多的叫法,如“挣伤”、“伤力饱挣”。在治疗上民间也有不少的土法验方(如每年中伏天灌胡麻油、旱獭油、鲜乌蛇等)。近年来我们通过门诊治疗及访问民间兽医筛选了比较满意的中草药组成“伤力散”,治疗大家畜“伤力”病百余头,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愿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