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内容有所加强,对采伐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加强了重视的程度。本研究将对我国目前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优化措施来加强我国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然林林分采伐迹地采用不炼山清杂办法清理迹地进行造林生产,并与常规的炼山造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技术上简单实用,林业生产者容易掌握。建议在永安市内天然针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并杜绝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3.
生态恢复是指修复破坏生态系统的活动,其本质是依据生态理论,人为的克服或者消除妨碍生态系统发展的因子,使生态系统能够迅速的恢复。森林被采伐后留的迹地,如果不进行森林的恢复,那么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本文从采伐迹地的概念以及采伐后,不同的树种造林的生产能力,概括出同一树种连载的使得生产能力低下,以及更换树种后的造林效果,并总结出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对国内大面积林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树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酉华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优良树种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楸树、马褂木、白玉兰、香樟、栾树等树种完全适合于林场迹地更新造林;迹地更新山场可通过营造阔叶林,逐渐达到恢复地力、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营英德林场为例,对第二代杉木造林工程采伐迹地处理方法、杉木幼苗选择与培育等技术展开了探讨,并详细总结了促进杉木人工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林场造林领域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环境建设当中,林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更新造林工作开展中,建设采伐迹地可以说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即需要通过进一步栽植使其能够生长为高质量的林地。在本文中,将就林木采伐和迹地造林更新设计要点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的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逐年减少,而各类生态造林工程却在逐年增加,造林地块近70%为林冠下造林。为了提高冠下造林质量,总结吉林市多年冠下造林经验,认为红松、水曲柳为吉林市最佳林冠下造林树种,并对林冠下造林从地类选择到清林、整地、栽植以及抚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5万hm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以林地基本土壤水肥特征为基础,从整地、造林季节、苗木质量、栽植深度及栽前苗木处理等5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的技术措施,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进行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缓解土壤酸化和促进营养归还,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壮苗在高度上应大于30cm,造林时埋土深度至原土印时效果最佳,造林苗木使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药剂浸根,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人工林营造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对提高该地区人工林营造水平提出了积极营造混交林、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加大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力度、加快推进退化林分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自然林是实现我国人工林经营由数量上的扩张转向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林更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当前社会营造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介绍了人工林炼山更新、不炼山更新及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恢复、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结果。在借鉴婺源县天然阔叶林天然更新、刨花楠天然更新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方法,并以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栽植刨花楠近自然恢复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例,指出了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人工纯林向乡土珍贵阔叶树近自然林的转变提供了简易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区整地与造林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  相似文献   

16.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提高原州区荒山荒沟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笔者通过对原州区造林地概括进行分析,从造林区划目的、造林整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栽植、加强封山禁牧力度、加强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原州区荒山荒沟造林技术。一、原州区造林地概括造林地的种类很多,根据环境状况、立地条件类型大致将造林地归纳为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幼林地及疏林地。而荒山荒地是原州区面积最大的一类造林地,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载牧严重,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为五加科多年生灌木,药食兼用之物。人工栽植模式有中成林林缘纯林方式、天然林林(郁闭度0.6以下)栽植方式,人工林有林林下栽植方式、人工造林(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间作方式。辽宁省主要是选阴坡山下土层深厚的落叶松、红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地或采伐迹地、退耕地同时与上述品种间作。  相似文献   

19.
迭部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约1,700公顷,每年更新采伐迹地约1,400公顷,荒山造林约500公顷。大面积岷江冷杉林,青杄林,紫果云杉等原始森林采伐后,皆用粗皮云杉苗木更新造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冷杉林迹地人工云杉林保存率低且锈病严重,难以成林成材。这种采伐优良树种为建群种林分,更折不适生树种苗木或劣等树种苗木的“取优代劣”问题,在本区各林场普遍存在。迭部林区现有优良森林经营树种10余种,辅助树种10余种,珍稀造林树种5种。科学地区划森林经营造林树种,推广繁殖优良乡土树种,探索原始森林异域异居群的小区分居规律,营造团状混交林,优化后备森林资源,是发展迭部林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08,(13):18
<正>刺五加为五加科多年生灌木,药食兼用植物。人工栽植模式有中成林林缘纯林方式、天然林林下(郁闭度0.6以下)栽植方式、人工林幼林林下栽植方式、人工造林(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间作方式。辽宁省主要是选阴坡山下土层深厚的落叶松、红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地或采伐迹地、退耕地同时与上述品种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