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站一分子     
他,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农电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贪图索取享受,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农电事业的一片赤诚。他就是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乡电力管理站站长刘长荣。 今年46岁的刘长荣,任田楼乡电管站站长已经15年。在他带领下,田楼电管站已连续10年被县局评为“先进单位”,1994、1995年又被淮阴市供电局命名为“优质服务先进集体”,他自己也荣获淮阴市供电系统“十佳站长”光荣称号。 1980年,刘长荣从一名普通的农电工升任田楼乡电管站站长,当时全乡仅8个电力排灌站,16台配电变压器,农户照明几乎是空白。为狠抓电  相似文献   

2.
他是站长,乡亲们却总爱称他“老韩”老韩自1987年上任以来,年年都是市局先进工作者。1999年,东张孟站被省文明委授予“电力行业‘三星级’窗口单位”,2000年,该站又被省电力局授予“电力行业服务质量‘三星级’单位”。可谓“星”光灿烂。但说话有点口吃的老韩最憷领奖发言:“都是咱份内的事,有啥好说的。”东张孟乡的电费价格全县最低,“电包公”是乡亲们送给他的美誉。的确,老韩在电费电价管理上真称得上“铁面无私”。一次,群众举报张洞一村电工在用电收费上优亲厚友,他马上前去调查,经查实,该电工的父亲上月份少交费81元,他当即拍板:电…  相似文献   

3.
近水楼台不得月──记白埠乡供电站长柳希成刘钦奇江苏省邳州市白埠乡电管站老柳干农电工作已有三十多年。1983年他村通电后,他让村电工为自家装表收费。十多年来,一分钱也没少交。老柳说得好:“电是商品,任何人用电都得交费。”白埠乡和老柳沾亲带故的有200多...  相似文献   

4.
在蓬莱市,提起安香于家村电工于天茂,谁都会夸他:“这伙计行,办实事,老百姓服他!”他干电工三十年,年年被县局评为先进,曾连续五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村电工”称号。1999年,被省局评为“五星级村电工”,群众称他是“电公仆”。于天茂常说:“电是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5.
1998年11月23日上午10时许,在江西宜春市柏木农机站站长办公室内,笔者亲眼看到这样一幕情景:该乡柏木村茶头坑组一位姓杨的小伙子走进办公室来,他找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柏木农机站站长袁洪玉耳语了几句,袁洪玉听后,笑了笑,说;“对不起!要说情,请你先登记!”这位姓杨的小伙子抬头看到办公室墙壁上醒目的“要说情,请您先登记”几个大字及旁边挂着的那本“说请登记簿”后,不由得愣了一下,很不好意思地对秦洪玉说:“老同学,真服了你!我二舅的那辆车,你按规定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我绝不会怪你!”“谢谢你的理解”袁洪玉根高…  相似文献   

6.
一个乡站要管十几个村庄,乡站必须聘用一个彻底负责的好站长。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制订了聘任站长的六项标准:(1)站长必须有大公无私精神;(2)站长有领导方法和团结同志的能力;(3)能为全乡所管的村解决疑难实际问题。(4)能完成年度购电售电任务;(5)线损质量管理比上年下降1%;(6)年终评比在前三名。明确了六项标准,在全局职工中招聘。孙卜营乡站站长陈计连上岗后,狠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狠抓职工思想动向,作好思想教育,提高乡站全员职工的干劲。二是走访本站31个村的用电户,征求村委会意见,观察各村低压电网运行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三是建立制度狠抓落实,提高乡站全员责任心。他首先抓了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乡站线损率由原来15%下降到13%。乡站为搞好农电标准  相似文献   

7.
“‘单位要学农机站,干部职工学周波’这是道朗乡政府提出的口号。农机站周波的大名在全乡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陪同我们一起到道朗乡农机站采访的郊区农机局办公室夏尔军主任告诉我们说。我们了解到:周波,34岁,复员军人,济南历城人。这个“外地人”是怎么赢得道朗乡干部、群众如此喜爱的呢?在农机站,我们采访了周波本人和他的同事。 记者:周站长,请你先介绍一下道朗乡农机站的  相似文献   

8.
一项富民强国造福后代的系统工作──南阳地区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巡礼南阳地区电业局王应宗南召:在希望的山坳里河南省28个贫困县,南召县是其中之一:河南省最后4个无电乡,南召县占两个;南阳地区13个县市,南召县年供电量倒数第一;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一亿元...  相似文献   

9.
“当站长不易,当个好站长更不易。”江苏省海门市几位优秀乡(镇)电管站站长的体会是:1 站长必须思想好、业务棒、服务一流,要“德、能、勤、绩”兼优。乡(镇)电管站是农电服务的“窗口”,要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2 搞好农电,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当个好站长,既要学会“弹钢琴”,又要善于“解剖麻雀”,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上,注重把上级农电工作的方针政策贯穿于农电工作始终。  相似文献   

10.
梁小平管电“三部曲”冯祝民锦西市农电局提起辽宁省建昌县黑山科乡电管站站长梁小平,当地干部和群众都说他无愧为大黑山的儿女,是群众放心的电管站长。梁小平是1987年挑上站长这负担子的。几年来,在县农电局和乡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梁小平实施了他的管电"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宁陵县赵村乡袁庄村的群众高兴地说:“大电”能用啦!在袁庄,新建的配电房座落在负荷中心,村里新架的线路排列整齐,电杆、表箱都刷写上了醒目的标号,下户线都统一换成了绝缘导线。据随同的乡供电所的同志介绍说,该村投人电网改造资金10万多元,竣工才2个月。村干部孙令军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一位老汉激动地握着安监人员的手说:“要不是电力局给俺们家安上了保护器呀!我们春节都要过不成了,多亏这救命的‘铁包公’才救了我儿子的命,多谢你们啦!”这感人的一幕是在广平县电力局进行春节前安全用电检查时遇到的。据进一步了解,原来是在几天前,由于他...  相似文献   

13.
“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永修县滩溪农机站站长赵孚斗同志的深切体会。1992年,赵孚斗同志承担了永修县滩溪乡农机站站长,他带领全站职工灵活经营、扎实苦干,滩溪乡农机站由只有3万元破烂家当的空壳站变成了如今有6个经济实体、有固定资产32万元的先进站。  相似文献   

14.
在渝水区大地上传颂一名老黄牛站长,他就是欧里乡农机站站长李桂圣,52岁,已在农机战线上奋斗了27个春秋。他以身垂范,真抓实干,几年来将一个频临倒闭的“提包”小站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集管理、经  相似文献   

15.
25年前,他辞去了电影放映员的美差,当上了龙河乡第一任农电站站长.他,就是曾被原电力部授予“全国优秀农电工”荣誉称号的江苏省宿豫县供电局农电总站副主任兼龙河乡电管站站长赵士阳.  相似文献   

16.
1990年, 24岁的王如磊脱下戎装成了一名电力职工。 10年过去了,他抓“电耗子”抓出了名,而且连警方都佩服他的本领,因为至少有 20名“贼精”的“电耗子”落到他的手上。  他目光如炬,“电耗子”最不敢见这样的眼神了。  第一次抓鼠,竟遭“电耗子”纠集的近百人围攻,王如磊临危不乱,据理力争,终化险为夷。  1994年,费县石井乡建供电站,王如磊任站长。当时这个站辖区内有 33个行政村 108个自然村未通电。所以站上的中心工作就是施工、架电,站上的职工一个人顶两个用。但他却没有因施工忙而疏于管理,特别是该乡最早通电的某…  相似文献   

17.
在滨海县陈铸乡电力管理站,职工们谈起共产党员、站长陈洪林三拒买汽车的事,都夸奖他是一个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勤俭办站的好站长。1983年,陈洪林同志从村支书的岗位月任乡电管站站长,他努力钻研农电管理这门学问,很快进入角色,成为一名既懂管理,又各业务的好站长。在他任站长后,站里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到1990年,已具备购买汽车的实力。这时,滨海有几个农电站已有了汽车,站里也有人提议买辆汽车。理由是陈铸乡地处滨海西南角,离县城70多里,交通不便,买辆汽车到供电局开会、办事方便些。陈站长经过一番考虑,认为除锈乡是…  相似文献   

18.
站长的远见     
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东南部的八桥镇,原先是个不起眼的农村小镇。近年来该镇工业发展迅速,水泥、化工、针织、五金等工业已形成规模,年产值超过一个亿。谈起这一切,人们会说:“亏了他们八桥电管站陈宝根及其一班人的辛勤奉献。”站长陈宝根抓农电管理具有超前意识,低压网损、电压、电价等均好于其它乡(镇),供电量连续5年突破1000万kW·h,居该市29个乡(镇)之首。电管站先后被省、市电力主管部门评为“供电服务先进集体”、“农电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站长陈宝根也已连任两届镇人大代表。 率先建成用电标准镇 八桥镇办电时,木杆、6m方型水泥杆,撑起独股6mm~2“鼠尾线”,接户线一户串一户,造成末端电压只有160V左右,有的村低压线损高达40%以上。面对这种现状,他决心进行根治。1982年用电高峰过后,他决定在中桥村试点改三相四线供电制。接着强化用电合格户建设,使网损、电压有了明显改善,受到华东网局、江苏省局及扬州电力局领导的好评。从那以后,陈宝根站长便把实现用电标准镇作为主攻目标。他逐村审查、规划,吃住在施工现场,利用4个冬季,使全镇20个村全部实现了8m水泥圆杆三相四线制运行。  相似文献   

19.
“怪人”李风朝河南新乡市电业局韩立才,王素廷送雅号“怪人”的李风朝是河南省长垣县张占乡电管站站长。他经两次大灾大难,竟奇迹般地活过来。硬是拖着病蔫蔫的身体,把全乡的供用电秩序整顿得有条不紊。从1986年起该乡连年被评为省、市、县农电系统先进单位,他也...  相似文献   

20.
村头问电价     
4月26日上午,西华县电业局农电股副股长秦文龙一行七人,驾驶摩托车来到皮营乡水牛朱村查访电价。进入村口,秦股长拦着一中年农民问道:“一千瓦时电多少钱?加不加表损?” 当这位农民回答说一千瓦时电七毛钱、不加表损时,秦股长当即吩咐身旁的乡农电站长李联营说:“叫村电工喊来,把多收的钱都退给农民!定价六毛五为啥收七毛?!” 这时,一位怀抱孩子的妇女插话说:“电工进城给他孩子看病去了,不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