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太湖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5月—2010年6月五里湖人工基质上着生藻类群落的全年连续监测,研究了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4属43种,其中硅藻门为全年优势门类,共12属24种,占着生藻类总种数的55.81%,着生藻类密度变化范围为(0.88~2.73)×104ind./cm2,年平均密度为1.95×104ind./cm2。空间上淤泥底质水域年均密度最高为3.90×104ind./cm2,而沙石底质水域最低为1.82×104ind./cm2;结果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的种类数和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由多到少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以夏季最高,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12~2.94和0.76~0.88,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钱塘江水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多样性,2018年9月对该水域16个采样点的着生藻类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7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钱塘江流域16个采样点共采集到着生藻类7门130种(属),其中硅藻门83种(属),绿藻门28种(属),蓝藻门13种(属),裸藻门3种(属),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属)。(2)钱塘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砂砾低质生境容易干扰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3)透明度(SD)、叶绿素a含量(Chla)、水温(T)和pH值是钱塘江水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T和pH值与钱塘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太湖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着生藻类以春季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藻型湖泊区域的种类明显少于草型和过渡型区域,而数量分布为藻型湖泊>过渡型>草型。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典型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佳木斯市区主干道园林绿化木本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和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主干道应用的木本植物种类共55种,隶属17科32属。乔木层重要值较大的种类为银中杨(Populus alb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白榆(Ulmus pumila),其他种类重要值均小于10;灌木层重要值较大的种类为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东北茶藨(Ribes mandshuricum)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主干道上应用的木本植物树高多为6~12 m,胸径主要集中在14~26 cm。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现存生物量、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相似性及空间配置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告了各群落鸟类种数、密度及现存生物量、鸟类组成种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阐明了鸟类与植被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相似文献
11.
温度光照和pH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设计法,研究水温、光照和pH对菹草顶技净产氧量、毛产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0℃~35℃时,菹草顶枝光合作用净产氧量、毛产氧量都与温度呈曲线相关,20℃附近菹草光合作用产氧量最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在光照强度为0.12×104lx~9.62×104lx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与光照亦呈曲线相关,光照为5.43×104lx时菹草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最高,适宜的光照为2.6×104lx~5.5×104lx.pH为5~11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毛产氧量与pH值呈线型负相关,表明菹草生长喜中性偏酸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氨氮浓度对附植藻类在菹草上定植及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认识附植藻类群落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定植及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显微计数法,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不同氨氮水平对太湖常见沉水植物菹草上附植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附植藻类在不同氨氮浓度下建群速度和时间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氨氮浓度会改变附植藻类的群落结构,最终演变成低浓度下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高浓度下以绿藻门为优势种的局势;某些附植藻类只在特定的氨氮环境下表现出优势,如绿藻门的新月藻只在1.5 mg·L-1的低浓度组和5 mg·L-1的高浓度组才表现出优势,而硅藻门的针杆藻只在2.5 mg·L-1的中浓度组表现出优势;低浓度范围内营养盐的增加会促进附植藻类生物量的积累,但过高则会抑制生物量;中等浓度的氨氮营养盐中附植藻类的生物量最大,此时的种类也最多。该研究表明氨氮营养盐对附植藻类的群落演替影响显著,附植藻类或许是沉水植物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泊湖沉水植物的移植扩繁效果。[方法]2008~2009年,选择泊湖水深0.5~1.5m的区域作为移植扩繁优质沉水植物示范区,利用播种和网袋垂挂育苗等方法移植扩繁菹草、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沉水植物。[结果]当菹草鳞状石芽播种量为15000g/hm^2。时,其扩繁生物量达3935g/m^2。当轮叶黑藻种芽和苦草种子播种量为3750g/hm^2时,移植扩繁区沉水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为2573g/m^2,其中轮叶黑藻的平均生物量为1352.5g/m^2,苦草的平均生物量为631.3g/m^2。[结论]选择优质沉水植物菹草、轮叶黑藻和苦草在泊湖适宜水深移植扩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数据,通过设置不同代表性采样断面(采样点),对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等生物学指标进行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着生藻类5门8纲18目28科44属114种;着生藻类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是蓝藻和绿藻。复兴镇以上河段主要以硅藻门的系带舟形藻(Navicula.cincta)、嗜盐舟形藻(Navicula.halophila)和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为优势种,在复兴镇及其以下河段以绿藻门的泥泞颤藻(Oscillatoria limosa )占绝对优势,赤水中采样点以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为优势种,大同镇采样点以硅藻中的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 )及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为优势种。细胞密度为(0.78~3.66)×106 cells/cm2,平均为2.10×106 cells/cm2;多样性指数为1.78~3.12。赤水河赤水市河段水体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菹草类胡萝卜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对冻干菹草类胡萝卜素的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的最佳参数是:浸提液为石油醚-丙酮(1:3,v/v)混合溶剂,料液比为90mL/g,在常温下分3次浸提,总浸提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冻于菹草粉中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为95.5%。 相似文献
16.
以白洋淀王家寨淀区菹草为对象, 分别在菹草返青期、指数生长期、芽殖体发生期和植株衰亡期, 对各采样点菹草的生物量以及该采样点在各时期的水质、底泥和菹草植株中的氮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菹草指数生长期, 生物量增大, 淀区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升高, 最大值可达9.30 mg/ L , 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和正磷酸盐含量大幅下降, 最大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21.7 , 71.1, 108.7, 1.9, 1.03 mg/(kg • d)。有菹草种群分布的区域各项指标含量明显优于无种群区域。菹草生长吸收底泥中的氮、磷及有机质, 并可抑制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菹草进入衰亡期后, 体内释放出营养盐, 造成二次污染, 应在5 月初, 菹草产生芽殖体后, 对菹草进行收割, 收割的菹草具有广阔的资源化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菹草类胡萝卜素抗癌作用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MT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肿瘤细胞膜唾液酸(SA)含量、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细胞培养液中NO和NOS含量等的变化,研究菹草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 extracts fromPotamogeton crispusL.,CEPC)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EPC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Hela细胞表面的SA含量,诱导Hela细胞ΔΨm下降,导致iNOS活性增强,NO含量显著升高。CEPC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膜SA含量,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i、NOS的活性增强、NO的浓度升高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线性范围为0~0.6 m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测定飞廉细胞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